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估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方法:对54例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教育前后1a的肺功能、哮喘发作情况、医疗费用,以及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治疗依从性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病人教育后,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PEFRV)有明显改善(P<0.01)。哮喘引起的急性发作和急诊、住院次数、缺课、父母缺勤和使用口服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日数,以及医疗费用皆显著减少(P<0.01)。结论:自我管理知识和技术(认识哮喘、环境控制、吸入技术、峰流速仪使用和监测),以及治疗依从性皆显著提高和改善(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哮喘知识教育和个体化健康教育6个月,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进行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和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PAQLQ)问卷调查,比较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和PAQLQ评分,并了解患儿教育后1年内中重度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教育前(P<0.05),且教育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PAQLQ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1年内中重度发作次数和急诊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明显增强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哮喘生命质量,适合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儿童使用峰流速仪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临床治愈后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02例,按出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患儿自行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观察组由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讲解哮喘管理及使用峰流速仪相关内容,定期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举办哮喘患儿俱乐部等活动。结果观察组患儿使用峰流速仪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哮喘儿童使用峰流速仪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教育,观察组接受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通过举办哮喘俱乐部、小组讨论、个别指导)自我管理教育活动,比较两组遵医率、再次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出院1a后,患儿家长遵医率明显提高(P〈0.01),再次住院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哮喘患儿及家长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应,改善儿童的健康状态,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从而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秀荣  高桂敏 《护理研究》2005,19(9):1809-18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4例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峰流速仪及定量雾化仪及平喘药物的正确使用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年均医疗费用、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哮喘病人发作次数、年均住院天数、病休天数以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哮喘之家"在哮喘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哮喘的防治 ,探索哮喘康复治疗的新模式。方法成立“哮喘之家” ,每月举办 1期活动 ,每期设独立的专题 ,由集中授课、示范实习、讨论交流 3部分组成 ,从哮喘发病、防治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教育。结果参加 6期教育以上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技能以及治疗依从性比教育前显著提高 (P <0 .0 0 1) ,哮喘发病情况、医疗费用比教育前显著降低(P <0 .0 0 1)。结论“哮喘之家”既是哮喘康复治疗的重要途径 ,又是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赵秀荣  高桂敏 《护理研究》2005,19(20):1809-18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4例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峰流速仪及定量雾化仪及平喘药物的正确使用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年均医疗费用、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哮喘病人发作次数、年均住院天数、病休天数以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哮喘儿童家长的哮喘知识及药物依从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计南京地区哮喘儿童家长的哮喘知识及依从性,采取恰当的措施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家长自我问答式问卷调查了186哮喘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及药物依从性。结果:对于哮喘的3个主要症状正确回答的占6%,对于哮喘的诱发因素34.7%的家长不能说出任何诱发因素,对于哮喘药物的知识仅23.3%家长能说出每天所用以预防的2种药物,22%的家长能正确回答的3个用以哮喘发作治疗的药物,家长的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状况与哮喘知识呈正相关(P<0.05),家长的教育水平,职业,家庭收入与依从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南京地区哮喘儿童家长的哮喘知识是不够的,药物的非依从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单纯提供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家长和患的错误观念,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医务人员和患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合作的关系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脱敏药物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进行止喘、解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哮喘缓解后l周应用阿罗格脱敏药物进行脱敏治疗,同时进行门诊及电话追踪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发放哮喘知识手册,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系统的哮喘相关知识教育,每月随访1~2次,并向家长推荐相关书籍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发放哮喘常识手盼,每月随访1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2年内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56.66%,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门诊及院外护理干预联合阿罗格脱敏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明显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急诊及住院次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强患儿及家长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有利于保障哮喘患儿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治疗操作方便,未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对提高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方法将52例哮喘儿童均进行常规自我管理教育,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儿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每周1次,为期3个月共12次的心理咨询。分别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儿童及家长掌握对儿童哮喘的自我管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咨询能够提高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教育效果,增强其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从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在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哮喘症状、运动能力及精神状态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个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依从性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社区护理中支气管哮喘病人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评价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防治方面的价值,将224例哮喘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哮喘相关知识的系统与非系统教育,为期一年。结果显示接受系统教育的试验组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峰流速仪、定量雾化仪(简称MDI)及平喘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年平均医疗费用、哮喘重度及危重度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哮喘病人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入本院治疗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的132名哮喘患儿,按不同时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照组72例:实行传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对哮喘疾病认识更多,用药依从性更好,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哮喘发作次数及因病误学(家长务工)天数显著减低,患儿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P <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控制哮喘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广泛宣传哮喘的新知识,大力普及哮喘的新疗法,我院儿科哮喘门诊举办了“哮喘之家”活动。通过哮喘知识讲座,观看哮喘录像片,专家病情答疑,哮喘知识及奖竞猜等活动,使哮喘儿童及其家长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使其能对哮喘的发作进行预测,掌握峰流速仪的应用正确地吸入药物,从而避免前往急诊室和减少住院次数。有效地控制哮喘,使哮喘患儿尽可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地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诊治的120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基于视频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汉化版哮喘儿童生命健康调查问卷(PAQLQ)]、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中日常生活、社会心理、疾病医学评分,PAQLQ中症状、情感、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哮喘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视频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哮喘患儿的护理干预中,可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其哮喘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哮喘控制情况、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中的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复诊情况5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疾病管理,能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对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的价值,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提高自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保持联系。试验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及住院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哮喘的相关知识,峰流速仪,定量雾化仪及平喘药物的使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哮喘发作频率及年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知水平,可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儿童发病率为0.5~2%,个别地区高达5%,近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人们对儿童哮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哮喘又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门诊开展健康教育,使家长和患儿正确认识哮喘、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书写哮喘日记、学会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掌握正确的吸入治疗方法、熟悉哮喘的发作先兆及相应处理、重视环境及生活护理,最终达到维持病情的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哮喘激发因素问卷调查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阶梯吸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调查于2003-06/2005—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哮喘中心完成,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237例,监护人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0例,问卷调查组127例。对照组在采用阶梯吸入治疗方案之前先行过敏原检测;问卷调查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激发因素调查并给予相应预防指导。过敏原检测采用皮肤点刺试验,依据华东地区常见过敏原特点,选取吸入性过敏原17种,食物过敏原9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常见的哮喘激发因素30个问题。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①症状评价采用日间、夜间临床哮喘症状评分法(0~3分,0分无症状;3分影响活动,夜间经常憋醒)。②调查患儿治疗依从率、缓解期激素吸入量和哮喘发作次数。(固肺功能检查采用MasterScope肺功能仪,检测指标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峰流速。 结果:患儿23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症状评分、缓解期激素吸入量和哮喘发作次数比较:问卷调查组患儿系统治疗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8%,53.8%(P〈0.01)];问卷调查组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0.8&;#177;0.10,1.2&;#177;0.15)、急性发作次数(2.7&;#177;1.43,4.0&;#177;1.67)、激素用量(340&;#177;160,400&;#177;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治疗后问卷调查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速和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 结论:通过过敏原检测及激发因素问卷调查并给予预防指导,可以减少患儿药物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复发,提高其治疗效果,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的影响,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提高自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于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不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实验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2年。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及住院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哮喘的相关知识、峰流速仪、定量雾化仪及平喘药物的使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哮喘发作频率及年平均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知水平,可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