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蜂针加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组、针刺组、蜂针加针刺组三组,每组40例。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蜂针组愈显率为62.5%,蜂针加针刺组为90.0%,针刺组为65.0%,统计结果提示蜂针组与针刺组疗效相近,蜂针加针刺组疗效优于蜂针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蜂针加针刺是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通里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针刺通里穴对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率变异性正常的健康青年20人,进行通里穴针刺,并在针刺前5 min、针刺时、针刺后10 min、出针时以及出针后10 min,检测HRV的变化.结果:针刺通里穴时RMSSD和HF norm较针刺前均有降低,留针后10 min,即行针时继续降低,待出针时人持续低位;SD和LF norm与针刺前相比升高,行针时达到高峰,出针时人持续高位;LF/HF针刺时、行针、出针时均较试验前时显著增加,显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一直持续到出针.结论:针刺通里穴可使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减低,总体效应可影响到出针,行针时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三阴交、地机、次髂、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针刺三阴交、地机、次髂、十七椎,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留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40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min的止痛效果。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天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效的高低与得气快慢、针刺后针感的表现和强弱密切相关。得气越快,针感越强,效果越佳。醒脑开窍针刺法以"窜、动、抽"针感为特色,针感较强,如何在针刺时快速激发针感,取得更好的疗效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病因病机、针刺选穴、施针顺序、手法量学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法的区别,并浅谈杜宇征教授快速激发针感技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健康人神门穴针刺前、针刺时和出针后以及与空白组(非针刺组)相同时间段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差异,初步探讨神门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组,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出针后10min的心率变异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神门穴针刺前、留针时、出针后针刺组与空白组HRV变化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组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与留针时比较,针刺组出针后l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2)与空白组同时段比较,针刺组留针时SDNN、RMSSD、HRV三角指数、lnLF、lnHF升高幅度大,出针后的HRV三角指数、lnVLF、lnLF、LF/HF升高幅度大。结论:针刺神门穴可以良性调整自主神经的均衡性,从而推测针刺神门穴对自主神经的影响可能是治疗心血管和情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针刺神门穴对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神门穴针刺前、留针时、出针后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的变化,分析针刺神门穴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初步探讨神门穴的作用机制。方法:70例受试者均安静休息平躺制动时,用Actiheart心电监测录仪记录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出针后10min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的变化情况。通过短程记录分析程序分析后,导出结果,分析针刺前、留针时、出针后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针刺前、留针时和出针后的VL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留针时和出针后VLF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针刺前、留针时和出针后的LF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留针时和出针后LF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前、留针时和出针后的HF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留针时HF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神门穴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神门穴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2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子信  王仙梅 《陕西中医》2010,31(7):880-88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的效果。方法:治疗及针刺人中、外金津、外玉液穴的基础上,头针组21例以针刺头部督脉、胆经穴为主;体针组21例以针刺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头针加体针组22例针刺腧穴为前两组取穴之和。分别于针刺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及有效率观察。结果:针刺治疗后三组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针加体针组P<0.01、体针组P<0.01、头针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头针加体针组优与头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加体针组与体针组、头针组与体针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组间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针刺人中穴有涤痰作用,针刺外金津、外玉液穴对失语、吞咽困难等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鍉针罐、针刺及针刺结合电鍉针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鍉针罐组、针刺组及针刺结合电鍉针罐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上述方法加以治疗,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分表(LDHSS)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LD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性显著(P0.05);针刺结合电鍉针罐组治疗后积分低于针刺组、电鍉针罐组(P0.05)。结论:电鍉针罐、针刺及针刺结合电鍉针罐治疗LDH均有疗效,但针刺结合电鍉针罐优于针刺及电鍉针罐治疗。  相似文献   

9.
针刺方向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刺方向的选择与针向补泻法、针刺安全、得气、经气感传、腧穴主治及某些针刺法有关,正确掌握针刺方向可避免针刺意外,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晕是指针刺得气后或留针过程中针刺局部出现红晕的现象。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现象的出现与针刺得气有关,但古医籍及现代文献较少提及。本文就针晕现象发生机制、发生条件、与针刺得气关系、针与针刺过敏现象鉴别、与针刺临床疗效关系等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宁丽娜  熊杰 《吉林中医药》2011,31(3):235-236
针刺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康复的治疗,临床上有多种针刺方法,如头针、体针、颅针、耳穴、穴位注射等,还有针刺配合中药、西药和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针刺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从脑梗死的发生机理和针刺的作用方面探讨,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初步探索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即穴位留针时间、针刺与疗效关系。方法:分别初步统计分析疗效标准相同或相似的文献中留针时间、针刺频次与疗效关系。结果: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没有一个留针时间段和针刺频次其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是高的。结论:诱导期、半衰期、残效期是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的科学依据,应开展针刺作用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神门穴对心率的影响。方法:70例受试者均安静休息5-10min后,平躺制动,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针刺时和出针后各10min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时和出针后的心率均低于针刺前水平(P均〈0.01);而出针后的心率比针刺时高(P〈0.01)。针刺时和出针后从第1min开始到第10min,心率均低于针刺前平均值。出针后的心率从第1min开始到第10min,心率均高于针刺时平均值。结论:针刺神门穴减缓心率起效迅速,针剌1min后即起效;疗效持续,在针刺阶段,心率一直保持降低,出针后10min心率与针刺时比较略有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后三里"穴对小鼠热水甩尾痛阈的影响,探讨留针时间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法:健康小鼠24只,随机分为针刺即刻组(A组)、留针10 min组(B组)、留针20 min组(C组)、留针30 min组(D组),每组6只.手针针刺小鼠"后三里"穴后,以50℃热水浸鼠尾,分别记录针刺即刻、留针10 min、留针20 min、留针30 mind、鼠甩尾潜伏期,对比鼠尾入水至甩尾出水的时间间隔.结果:A、C两组针刺"后三里"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甩尾痛阈(均P<0.01),而B、D两组针刺"后三里"对小鼠的甩尾痛阈提高不显著(均P>0.05).留针30 min内针刺镇痛效应呈波浪形曲线,留针20 min小鼠甩尾潜伏期达到最大值,即针刺达到最大镇痛效果.结论:手针镇痛的留针时间以20 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项五针治疗中风后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项五针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项五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项五针组穴取哑门、天柱、治呛穴,行针刺治疗,行针时配合吞咽训练.常规针刺组穴取廉泉、通里、照海,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项五针组总有效率达9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达80.0%,项五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项五针比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回顾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不同针刺治疗方法及运用情况,包括体针、项针、舌针、头针、电针、水针、埋线等方面,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机理作出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肯定疗效,并指出针刺治疗本病在临床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郑永然 《河南中医》2014,(11):2154-2156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常规针刺法、特殊针刺法、单穴为主针刺法、腹针疗法、电针疗法、针罐疗法、针推疗法、针药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灸配合耳穴疗法、温针灸疗法、针刺配合牵引疗法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感”是针刺治疗与针刺研究时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国内外对针感的研究众多,“针感量表”是测量针感的重要工具。但限于对针刺作用原理或中医理论理解的不全面,针感量表的设计均有一定不足,阻碍了针刺的深入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探索适用于针刺研究的最佳量表设计思路,使之应用于针刺临床研究或有助于针刺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刺控制人工流产反应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美  宋怀兰 《中国针灸》1998,18(12):715-717
将妊娠时间在 40~ 70天之间孕妇 70例 ,随机分为针刺组、安慰针 1组、安慰针 2组、空白组及栓剂组。针刺及安慰针组采用单盲法。结果显示针刺组的疗效最好 ,对手术中临床表现、下腹疼痛及揪拽酸坠感的疗效 ,针刺组明显优于空白组和安慰针组 ;安慰针 1组和安慰针 2组术中下腹部揪拽酸坠感均明显轻于空白组。表明针刺合谷、三阴交两穴具有镇痛、减少人工流产反应的作用 ,在针刺的临床研究中设立安慰针作为对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