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淫羊藿总黄酮与雌激素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 (EF)与己烯雌酚 (DES)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大鼠双侧卵巢去除术后预防用药 90d ,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 ,测定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 ,并观察血清生化指标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DES 2 2 5 μg·kg-1·d-1可对抗去卵巢大鼠体重增加、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骨转换增高和骨丢失 ,但是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单用EF 30 0mg·kg-1·d-1对骨丢失没有对抗作用 ,DES 2 2 5 μg·kg-1·d-1和EF30 0mg·kg-1·d-1联合用药效应超过DES单独应用 ,而且不刺激子宫内膜增加。结论 EF与DES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骨量增加有协同作用 ,而且没有刺激子宫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EF)与己烯雌酚(DES)组成复方淫羊藿总黄酮(CEF)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5月龄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7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其余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组(OVX)给溶剂对照,其余分别为:DES组(22.5μg.kg-1.d-1)、EF组(300mg.kg-1.d-1)、CEF高剂量组(EF300mg.kg-1.d-1 DES22.5μg.kg-1.d-1)、CEF中剂量组(EF150mg.kg.d-1 DES11.25μg.kg-1.d-1)、CEF低剂量组(EF75mg.kg-1.d-1 DES5.625μg.kg-1.d-1),均灌胃给药,连续90d。大鼠处死后测定左侧股骨羟脯氨酸(Hyp)、钙(Ca)、磷(P)含量;同时测定肝肾功能。结果:CEF高、中两个剂量组大鼠股骨重量、骨钙、骨磷含量及Ca/Hyp比值均高于OVX组,CEF高剂量组的作用比单用DES和单用EF均强。DES组大鼠肝脏重量指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均升高,而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CEF3个剂量组大鼠肝脏重量指数均大于OVX组,但肝功能其它指标无变化,而且CE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重量指数比DES组小。结论:CEF预防去卵巢大鼠股骨无机质的丢失的作用强于DES,而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比DES小。  相似文献   

3.
大鼠去卵巢后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90d后不同部位骨骼的变化特点。方法4.5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均灌喂5.6%乙醇5ml·kg-1·d-1,持续90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及胫骨中段皮质骨的动态和静态参数。结果去卵巢大鼠胫骨上段(PTM)和腰椎(LV)松质骨的骨量均减少,其中PTM骨量减少80.5%,LV骨量减少35.0%,胫骨中段(Tx)皮质骨的骨量未出现丢失,只是骨内、外膜的骨形成增加。结论大鼠去卵巢后呈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表现,不同部位的骨骼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骨丢失大鼠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淫羊藿对大鼠胫骨和腰椎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3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高脂乳剂组(HFE)、淫羊藿水提液组(WE),每组10只。给药20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血清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取胫骨上段、胫骨中段和第五腰椎,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检测。结果:淫羊藿可使高脂大鼠TC水平下降和HDL-c升高(P<0.01),淫羊藿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成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增加(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每毫米破骨细胞数、破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减少(P<0.01),反映骨形成及骨矿化的指标变化不明显;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面积百分数增加(P<0.01),骨髓腔面积百分数减少(P<0.01),骨内外膜的形成和矿化均无明显变化;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增加(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减少(P<0.01)。结论:长期高脂乳剂灌胃会导致大鼠骨量丢失,淫羊藿能有效对抗高脂大鼠胫骨上段、中段骨、第五腰椎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总黄酮抗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作用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维甲酸所致大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作用并探讨其主要作用机理。方法:用70mg.kg^-1.d^-1维甲酸连续灌胃14d,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用高、中、低3种剂量的淫羊藿总黄酮进行治疗,观测大鼠器官指数,骨计量学指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变化。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各剂量组前列腺和睾丸指数均明显增大并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脾脏和肾上腺的代偿性肥大消失,股骨的干重,灰重,骨钙,骨磷和骨密度等均明显高于模型组,胫骨近端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以及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面积百分比等亦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第一腰椎中骨小梁指数的变化与胫骨松质骨近似。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可通过保护性腺,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等途径,使机体骨代谢处于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的正平衡状态,抑制骨量丢失,防止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和下丘脑不同核团ER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11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淫羊藿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用淫羊藿苷小、中、大剂量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骨和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ERβ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清E2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胫骨和下丘脑弓状核ERβ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ERβ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去卵巢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50.0和100.0 mg.kg-1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椎骨骨密度、胫骨和下丘脑弓状核ERβ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ERβ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改善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对子宫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ERβmRNA表达水平有关,调节下丘脑功能活动是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淫羊藿苷(icariin,ICA)和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幼龄大鼠和切除卵巢大鼠的药物干预,比较其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方法 1月龄♀SD大鼠灌服25 mg·kg-1·d-1淫羊藿苷和10 mg·kg-1·d-1金雀异黄酮3个月,6月龄SD切除卵巢大鼠灌服同样的剂量3个月,检测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血清骨钙素与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和骨组织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1月龄大鼠口服淫羊藿苷后,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和骨质量均增加,而金雀异黄酮效果甚微。然而,切除卵巢大鼠在口服金雀异黄酮后,比淫羊藿苷更有效的抑制了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结构的退化。结论相比较金雀异黄酮,淫羊藿苷有更强的成骨活性,但雌激素活性较弱,能更强地提高幼鼠峰值骨量。切除卵巢大鼠内环境由雌激素主导,因此,金雀异黄酮比淫羊藿苷能更强地减缓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的影响。方法 3月龄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泼尼松组、泼尼松加碳酸钙维D组、泼尼松加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溶剂对照溶液,其它5组先用泼尼松3.5 mg.kg-1.d-1造模,然后1 h后分别给予溶剂对照溶液、碳酸钙375 mg.kg-1.d-1加维生素D3 50 U.kg-1.d-1、小檗碱15、30、60 mg.kg-1.d-1。大鼠每次按5 ml.kg-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2周。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大鼠第5腰椎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动、静态参数,并观察腰椎生长板纵向生长荧光标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泼尼松使腰椎松质骨的骨量、骨小梁厚度(Tb.Th)、动态参数降低,使生长板荧光标记间距缩小,使每毫米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贴壁周长(Oc.S.Pm)增加。泼尼松使胫骨中段骨组织总面积(T.Ar)、皮质骨面积(Ct.Ar)减少,使皮质骨的骨外膜的骨形成减弱。与泼尼松组比较,碳酸钙维D和小檗碱3个剂量使腰椎松质骨的骨量、Tb.Th和动态参数均增加,使腰椎生长板荧光标记间距增大,使Oc.N、Oc.S.Pm均降低,但对皮质骨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可预防糖皮质激素诱发大鼠腰椎松质骨的骨丢失,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关,但对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总黄酮抗骨质疏松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萍  刘新春  马亚兵 《中国药业》2005,14(11):25-26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灌胃给予维甲酸14 d,造成大鼠骨质疏松症.以淫羊藿总黄酮连续给药28 d,检测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并取股骨进行骨钙含量测定及股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的淫羊藿总黄酮对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正常生理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但均可增加股骨骨钙含量、骨皮质厚度及骨小梁数量.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4个半月龄大鼠双侧卵巢去除术后预防用药 90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 ,测定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 ,观察骨和尿中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 ,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结果 炔诺酮6 0 μg·kg-1·d-1和炔雌醇 3 5 μg·kg-1·d-1联合应用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破骨细胞活性 ,完全对抗其骨转化率增高和骨量丢失的骨质疏松症状 ,同时可使去卵巢大鼠的骨有机质含量增加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结论 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可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低骨量(包括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现况及不同年龄段骨丢失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46例50~75岁的低骨量女性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再次测量骨密度,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丢失情况。结果:低骨量女性患者身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腰椎及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下降,以50~岁及65~岁组下降明显(P<0.05)。在未经任何干预情况下,各年龄段各部位总骨丢失率下降趋势明显,其中50~岁组L1-4的总骨丢失率为50%,为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结论:骨量低下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前期,应早期进行规范干预,以减少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D-半乳糖导致小鼠骨丢失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 半乳糖对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mon龄昆明种♀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 半乳糖 10 0 0mg·kg-1·d-1,连续 4 2d ,取右侧股骨测定骨干重、骨羟脯氨酸、骨钙、骨微量元素 ,同时检测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结果 D 半乳糖可使骨干重、骨羟脯氨酸、骨钙减少 ,骨干重与体重比值 ,骨镁与骨干重比值降低 ;同时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 ,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结论 D 半乳糖可导致 3mon龄小鼠骨质丢失 ,其发生可能与骨镁减少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月龄正常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正常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变化 ,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提供对照依据。方法 :4 .5月龄SD雌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实验的d 0 (4.5月龄 )、d 30 (5 .5月龄 )、d 75 (7月龄 )、d 14 0 (10月龄 )杀死大鼠取材 ,采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 ,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 ,观察不同月龄段大鼠的骨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 4 .5~ 10月龄 ,骨量有一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但变化辐度不大 (P >0 .0 5 ) ,骨量相对稳定 ,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 (P <0 .0 5 )。结论 :4 .5~ 10月龄的SD雌性大鼠体重和骨计量学参数变化正常 ,选择该月龄段大鼠做模型 ,研究药物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杨文成  陈涛  甘洪全  王志强  白俊清 《河北医药》2011,33(11):1612-1614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试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试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试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试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试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2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试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2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action of Sailong bone's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and bones in bony deficiency rats, the restoration speed in bony deficiency rats and the therapeutic action in osteoporotic rats were studied.METHODThe femur coloboma was man-ma  相似文献   

16.
周智良  申华  王东  曾广莹 《江西医药》2005,40(8):446-448
目的评估跟骨塌陷性骨折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效果。方法1999年5月-2004年6月共行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18例,9例加行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9例单纯植骨,随访6-41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参照AOFAS评分对患者有否疼痛、步态、距下关节活动、是否支架辅助、术后X线片等加以评估。结果18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免疫排斥、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优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88.89%。结论跟骨塌陷性骨折解剖复位后植入同种异体骨能有效保持跟骨及其关节面的解剖形态,较好地恢复足的功能;移植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雌性SD大鼠 4 .5月龄和 7.5月龄时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4月龄雌性SD大鼠 2 0只 ,随机分 2组 ,饲养至 4 .5月龄和 7.5月龄时 ,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别测量胫骨上段 (PTM )、腰椎 (LV)及胫骨中段 (Tx)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结果 :与 4 .5月龄比较 ,7.5月龄大鼠PTM、LV、Tx的骨量无明显变化 ,但LV和Tx的骨形成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 (%L .Pm )、矿化沉积率 (MAR )及骨形成率BFR TV、BFR BV、BFR BS均降低。结论 :SD大鼠在 4 .5~ 7.5月龄时 ,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量变化不明显 ,但腰椎和胫骨中段的骨形成随月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is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type of secondary osteoporosis. Antagonists of β-adrenergic receptors are now considered to be potential drugs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osteoporosi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pranolol, a nonselective β-receptor antagonist, on the skeletal system of mature male rats a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ne changes induced by glucocorticoid (prednisolone) administration.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24-week-old male Wistar rats. The effects of prednisolone 21-hemisuccinate sodium salt (7 mg/kg, sc daily) or/and 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 (10 mg/kg, ip daily) administered for 4 weeks on the skeletal system were studied. Bone and bone mineral mass in the tibia, femur and L-4 vertebra, length and diameter of the long bon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bial metaphysis, femoral diaphysis and femoral neck, bone histomorphometric parameters and turnover markers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Prednisolone-induced unfavorable skeletal changes led to disorders in bo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opranolol not only did not improve bone parameters, but even caused deleterious effects on the skeletal system. Concurrent administration of propranolol with prednisolone did not counteract the changes induced by prednisolon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equivocal results of human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β-blockers on the skeletal system.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drugs exert biphasic effects on the skeletal system, both favorable and deleterious, depending on the dose or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19.
虎骨、豹骨、熊骨组织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慧卿 《药学学报》1982,17(5):365-377
本文对虎、豹、熊等10具骨胳的肱、胫、肋、头、肩胛、脊椎、髌骨等58个部位的骨组织进行了研究,作了详细比较,并列出检索表和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