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NO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65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NO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中医证型组NO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型间比较,痰浊壅塞型及心血瘀阻型显著低于其他各型,阳气虚衰型显著低于阴寒凝滞型、心肾阴虚型及气阴两虚型。NO值:痰浊壅塞型〈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正常对照组。结论 NO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FIB水平。结果各组FIB水平升高的阳性率以阳气虚衰型最高,以下依次为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各组两两比较的21对中,6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个证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水平可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单独做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FIB、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为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FIB、HS-CRP水平。结果:①各组中FIB测值高于正常的比例阳以气虚衰型最高,具体测值为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证型中HS-CRP测值为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对照组>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②7组的FIB及HS-CRP水平的两两比较的21对中,均为6对有统计学差异,15对无统计学差异;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证型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FIB、HS-CRP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FIB在阳气虚衰型,HS-CRP在心血瘀阻型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冠脉狭窄程度、心脏相关指数及血脂的相关性,为CHD的辨证提供客观化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CHD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辨证为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及阳气虚衰证8种证型,并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心脏彩超、血脂检查,比较不同证型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及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法(Gensini法)积分、心脏相关指数[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06例CHD患者证型人数分布为痰阻心脉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CHD患者年龄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CHD患者年龄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P0.05);痰阻心脉证患者BMI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患者BMI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P0.05);8种证型CHD患者病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程较长的前3个证型分别为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P0.05);8种证型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CHD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CI低于其他6种证型(P0.05),LVMI高于其他6种证型(P0.05);痰阻心脉证LVMI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0.05),心肾阴虚证高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P0.05),阴寒凝滞证高于心血瘀阻证(P0.05)。痰阻心脉证CHD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7种证型(P0.05);阳气虚衰证HDL-C水平低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P0.05),但是与阴寒凝滞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D中医证型与Gensini积分、CI、LVMI、TC、TG、LDL-C、HDL-C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患者年龄、病程和BMI,可作为CHD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冠心病中医各证型Hcy水平与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冠心病Hcy的辨证论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52例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组,测定血清Hcy、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结果:血清Hcy及血浆vWF、Ps、6-keto-PGF1α、TXB2水平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间血浆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vWF、Ps、TXB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6-keto-PGF1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浆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血清Hcy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Hcy主要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的功能,治宜补虚;而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则是在损伤内皮细胞基础上,降低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治宜祛邪。  相似文献   

7.
vWF、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174例冠心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术检测法分别测定冠心病组和31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浆vWF、Ps的水平,并对不同证型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血浆vWF、P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二型血浆vWF、Ps水平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二型(P<0.05),心血瘀阻与痰阻心脉、心肾阴虚与气阴两虚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将3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组)分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等8个证型,并与同期3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之间BNP、CRP及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组BNP、CRP、cTnI均高于健康组(P<0.01);阳气虚衰型BNP、CRP、cTnI最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次之,即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结论:BNP、cTnI、CRP可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sdLDL-C和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sdLDL-C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和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气虚血瘀证(68例)、气阴两虚证(29例)、痰阻心脉证(62例)、心肾阴虚证(19例)、阴寒凝滞证(3例)、气滞血瘀证(59例)、心血瘀阻证(32例)、阳气虚衰证(6例),分析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1)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sdLDL-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sdLDL-C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的sdL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痰阻心脉证的sdLDL-C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3)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的Hcy水平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和气滞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其他6组(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心肾阴虚证(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阴寒凝滞证和心血瘀阻证的Hcy水平高于阳气虚衰证(P0.05)。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sdLDL-C和Hcy水平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基础及临床总体变化,与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52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测定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值。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4型血浆v WF、Ps、FIB、TXB2水平明显升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2型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2型,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4型血浆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证型2型低于心血瘀阻和痰阻心脉2型。各证型血浆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病机为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是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基础上,抗血栓能力下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12.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660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汉族384例,维吾尔族276例。结果维吾尔族早发CHD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汉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中医证型(维吾尔族67.8%,汉族63.0%),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早发CHD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高LDL-C、Fib水平等与汉族早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血脂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9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行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33例,其次为心血瘀阻证28例,气虚血瘀证26例,阳气虚衰证最少仅占3.60%,其余证型分布较均匀,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以及气滞血瘀证分别占4.32%、10.79%和8.63%。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心血瘀阻型、痰阻心脉型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134例(42.95%),其次为气虚血瘀证,83例(26.60%),再次为气阴两虚证,54例(17.31%),阴寒凝滞证临床较为少见,仅4例(1.28%),其余各证型较为分散,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以及阳气虚衰证分别占5.77%、3.85%和2.24%。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77.8%和78.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55.0%,且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心痛乃冠心病心绞痛,我们在临床上用三七粉治疗48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2例,女16例,年龄在50-65岁32例,50岁以下16例。1.2中医分型:心血瘀阻型,阳气虚衰型,阴寒凝滞型,痰浊壅塞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近5年全国各大地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9月—2016年9月发表的有关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排名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证。各地区证型分布为:东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多见;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心血瘀阻证多见;华南地区痰阻心脉证和阴寒凝滞证多见;西北地区气虚血瘀证和痰阻心脉证多见。结论:近5年全国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多见于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该研究结果对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不断完善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 1 998年 5月至 1 999年 5月 ,笔者用自拟生脉丹参瓜蒌薤白汤内服治疗胸痹症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69例 ,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98例 ,女 71例 ;年龄在 40岁以下者 31例 ,40~ 65岁者 1 1 3例 ,66~ 82岁者 2 5例 ;病程 2天~ 30年 ;中医辨证证型为单纯气阴两虚者 1 4例 ,心血瘀阻者6例 ,痰浊壅塞者 9例 ,阴寒凝滞者 4例 ,心肾阳虚者 6例 ,阳气虚衰者 2例。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 44例 ,气阴两虚兼痰浊壅塞 31例 ,阴寒凝滞兼心血瘀阻 2 0例 ,阴寒凝滞兼痰浊壅塞 1 8例 ,心肾阳虚兼气血瘀阻 1 9例 ,阳气…  相似文献   

19.
曹飞  ;蒋梅先 《中医药研究》2009,(10):1140-114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的时间节律。方法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誊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不同中医证型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155例AMI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平旦、日中;气阴两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在日中、下晡。结论2006年12月-2007年4月不同证型AMI发病高峰的五脏主时时段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Hcy、BNP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93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三组,测定各组患者血Hcy、BNP水平,并对中医证型与Hcy、BNP水平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病人心肾阳虚证型血Hcy、BNP水平高于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型 (均P<0.01).结论:提示Hcy、BN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病因病机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