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观察患者的高眼压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5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远近配穴结合电针(主穴:球后穴、太冲穴,配穴:合谷、足三里,电针取穴:太冲+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 min)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6.41±1.21)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3.62±0.74)mm Hg,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4.42±0.63)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2.67±1.62)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0.05,P2=0.000<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79%,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44%,总有效率64.8%。结论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经明目"针刺法对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患者即刻眼压的影响。方法纳入青光眼患者38例(73只眼),包括外伤性青光眼、非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残余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期纳入除外青光眼的眼病患者84例(159只眼),包括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疲劳、麻痹性斜视、视神经萎缩、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虹膜炎、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阻塞。对两组患者施行"通经明目"针刺法,主穴取上睛明、上明、球后、承泣等眶内穴,配穴取百会、四神聪、太阳、攒竹、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留针30 min。针刺前及针刺后即刻测量眼压,自身配对比较针刺前后的眼压变化。结果 1.青光眼组:针刺后即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较针刺前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01),外伤性青光眼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19),其余类型青光眼针刺前后变化不大(P0.05)。2.非青光眼组:仅视疲劳针刺后眼压较针刺前略有升高(P=0.032),其余纳入眼病针刺前后眼压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通经明目"针刺法对不同眼病患眼的眼压作用不同,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慎用于外伤性青光眼,而对于非青光眼眼疾一般可以放心针刺,不用顾虑对眼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30眼)。两组均予患眼局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及口服醋甲唑胺片。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耳尖穴、太阳穴放血疗法治疗。结果:提高视力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眼压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降眼压的同时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疗效,可有效及时控制高眼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常规降眼压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 58例眼压控制稳定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继续使用原有的降眼压药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控制眼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8:00AM、12:00AM、2:00PM、6:00PM时的眼压及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00AM、12:00AM、2:00PM、6:00PM时眼压,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眼压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减小,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使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幅度减小,并且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光眼患者22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6例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6例11眼)随机分为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症状、眼压、眼底、视野等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67%(P<0.05)。结论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西医滴眼液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眼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眼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眼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4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视野等变化。结果 46例(49眼)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该病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例(53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治疗3个月后患者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视力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28例(53眼)患者治疗后眼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MD、MS及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86.8%;疗效同年龄、病程、治疗时间之间均不具备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患者MD和MS的恶化程度,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相同的病程,接受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干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效应。方法: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120例,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杞菊地黄丸、复方丹参片及弥可保片,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连续用药六个月,观察疗效,1年后进行随访。结果:试验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闭角型(primary closed-angle glaucoma,PCAG)患者总体疗效均优于开角型(p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眼压控制后青光眼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片组,闭角型患者疗效优于开角型。一年随访,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甲钴胺片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博爱眼科教学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0例经手术治疗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将患者分为恶性青光眼组10例(14只眼)以及非恶性青光眼组290例(424只眼),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眼压、青光眼类型、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房角结构等方面分析恶性青光眼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恶性青光眼组术前眼压、晶体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恶性青光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影响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青光眼类型。结论:年龄较小、术前出现持续高眼压的情况、房角完全关闭、晶状体较薄、眼轴较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有关,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重视及治疗,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结果:针刺球后穴在降眼压、提高视力方面,改善C值(房水流畅系数)等方面优于噻吗心安眼药水的治疗方法。结论:本课题提供了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法,针刺球后穴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从而改善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我科收治的80例(8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40人(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40人(40眼),行小梁切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视力增加,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相比较治疗后视力以及眼压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小于对照组15.00%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对照组予曲伏前列素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及不同时间(治疗后4周及随访1、3、6个月)眼压下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且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时项眼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量及降低血管阻力,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58眼)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7例(29眼)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29眼)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结果:两组视力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MD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药物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设计。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34例(36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1~3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房角(Goldma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科A/B超声诊断仪检查)及术后角膜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1.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20/333,术后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P=0.000)。2.眼压:术前初始眼压(34.10±7.7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眼压7~20 mmHg,平均(14.85±3.89)mmHg,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84,P=0.000)。3.中央前房深度:术前(2.35±0.41)mm,术后3个月(3.80±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0,P=0.000)。4.房角:术前各象限窄Ⅱ~窄Ⅲ者32只眼,窄Ⅳ1~2个象限者4只眼,术后房角明显增宽,各象限宽角者24只眼,窄Ⅰ~窄Ⅱ者9只眼,窄Ⅳ1个象限者1只眼。结论对于白内障促发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其前房深度、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住我院的18例(20只眼)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15例(18只眼)伴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42例(67只眼)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前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均有所增加,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狭窄甚至关闭的前房角术后可增宽,部分患者可完全开放。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明显加深,房角开放。结论对房角功能尚可的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视力、加深前房、降低眼压。对有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其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窍明穴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眼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眼)和对照组(27眼)。治疗组采用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视野平均光敏度及P-VEP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7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和平均光敏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EP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视野平均光敏度及P-VE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窍明穴是一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全周虹膜周边成形术联合YAG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86例110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半导体激光全周虹膜周边成形术联合YAG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激光孔通畅100%,治愈96眼,好转11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97.3%。术前术后平均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眼压0.93~2.67 kPa,平均1.87 kPa。110例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半导体激光全周虹膜周边成形术联合YAG虹膜周边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54例65眼,患者均有晶状体混浊,所有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诊时间6月。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从而观察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诊1周、1月、3月、6月,平均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眼压、前房角分级术后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李琰  胡林玉  冯小涛  庞荣 《河北中医》2023,(1):39-42+4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心理治疗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高眼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92眼)和治疗组51例(90眼)。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临床护理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及心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视力、眼压、视野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有效率83.3%(75/90),对照组为43.5%(40/92),治疗组BCVA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眼压和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缺损值(MD)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协同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患者的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提升患者视力,改善视野范围,稳定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