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核素心肌显像是心脏功能检查的方法之一,可以对心肌存活进行评估,了解缺血或梗死心肌的具体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及新型半导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血流绝对定量分析,为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缺血性心脏病及特殊人群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临床分级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评估冬眠心肌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在2周内行门控SPECT、门控PET和CMR检查且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75例。图像分析采用17节段法和5分法来评估心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0分为正常,1分为轻度减低,2分为中度减低,3分为重度减低,4分为缺损),分别获得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异常的总积分,计算二者差值,灌注异常分-代谢异常分≥1分,即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定义为冬眠心肌。CMR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4 mm的心肌节段定义为极薄心肌。根据冬眠心肌范围(冬眠心肌节段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比)和极薄心肌节段数,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B组(冬眠心肌范围≤10%、极薄心肌节段数≥2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传统心肌灌注显像(MPI)半定量参数相比,碲锌镉(CZ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动态MPI测定的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及其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完成CZT SPECT动态MPI定量血流测定的...  相似文献   

4.
<正> 无创性心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MRI等。这些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肌应变率成像(S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冠心病的优缺点。方法冠心病患者30例,1d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SRI和SPECT检查,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S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AG发现阳性血管共45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金指标,SR检出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21%、82.25%、82.77%;SP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82.22%、87.77%。结论 SRI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节段运动,SPECT评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量;SRI与SPECT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度较高。这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探索构建中国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小型猪52只,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二对角支开口远端,构建AMI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3 d、28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造模后28 d行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并行病理检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共39只猪成功造模。造模后28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低,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明显增大(P<0.05)。SPECT提示静息及药物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占左心室面积的(31.3±2.5)%和(39.3±3.8)%。PET提示心肌灌注缺损主要集中在左室局限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结论: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建立的AMI模型,效果确切可靠,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但因其有创性以及含碘造影剂可能带来的过敏反应和肾脏损害,对低度、中度可疑冠心病的患者,临床医生仍首选无创检查,如运动负荷心电图(exercisetolerance test,ETT)、运动和(或)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echocardiography)、心肌核素显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及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这些方法间接或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虽已应用多年,但敏感度、特异度仍不能令临床医生满意。近年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显像技术发展迅速,一次检查可完成心脏结构、功能、室壁运动、心肌灌注、冠状动脉显影及血流评估等多项内容,被称为心脏的"一站式"(one-stop shop)检查方法,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是指幕上脑组织病变导致对侧小脑半球血流及代谢减低的现象。CC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卒中后全脑炎、神经传导通路的中断或抑制等方面有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渐完善,关于CCD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不断更新,主要体现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成像、CT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CT和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功能成像,可显示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因而被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从影像学角度认识PD,仅就PD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硝酸甘油 (NTG)介入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检查估测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前后存活心肌的大小、范围。方法 :对 42例冠心病患者行静息及NTG介入SPECT心肌显像检查 ,应用阅片计分法、极坐标靶心图定量分析法估测心肌活力。以 19例接受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 (Stent)术后静息显像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NTG介入显像对心肌活力检测效果。结果 :静息显像及NTG介入SPECT显像其不规则感兴趣区内放射性稀疏缺损面积、放射性计数、放射性异常计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分别为 7.5 43、4.6 0 8、6 .76 2 ,均 P <0 .0 0 1)。静息显像检测出存活心肌为 5 6 .3% ,NTG介入显像为 6 9.6 %。NTG介入显像估测存活心肌准确率为阅片计分法 80 .9% ,定量分析法 90 .5 %。结论 :NTG介入SPECT检查可提高存活心肌检出率 ,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治疗和诊断的经济成本很高,在过去的20年里,对冠心病患者诊断、评估及治疗越来越准确和有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强大而多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通过量化心肌血流量(MBF)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可以更好地描述冠状动脉疾病的特征,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及缺血性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评估增龄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健康者,按照年龄分为成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静息心肌PET,测定2组SPECT的左心室17节段静息总评分和各节段评分,与SPECT相匹配的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老年组与成年组左心室心肌SPECT的平均静息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间隔基底部、下间隔中份、尖前壁和尖下壁静息评分较成年组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总SUV_(max)较成年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组左心室多个节段的SUV_(max)较成年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衰老可导致心肌对缺血敏感性加重的趋势;增龄可使心肌对~(18)F-FDP摄取和利用增加,可能是对衰老所致心肌缺血的自然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行“一站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并分析图像质量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6年11月~2017年7月疑诊为冠心病的连续性患者328例,其中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20例,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30例。采用第3代双源CT行双能量“一站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血池成像检查,以PET/CT、SPECT/CT、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测量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内碘浓度,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肌血池内碘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50例患者,其中男37 例,女13例,年龄41~75(59.6±7.4)岁。共评估340个心肌节段,其中有灌注缺损节段91个,正常灌注节段249个;共评估413个血管节段,有狭窄节段137个,正常节段276个。基于心肌节段分析双能量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89.7%(78/87)、特异性94.9%(240/253)、阳性预测值85.7%(78/91)、阴性预测值96.4%(240/249)、准确性93.5%(318/340);基于血管节段分析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0%(133/140)、特异性98.5%(269/273)、阳性预测值97.1%(133/137)、阴性预测值97.5%(269/276)、准确性97.3%(402/41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轻中度)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碘浓度为0.89±0.38mg/ml,当冠状动脉狭窄≥75%(重度或闭塞)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血池碘浓度为0.37±0.14mg/ml。患者接受单位辐射剂量为9.58±2.5mSv。结论:双能量CT静息态心肌血池成像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89.7%,特异性94.9%,准确性93.5%,其图像质量及准确性受心室内碘剂的线束硬化、断层伪影、CT时间分辨率及心脏周围结构等因素影响;重度狭窄(或闭塞)时罪犯血管相关心肌内的碘浓度降低,轻中度狭窄时心肌血池内的碘浓度未见明显降低;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一站式”评价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1]。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在该领域,超声、CT、MRI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均能提供相应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成像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脏成像技术在多个不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心脏内科的临床诊断已高度依赖于成像技术。基于计算机断层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二维、三维成像技术的提高 ,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心脏解剖及心脏功能 ;超声成像 ,其在血管内的应用已使它成为心脏血管内治疗的一部分 ;心肌核素灌注成像技术 ,包括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ET) ,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 ,已逐渐成为反映心脏血流及代谢功能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不同类型肺癌骨转移患者80例,均给予SPECT与MRI两种检测方法,根据病理结果,分析所有患者的骨转移情况,并比较SPECT与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腺癌、鳞癌和其他类型肺癌共有骨转移61处、63处、20处,骨转移部位有骨盆、脊柱、四肢、胸廓以及颅骨。SPECT和MRI对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磷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SPECT与MRI对其他类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和MRI对腺癌骨转移和鳞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其他类型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检测腺癌与鳞癌骨转移显著优于MRI,其他类型肺癌骨转移SPECT与MRI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负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患者62例,依临床特点及SPECT显像分为2组,单纯心肌缺血组22例及心肌梗塞伴缺血组40例.ATP按0.28mg/(kg@min)的速度匀速泵入共5min行SPECT检查,观察PTCA前后心肌各心室壁节段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的变化.结果ATP负荷SPECT检查副作用轻、消失快,耐受性好;PTCA术后放射性异常积分降低及靶心图范围缩小说明近期缺血改善明显;术前心肌灌注显像示缺血严重、范围广的心室节段,其相关血管多为"罪犯”血管;PTCA术后3~6个月,10例患者发现再缺血,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再狭窄发生.结论ATP负荷SPECT为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疗效及探测术后再狭窄的安全而准确的方法并有助于术前选择病变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诊断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不同,分为CSF组、正常血流(NCF)组和CAG阳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3组均行CAG、静息心电图(ECG)、腺苷负荷ECG、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检查,评价其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结果:CSF组腺苷负荷SPECT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84%),明显高于平静ECG(20%)及腺苷负荷ECG(52%)。CSF组在腺苷负荷SPECT中显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高于NCF组,低于CAG阳性组。结论:CSF与心肌缺血关系密切,腺苷负荷SPECT可以作为检测CSF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功能障碍患者,心肌存活的评价对于血运重建治疗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被认为是检测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现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18F-FDG PET评估存活心肌用于指导血运重建治疗是否有助于预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或改善;二是18F-FDG PET评估存活心肌用于指导血运重建是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现综述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PARR-2和STICH两个重要的随机对照研究所引发的争议,以及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