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急性腰部伤筋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瘀血腰痛"范畴,占临床腰痛的12%以上,占骨伤科门诊量的10%。分析急性腰部伤筋的常见类型,介绍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方法。需进一步围绕手法、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案研究探索,制定更安全、简便、有效、操作性较强的规范疗法,合理有效的指导急性腰部筋伤的临床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腰扭伤属中医腰部伤筋范畴,古称"梗腰",是骨伤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临床腰痛12%以上[1],约占骨伤科门诊量的10%[2]。是腰骶部肌肉、筋膜、棘上棘间韧带、腰骶及椎间小关节的急性损伤,多系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3]。常见于体力劳动者或不慎体位改变扭伤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封包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6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腰部伤筋范畴。俗称“闪腰”、“岔气”。古称“梗腰”。是骨伤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临床腰痛12%以上[1]。占骨伤科门诊量的10%[2]。导致急性腰扭伤的病因,多为用力姿势不正当,或突然用力,或呼吸与动作失调,也即所谓的“岔气”。从而使腰部筋膜、韧带  相似文献   

4.
孙树椿治疗急性腰部伤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树椿首席研究员是国内著名中医骨伤名师。近四十余年来,孙老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积极提倡中医手法的治疗,努力挖掘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本文仅以急性腰部伤筋为例将孙老对于腰部筋伤疾病的相关学术思想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臀上皮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在腰腿疼痛患者中占较重要地位,国内资料报告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中占40%~60%属于臀上皮神经损伤,中医学把本病列入伤筋范围,指出伤筋部位在肉内,诊断方法以手扪为主,理筋复位手法治疗多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腰扭伤,俗称“扭腰”、“岔气”,属祖国医学“腰痛”“伤筋”范畴,临床发病多因用力不当,腰部被外力撞击或强力牵拉而导致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发生扭伤而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是骨伤科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7.
中药熏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外治法。我院康复科近年来采用卧式熏蒸治疗仪,治疗腰部伤筋等疾病,取得了确切而显著的疗效。现将1996年10月~1998年12月间,用卧式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部伤筋的45例,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8~72岁;病程1d~20a;急性腰部扭挫伤3例,慢性腰肌劳损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腰椎骨质增生15例,腰椎椎管狭窄2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症状,有的涉及臂、腿部疼痛麻木及腰腿活动障碍。2 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8.
踝部伤筋是中医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本院采用中药外用及骨伤手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外治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扭伤是常见的腰部伤筋疾患,多发于青壮年,多因腰部肌肉突然受到闪、扭、挫、跌打等外力所致,造成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急性期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容易转变为慢性顽固性腰痛.近年来我们运用推拿、刺血拔罐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伤筋”的范畴,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是因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慢性腰痛,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临床治疗方法颇多,西医主要以物理疗法、局部封闭等方法治疗,中医则采用针灸、拔罐、手法、针刀等方法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保守治疗而愈。我科近年来采用推拿及自我锻炼治疗本病2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邵氏诊疗法"治疗臀中肌后部损伤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所有80例患者采用"邵氏诊疗法"(按对臀部的划线、分区,确定治疗部位,对治疗部位进行手法治疗,同时配合牵引、中药透敷)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VAS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愈率为87.5%。结论:"邵氏诊疗法"治疗臀中肌后部损伤所致腰腿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为缓解腰及下肢疼痛症状,本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给予腰椎牵引、电针、推拿按摩、中药治疗、温针、练功疗法等局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临床有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背部阳经透刺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测,从而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0例符合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的患者,取腰背部痛点的督脉穴和相应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从上而下采用沿皮循经透刺法针刺直至不痛处为止,再配合电针治疗,治疗30天。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结果:30例患者治愈率为23.3%,有效率为93.3%。经过治疗前后的对比,McGill疼痛问卷中VAS、疼痛指数、PPI各值均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1)。结论: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方面,背部阳经透方法确实有一定效果,显著地缓解了病患的腰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温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害性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软组织损害性颈肩腰腿痛患者21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银质针疗法治疗,观察2组疼痛缓解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温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害性颈肩腰腿痛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腰扭伤是骨科门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西医主要以消炎镇痛为主,但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大,不利于患者的健康.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机制被逐渐阐明,其临床疗效正被逐渐认可,中医药治疗急性腰扭伤不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而且...  相似文献   

16.
杨红  毛珍 《光明中医》2016,(21):3171-3173
目的观察行气健脾针法配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一组用行气健脾针法配合拔罐,另一组常规取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根据恢复情况确定两组疗效比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行气健脾针法配合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冉氏“益气通经”指针与阿是穴苍龟探穴针法、常规推拿针刺法,每组各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从临床症状方面评价,冉氏“益气通经”指针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法均优于常规推拿针刺法。结论:冉氏“益气通经”指针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显便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针药合治腰肌劳损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针刺法与中药内服合治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各35例。针刺组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中药组采用补肾祛瘀中药口服治疗,针药组同时采用补肾祛瘀针剃法和补肾祛瘀中药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统计疼痛分级指数(PRI),测定腰背肌耐力,对比分析3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和愈显率均高于针剌组和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组患者PRI均明显降低,腰背肌耐力均明显提高,针药组改善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合治腰肌劳损疗效优于单用针刺和单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恢刺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后3、7 d后,治疗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活动ROM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 <0.05)。结论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的80例LDH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中药定向透药配合针灸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VAS评分与JOA评分;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IL-1、CRP的含量均下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治疗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传统针灸治疗LDH的疗效突出,能减轻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