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变异性Ph+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4例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的变异性Ph+成人白血病患者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观察。结果:在总数4例患者中,3例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例处于慢性期,2例处于加速期),1例为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查表明:4例中2例CML为t(9;22;14)异常,1例t(5;9;22)异常,而BCR/ABL融合基因3例均为e14a2型;1例成人B-ALL t(9;22;17)异常,其BCR/ABL融合基因为e13a3型。4例全部接受含甲磺酸伊马替尼方案治疗。结果表明,1例e13a3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成人B-ALL分子生物学持续缓解4个月后复发,并于第10个月死亡;而3例CML患者目前仍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阶段,无病生存期分别达10、19、37个月。结论:变异性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对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但BCR/ABL融合基因为e13a3型患者的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落零五穴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将31例疼痛患者接受落零五穴针刺或按揉治疗1次,用VAS进行疼痛程度评级,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观察落零五穴镇痛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VAS长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落零五穴镇痛效应与穴位刺激方法无关,与疼痛性质、部位、患者性别等因素也无关(P均0.05),但与疼痛程度有关,对于Ⅱ级疼痛疗效为优(P0.01)。结论:落零五穴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健康人神门穴真针刺和假针刺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不同。方法 60例试验者随机分为神门穴针刺组和神门穴假针刺组,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10 min,留针时10 min,出针后10 min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短程记录分析程序分析后,导出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两组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针刺组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与留针时比较,两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0.01),针刺组出针后l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②与神门穴假针刺同时段比较,神门穴真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5);SDNN、RMSSD、lnLF、lnHF升高幅度大(P<0.01或P<0.05)。出针后,两组BPM及HRV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神门穴,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的变化,导致心率减缓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可能是其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神门穴对心率的影响。方法:70例受试者均安静休息5-10min后,平躺制动,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针刺时和出针后各10min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时和出针后的心率均低于针刺前水平(P均〈0.01);而出针后的心率比针刺时高(P〈0.01)。针刺时和出针后从第1min开始到第10min,心率均低于针刺前平均值。出针后的心率从第1min开始到第10min,心率均高于针刺时平均值。结论:针刺神门穴减缓心率起效迅速,针剌1min后即起效;疗效持续,在针刺阶段,心率一直保持降低,出针后10min心率与针刺时比较略有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是否具有促凋亡效应及其在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使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苯丁酸氮芥处理A20细胞,对照组使用PBS处理A20细胞。使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淋巴瘤细胞中Active caspase-3、Survivin、NF-κB和p AKT的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瘤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苯丁酸氮芥干预组的A20细胞FITC~+/PI~+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而Active 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调(t=7. 384,P=0. 000),Survivin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4. 384,P=0. 000),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12. 360,P=0. 000),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5. 462,P=0. 000),p AKT的表达显著降低(t=7. 183,P=0. 000)。结论:苯丁酸氮芥促进淋巴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伴随噬血细胞综合征和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骨髓细胞形态用骨髓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病理变化用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而淋巴结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患者应用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化学方案治疗。结果:患者发热合并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和s CD25显著增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有噬血现象,EBV-DNA拷贝数增高,符合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按HLH-2004方案治疗,患者恢复体温正常,全血细胞、铁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恢复正常;左下颌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诊断为经典例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给予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方案化疗1疗程,淋巴结肿大消退,EBV-DNA拷贝数下降。患者噬血细胞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霍奇金淋巴瘤处于完全缓解。结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少见,其长期预后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干扰TGF-βⅡ型受体(TβRⅡ)表达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技术,下调NB4细胞TβRⅡ基因的表达,获得TβRⅡ-shRNA NB4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表达,并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标记法及AO/EB染色观察三氧化二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TβRⅡ-shRNA NB4细胞的活力高于NB4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 01、0. 02、0. 04、0. 08和0. 1μ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进行96 h的孵育后,2组细胞均出现分化现象(CD11b表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但TβRⅡ-shRNA NB4细胞的分化率低于NB4细胞。不同浓度(2、4和8μmol/L)的三氧化二砷孵育24 h后,2组细胞均出现凋亡现象(AO/EB染色),呈剂量依赖性,但TβRⅡ-shRNA NB4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NB4细胞,其中用8μmol/L三氧化二砷孵育TβRⅡ-shRNA NB4细胞和NB4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是(49. 15±2. 05)%和(66. 85±2. 41)%(P 0. 01)。结论:下调TβRII可以促进NB4细胞的生长,部分拮抗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细胞分化及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检测是一种无创的且能较好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手段,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展了许多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初步证明针刺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增高HRV,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的短程记录,分析神门穴和非穴针刺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从而初步探讨神门穴的特异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为神门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左侧神门穴和非穴,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两穴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和出针后10min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针刺神门穴和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非穴组出针后lnHF明显增大,留针时和出针后HRV三角指数明显增大(P<0.01~0.05);(2)与留针时比较,2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0.01),神门穴针刺出针后l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3)与非穴组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1),RMSSD、lnLF上升幅度大(P<0.05);HRV三角指数两组在针刺前和出针后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初步肯定了针刺神门穴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伏灸组(28例)和穴位贴敷组(27例)。两组均采用三伏天灸方(穴取大椎、风门、肺俞等),三伏灸组在2010年三伏天期间进行5次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组在三伏天前进行5次穴位贴敷。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QLQ评分中行为问题、鼻症状因子和总分分值均降低(均P<0.01);三伏灸组患者随访时情感反应的分值较前降低(P<0.05),穴位贴敷组患者非鼻/眼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反应在治疗后和随访时的因子分值均较前下降(P<0.01,P<0.05)。与穴位贴敷组比较,三伏灸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时的非鼻/眼症状、眼部症状、情感反应和生活质量总分下降幅度大(P<0.01,P<0.05)。结论:同一季节段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穴位贴敷均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但三伏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