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属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当今国际上明令禁止的毒品之一,具有致幻作用,中枢兴奋性强,易产生依赖性,耐药性[1].2004年9月~10月我院急诊科就收治摇头丸中毒患者11例,经抢救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拟交感性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type stmulants,ATS)依赖住院治疗病人104例,结果有7例出现帕金森氏(Parkinson)病样症状,现将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ATS滥用致帕金森氏病样症状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型毒品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 inetype stimulants,ATS)是当今国际上广泛流行的毒品之一,且吸食者增长趋势迅猛,被预测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摇头丸)及其他一些神经兴奋剂.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收治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患者65例,现将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0引言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甲基苯丙胺(ICE)和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是其中最常被滥用的物质犤1犦。为了解北京地区MDMA的滥用情况,将本院住院MDMA滥用者的滥用情况做一调查。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06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纳入标准:尿液苯丙胺类物质检测呈阳性的MDMA滥用者。排除标准:神经———精神疾病史。106例中男44例(41.5%),女62例(58.5%)。未婚88例(83.0%),未婚女性60例(56.6%)。年龄状况:17~48岁…  相似文献   

5.
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ATS)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ATS重度中毒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初期以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后期出现中枢抑制。3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结合服毒史及临床表现,可迅速作出诊断。综合治疗包括血液灌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以MDMA(俗称“摇头丸”)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是近几年形成的一个新的毒潮,甚至有人担心这类毒品将取代海洛因,成为21世纪滥用最广泛的毒品[1]。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治急性摇头丸中毒患者42例,其中2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REM ED iHS)是一种广谱的临床药物快速检测系统。我们利用这一系统,对46例疑为苯丙胺类兴奋剂(Am phetam ine-type stim u lan ts,ATS)中毒的急诊患者进行了检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来自本院急诊的46例疑为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6~29岁。1.2自动快速广谱药物检测系统(REM ED i HS)美国B io-R ad公司生产的一种电脑软件控制仪器操作与分析的广谱药物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胡丽  曹秉蓉 《华西医学》2012,(10):1536-1537
目的总结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4月-12月收治的100例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经验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加强对戒断症状及精神症状的评估与处理,有效控制其临床风险;通过系统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并结合电针灸治疗缓解患者躯体不适。结果100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痊愈76例,无并发症及职业暴露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标准化职业防护策略,是促进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康复及医护人员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type stimulants,ATS)依赖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104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TS依赖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并作出讨论。结果 ATS依赖者主要临床表现为: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精神兴奋、情感迸发、激动、感知觉障碍、定向障碍、精神病样反应、帕金森氏病样症状等。②系统作用。发热、心率快、血压高、食欲差、消瘦等。③戒断综合征。忧郁、焦虑、疲惫、全身肌肉疲软无力、头痛、固定型强迫行为等。治疗时,应建立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精神病样反应的患者给予其酚噻嗪类药物。结论 ATS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人体行为有多种伤害作用的欢乐性兴奋剂。目前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和进行长期严格监控、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新型毒品冰毒,是以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为主要成分,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目前,使用人群广泛,有取代传统毒品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及家庭安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且使用人群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并成为部分人群认为时尚的标志[1-2]。短期内多次摄入MDMA,血浆中有毒代谢产物量明显增高,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引起猝死。  相似文献   

11.
<正>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因其外观晶莹剔透而被称为"冰毒",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毒品之一,温州某戒毒所数据显示,吸食冰毒人数快速增加而且复吸比例极高~([1])。1996年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逐步取代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毒品,将成为21世纪使用最多、危害最大的毒品。冰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日本等国作为兴奋剂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末,我国出现俗称“冰毒、摇头丸和K粉”的毒品滥用问题。这些毒品被称为“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另一类毒品的称谓,同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此类毒品具有精神依赖性强、而身体依赖性相对弱的特点。摇头丸,学名“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具有精神致幻作用和欣快作用,同时具有身体依赖性弱、突然停止时没有明显戒断症状的特点,实际上,其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现就M DM A的性质结构、毒理学作用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40年的观察发现,虽然有关哮喘的治疗药物下断问世,但哮喘的病死率却逐年增加,并发现该病死率与平喘药物的销售量成正比.说明哮喘病死率的增加可能由平喘药物引起。因此.正确而及时识别平喘药物的致喘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β—受体兴奋剂β—受体兴奋剂的致喘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且以吸入气雾剂为最多。叶汝章等报道2例哮喘息者,每  相似文献   

14.
摇头丸,即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3,4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服用后和苯丙胺一样呈现中枢神经的刺激和兴奋,甚至有致幻作用。服摇头丸后30.60min,开始感受药力作用,一般来急诊救治,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肌肉不适,少量有高热,中毒严重则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3例摇头丸中毒患,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杨晓韦 《护理研究》2008,22(28):2626-2626
毒品问题在近20年来日益严重化,给人们带来极大不幸.根据国际禁毒署的报告[1],毒品问题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敌人".近年来,我国已由毒品过境国转变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冰毒类毒品缉获量在全球缉获量中占有相当比重,1991年、1993年和1994年的海洛因缉获量均位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缉获量居世界第4位([2,3]).我院于2008年1月12日收治1例吸食冰毒过量的病人,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32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合并HIV感染的安全管理与护理体会。包括针对精神障碍合并HIV感染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把护理安全管理贯穿到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加强职业防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认为通过安全有效的管理和护理,并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防护,可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所致实验大鼠的神经毒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eicprotein,GFAP)的表达。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MDMA组和对照组,MDMA组每天8:00,20:00两次给予MDMA(20mg/kg,腹腔注射×4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建成后,留取脑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脑区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MDMA可诱导实验大鼠的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5-羟色胺的明显降低,分别为(9.26±1.44),(9.82±2.83),(31.66±0.11)ng/g,与对照组(29.06±1.18),(38.16±1.27),(50.56±0.70)ng/g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0.436,20.394,32.693,P=0.000)。但MDMA对多巴胺影响不明显;上述3个脑区的GFAP表达明显上调。结论:MDMA对中枢5-羟色胺系统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可导致GFAP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8.
摇头丸是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一次服用过量可以出现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极度兴奋,如欣快、精力旺盛、磨牙、腰痛、恶心、心悸、烦躁不安、话多、精神混乱等症状。此外,严重的中毒可以导致惊厥或癫痫发作,过度兴奋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等症状而突然死亡。此类中毒,在小儿中较少见,我科于2006年7月收治1例摇头丸中毒的患儿,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创伤应激(ATS)后心电图变化,研究QT间期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建立截肢ATS模型,单导联心电图机记录10只ATS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结果:ATS后大鼠心率明显增快,ATS早期大鼠QTc间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规律,VA发生率及VA评分明显增高,特别是QTc缩短的早期阶段更为明显。结论:ATS早期可出现心电不稳现象,为ATS后VA防治的重点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