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钠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8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病情,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与Murray肺损伤评分(LIS),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BNP浓度与LIS对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风险.结果 86例患者确诊后14 d死亡55例,存活31例.与死亡组患者相比,存活组肺动脉高压占的比例(25.8%比72.7%)、静脉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的比例(38.7%比94.5%)明显减小,14 d内未行机械通气的时间E(8.63±3.26)d比(0.38±0.02)d]明显延长,血浆BNP浓度[(179.5±84.5)ng/L比(550.8±337.1)ng/L3及LIS[(1.37±0.65)分比(2.29±0.46)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BNP浓度与LIS高度相关(r=0.786,P<0.01).将BNP为329.5 ng/L作为截断点,其预测死亡的特异性为96.8%;将LIS为1.875分作为截断点,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80.0%.结论 在LVEF正常的ARDS患者中,死亡患者血浆BNP浓度和LIS均较存活患者显著增高,可以使用BNP浓度预测ARDS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PiCCO技术监测并比较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血管外肺水与各肺损伤指标及肺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2009年至201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住院脓毒症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未合并ALI/ARD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iCCO技术连续7d监测血管外肺水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胸片,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在40例脓毒症患者中,15例(37.5%)合并ARDS,14例(35%)合并ALI.与对照组相比,ALI及ARDS患者表现为显著增高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肺泡灌洗液中IL-1、TNF-α水平.同时,血管外肺水指数与氧合指数、肺损伤指数及IL-1、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r=-0.524,r=0.147,r=0.572,r=0.655;P<0.05),且高ELVW水平组患者ICU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低ELVW水平组.结论 在脓毒症介导的ALI及ARDS患者中,血管外肺水指标与肺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损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因此,EVLW的检测可能对于判断脓毒症患者肺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外肺水(EVLW)在预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1991年到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管外肺水与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预后关系的中英文文献,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出7篇文献,Meta分析表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死亡组3d内的EVLW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存活组有明显下降趋势,两组EVLW差距日趋扩大(SMDd1<SMDd2<SMD.d3),首日:SMD d1=0.29,95%CI:0.047~0.532;次日:SMDd2=1.64,95% CI:0.14-3.13;第3天:SMDd3 =1.83,95% CI:0.56~3.10.结论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早期EVLW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持续高水平的EVLW将增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本院急诊ICU的36例脓毒症并发ALI病例,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17例)和死亡组(19例),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后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急性肺损伤(LIS)评分、住院时间、pH值、氧分压、血乳酸值、氧合指数、既往慢性病史、是否机械通气在脓毒症发生急性肺损伤存活组与死亡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温、心率、二氧化碳分压、性别、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对脓毒症并发ALI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脓毒症患者并发ALI病死率高,APACHEⅡ评分高、氧合指数低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过氧化氢(H2O2)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为研究组,采用改进的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患者第1天和第5天的EBC标本.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自主呼吸收集EBC.全部对象同步抽取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EBC和血清中的H2O2浓度.动态观察不同分组对象EBC和血清中H2O2的差异,并进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ALI/ARDS患者EBC-H2O2水平(187.19±25.94)nmol/mL高于健康对照组(95.25±21.15)nmol/mL(P<0.01);②24 h内EBC-H2O2水平ARDS组(198.79±27.87)nmol/mL高于ALI组(166.42±36.19)nmol/mL(P<0.05),第5天EBC-H2O2水平ARDS组(169.12±33.50) nmol/mL高于ALI组(124.81±29.16)nmol/mL(P<0.01);③24 h内EBC-H2O2水平LIS>2.5组(201.08±22.50)nmol/mL高于LIS≤2.5组(180.88±25.35)nmol/mL(P<0.05),第5天EBC-H2O2水平LIS>2.5组(158.41±29.45)nmol/mL高于LIS≤2.5组(123.40±26.15)nmol/mL(P<0.01);④第5天EBC- H2O2水平病死组(150.97±32.33)nmol/mL高于存活组(125.63±27.85)nmol/mL(P<0.05);⑤EBC和血清中H2O2均与A-a DO2、LIS值、X片、PEEP、MEWS评分呈正相关,与PaO2、PaO2/FiO2、PaO2/PAO2呈负相关,EBC-H2O2与肺顺应性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EBC中H2O2水平的变化可反映ALI/ARDS患者肺部存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可作为ALI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且在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方面优于血清H2O2检测.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其重要致死原因[1];而伴有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脓毒症相关ALI患者90例(ALI组),脓毒症未出现ALI患者50例(非AL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ALI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进一步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不同分组患者血清CXCR4、sTLT-1水平,分析血清CXCR4、sTLT-1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的相关性,评估血清CXCR4、sTLT-1单独及联合对脓毒症AL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对照组、非ALI组、ALI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血清CXCR4、sTLT-1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死亡组血清CXCR4、sTLT-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CXCR4、sTLT-1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XCR4、sTLT-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LI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20%/69.00%、7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并发ALI/ARDS患者28例,单纯ALI/ARDS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0例。根据脑梗死部位不同,A组被进一步分为前循环区组(5例)、后循环区组(15例)、分水岭区组(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已行头颅CT/MRI检查。A、B组行APACHEⅡ评分。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AI-1水平,比较各组PAI-1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并发ALI/ARDS组、单纯ALI/ARDS组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并发ALI/ARDS组高于单纯ALI/ARDS组(P<0.05)。后循环梗死患者ALI/ARDS发生率最高(53.57%)。血清PAI-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ALI/ARDS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碍,脑梗死(尤其后循环区梗死)更易致ALI/ARDS的发生,PA-I1水平可预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t/AROS)存活患儿的肺功能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11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ALI/ARDS存活患儿3个月后的肺功能情况.按年龄分为0~3岁组,3~7岁组,7岁以上组.结果 44例肺损伤患儿出院时存活36例(ARDS 22例,ALI 14例),其中失访3例,死亡12例,存活21例.存活者中5例因无任何症状拒绝来院复查,1例因患淋巴瘤合并脓毒症再次并发ARDS无法完成检查,共15例(其中11例小于3岁,4例大于7岁)完成了全部检查.纳入后3个月与出院前订比较,12例患儿纳入后3个月无明显呼吸道不适,所有患儿肺功能均有所改善,潮气量及顺应性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I/ARDS存活患儿大部分出院后3个月异常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消失,多数幸存者存在肺功能异常,但比出院时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和第二医院收治的320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125例)、中危组(110例)和高危组(85例)。按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275例)和死亡组(45例)。检测各组外周血PCT、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外周血PCT和CRP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患者外周血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PCT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70、0.7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01~0.898),其最佳工作点为1.45ng/mL时,诊断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预后不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72.3%;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0.601~0.846),其最佳工作点为28.62μg/mL时,诊断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预后不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64.5%。PCT和CRP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79~0.928),明显高于PCT和CRP单独检测。结论外周血PCT和CRP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能更有效评估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肽素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7例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32名作为血清对照组(A组),14名BALF检查无异常的就诊者作为BALF对照组(B组);ALI患者分为直接和间接肺损伤亚组、轻中度和重度肺损伤亚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亚组和非MODS亚组、28d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同时将其和肽素表达水平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IS)、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相关性分析;监测ALI患者确诊第1、3、5、7天血清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结果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B组(P均〈0.01),直接肺损伤亚组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间接肺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肺损伤亚组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间接肺损伤亚组(P〈0.01);重度肺损伤亚组和MODS亚组的血清和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肺损伤亚组和非MODS亚组(P〈0.01),死亡亚组血清第1、3、5、7天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亚组(P〈0.01);血清和肽素变化与BALF和肽素水平、LIS评分、PaO2/FiO2呈正相关(r=0.712,P〈0.01;r=0.305,P〈0.05;r=0.435,P〈0.01),与起始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007,P〉0.05)。结论血清及BALF和肽素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有效评价ALI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需要机械通气的64例ALI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30例)和非ARDS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心指数、平均中心静脉压(CVPm)、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和肺损伤评分(LIS)等指标。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VPI对ARDS的预测价值,最佳诊断临界值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非ARDS组入组时的PVPI、EVLWI和LIS均显著低于ARDS组(P均〈0.05),而两组间心指数、CVPm、GEDVI和氧合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VPI预测ALI患者发生ARDS的AUC为0.886;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10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2.4%。结论 PVPI能早期评估ALI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测ALI患者是否会进展为ARDS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氮平中毒继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6例氯氮平中毒继发ALI/ARD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患者在中毒后6~144h出现ALI/ARDS表现,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胆碱药物治疗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4±1.6)d;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34±12)h,中毒后(48~96)h意识转清。结论:氯氮平中毒继发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与肺水肿、吸入性肺炎及氯氮平对肺组织的直接损伤作用有关。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和合理抗胆碱药物的,是治疗重度氯氮平重度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的相关性,探讨血管外肺水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为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新的临床策略.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伴ALI/ARDS患者24例,应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用血气分析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合指数.比较EVLWI与PaO2/FiO2和ITBVI与EVLWI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45,P<0.01).进一步以EVLWI=14 mL/kg进行分层分析,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2,P=0.24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47,P<0.01).这可以提示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伴ALI/ARDS患者,EVLW不是影响氧合的唯一因素,当EVLWI>14 mL/kg时,可以通过降低EVLW来改善氧合,但更应综合考虑影响氧合指数的各种因素.ITBVI与EVLWI无明显相关性(r=0.02,P=0.84).进一步以ITBVI=1000 mL/m2进行分层分析,当ITBVI≤1000 mL/m2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3,P=0.17);当ITBVI>1000 mL/m2时,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40,P<0.01).这提示我们对于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当ITBVI>1000mL/m2时,可以通过降低ITBV来降低EVLW,但对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症引起的EVLW,不能通过降低ITBV来降低.结论 EVLW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液体管理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毕婧  黄波 《实用医学杂志》2023,(3):360-363+368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微小RNA(microRNA,miRNA)-92a和miR-342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ALI患者,根据随访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ALI存活组(n=40)和ALI死亡组(n=20),并选取同期体检的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分析外周血miR-92a和miR-342表达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Cox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miR-92a和miR-342对ALI患者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I存活组和ALI死亡组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更高,外周血中CRP更高。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LI存活组miR-92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ALI死亡组miR-92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ALI存活组(P <0.05);ALI存活组miR-34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ALI死亡组miR-342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ALI患者137例,根据ALI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47)。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标准将ALI患者分为低中危组(n=74)和高危组(n=6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对AL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浆miR-221、miR-300表达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221(OR=3.270,95%CI:2.247~7.115)及miR-300(OR=2.683,95%CI:1.715~6.207)表达水平升高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0、1.73,二者联合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07,95%CI:0.858~0.974)最大。结论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升高与AL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且其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预测ALI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42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1例,存活组30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38.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G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绝大多数患者炎症反应失控首先打击肺,导致急性肺损伤(ALI) ,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系统代谢紊乱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从整体代谢组入手,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NMR),检测分析创伤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ALI和ARDS患者的血清氢谱。结果:对于创伤致SIRS与ALI/ARDS患者的血清NMR氢谱,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区分SIRS在发生ALI、甚至ARDS后的代谢模式迁移过程。对应的代谢物指认表明:SIRS患者以低化学位移区段的信号增强为主,其中主要包含酪氨酸、赖氨酸等生酮氨基酸谱峰;而ALI/ARDS患者则在δ1.02-2.50和δ3.02-4.14积分区段,其中主要含有乳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等多种生糖氨基酸、丙酮酸、肌酸、脂质的脂肪酸、甘油等谱峰。代谢通路富集显示:ALI/ARDS的发生主要与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甘油酯代谢、精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等通路的激活有关。这表明: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系统代谢紊乱以缺氧状态下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结论:危重患者血清的整体代谢组能够反应肺局部器官损伤的代谢改变,这不仅能够监测炎症反应失控导致肺损伤的进程,也有助于阐明肺损伤代谢紊乱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胰腺炎常引起急性肺损伤(ALI),严重者出现ARDS。作者1999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其中在急性反应期有31例并发ALI和/或ARDS,经过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和机械通气,其中29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治愈率93.5%。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B型脑钠肽(BNP)与肌钙蛋白I(cTn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112例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3组,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清PCT、CRP、BNP及心肌损伤指标cTnI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BNP与cTnI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PCT、CRP、BNP及cTnI水平比较,脓毒症休克组均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组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BNP及CRP与cTnI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性依次为PCT(r=0.831)BNP(r=0.456)CRP(r=0.287)。结论脓毒症患者cTnI与血清PCT、CRP、BNP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加重,也会存在更加显著的心肌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