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66年, 第一代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作为静脉麻醉剂首次用于麻醉诱导[1]。1978年, Reves等[2]首次报道了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与地西泮相比, 咪达唑仑水溶性更高, 无注射痛, 起效更快, 对呼吸和循环影响的副作用更小[2,3]。然而咪达唑仑镇静持续时间较长[4], 在采用氟马西尼拮抗以加快患者恢复后, 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仍不理想[5,6]。  相似文献   

2.
<正>对经鼻清醒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awake fibreoptic intubation, AFOI)的患者进行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目前临床上进行清醒气管插管辅助镇静用药主要包括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等[1]。丙泊酚有明显的循环、呼吸抑制以及注射痛,而咪达唑仑起效时间、作用时间较长。右美托咪定可以达到不抑制自主呼吸的理想镇静水平,被广泛用于清醒气管插管[2]。  相似文献   

3.
<正>无痛内镜诊疗中,安全舒适的麻醉是重要保障[1]。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激动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A,GABAA)的苯二氮类镇静药[2],广泛且安全应用于患者内镜诊疗的麻醉当中[3-4]。艾司氯胺酮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其在无痛肠镜等诊疗的麻醉当中具有苏醒时间短、定向力恢复快等优点[5]。在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抑制胃镜置入反应,且苏醒质量高,无明显不良反应[6]。本研究评估老年患者行胃镜诊疗复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镇静时瑞马唑仑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改良序贯法测定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28例,年龄18~35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纳布啡初始剂量为0.1 mg/kg,静注完毕后3 min静注丙泊酚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发生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术后若宫缩痛阳性,则下一例增加纳布啡剂量;反之,则降低剂量,按0.01 mg/kg梯度增减。宫缩痛阳性标准:术后20 min内出现VAS疼痛评分>3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7个宫缩痛阳性转阴性拐点则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纳布啡抑制宫缩痛的ED50、ED95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记录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ED 50及其95%CI为0.099(0.090~0.107)mg/kg,ED 95及其95%CI为0.117(0.108~0.173)mg/kg。所有患者未发生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及呕吐。1例发生头晕,1例轻度恶心。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时,纳布啡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宫缩痛的ED 50为0.099 mg/kg。  相似文献   

5.
<正>日间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目前推荐采用镇静、镇痛药物组合的麻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性[1]。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案,但有呼吸抑制的风险。去阿片化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是采用多种非阿片类药物或技术获得高质量麻醉效果的新麻醉理念[2]。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所致局部注射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8%~90%[1],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受,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术后不良回忆,在33个低死亡率的临床麻醉问题中,麻醉学家根据重要性和发生率将其排在第7位[2]。虽然现在有很多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但效果不确切,本研究观察了丙泊酚  相似文献   

7.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已广泛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但其镇痛作用弱,且随剂量增加对循环呼吸抑制也增加,术中还经常出现注射区疼痛和体动反应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常复合其他镇痛药以改善镇痛效果[1]。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90例该类手术患者比较观察了雷米芬太尼(0.5μ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曲马多或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较佳配方.方法:选择门诊拟行人工流产孕妇15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50):A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为丙泊酚+曲马多组,C组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三组病人术前、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所用丙泊酚总量和苏醒时间、幻觉、注射痛、术中体动次数和程度及术毕镇痛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满意,三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产生幻觉人数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麻醉后均有循环呼吸抑制,术中MAP、 R、HR、SPO2均较术前未用药时降低(P<0.05),A组呼吸抑制较B组和C组明显(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和B组.C组的注射痛明显低A组合B组.(P<0.01).结论:芬太尼、曲马多、瑞芬太尼均可联合丙泊酚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更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患者1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观察组(A、B、C组):丙泊酚分别复合0.05、0.1、0.15 μg/kg舒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对照组(D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人工流产麻醉.观察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D组MAP、HR及SpO2均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MAP无明显变化,HR和SpO2均明显下降(P〈0.05);C组MAP、HR及SpO2均明显下降(P〈0.01);A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D组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D组(P〈0.01);A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低于D组(P〈0.05),B组和C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1 μg/kg)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非常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B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 每组50例。B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 R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后(T2)、手术开始后1 min(T3)、手术结束时(T4)、清醒时(T5)的MAP、心率、SpO2,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术中体动、循环抑制、呼吸抑制、注射痛、呃逆、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 B组T2时的MAP、心率和SpO2均下降(P<0.05), 而R组T2时仅MAP下降(P<0.05)。与B组比较:R组T2时MAP、SpO2升高(P<0.05), T3时心率、SpO2升高(P<0.05), T4、T5时心率升高(P<0.05);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均增加(P<0.05);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及注射痛发生率均降低(P&...  相似文献   

11.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常见日间手术之一,麻醉用药主要为丙泊酚,由于丙泊酚无镇痛作用常配伍其他镇痛药如芬太尼、氯胺酮、曲马多等以增强效果[1]。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麻醉镇痛药,国外研究发现很适合于日间手术的麻醉[2],但用于无痛人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不同浓度雷米芬太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因静脉注射后快速显效、能精确预测作用时间、无蓄积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安全方便,有利于苏醒.近十几年来丙泊酚被广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文献报道其麻醉不良反应多为低血压、短暂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躁动、呛咳和注射部位疼痛等[1~3],罕见术后苏醒延迟者,我院2008年11月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工流产术最常用的麻醉是丙泊酚/芬太尼静脉注射,但注射丙泊酚时会产生疼痛.七氟醚对呼吸道无刺激、血气分配系数低,苏醒快,具有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故可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1].本研究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联合氯诺昔康或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氯诺昔康或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早孕妇女99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3例。A组:静注丙泊酚2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2~0.3 mg/kg;B组:静注丙泊酚及利多卡因1~1.5 mg/kg;C组:静注丙泊酚及氯诺昔康0.16 mg/kg;B、C组均静注丙泊酚2 mg/kg。分别记录术中SBP、HR、RR、SpO2,并观察各组镇痛效果(按优、良、差三级进行效果评定)、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和下腹痛(宫缩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比较术中SBP、HR、RR、Sp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用丙泊酚量最大,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8%;B组为23%;C组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三组苏醒时间A组长于B、C组(P<0.05)。镇痛效果:三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以C组为优。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诺昔康或利多卡因和单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都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一个满意的镇痛效果和操作条件,而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患者用药量最少,术后苏醒快;下腹痛发生率较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相似文献   

16.
<正>老年患者因循环的脆弱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改变,在麻醉诱导时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合理选择和恰当应用药物实现老年患者平稳的麻醉诱导至关重要[1]。环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受体激动药,药效为丙泊酚的4~5倍,具有剂量相关的镇静催眠效应,且起效迅速、代谢快、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2]。本研究拟探索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类似物,它通过竞争性与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溶酶的形成,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发挥其抗纤溶作用[1-3]。开放性脊柱融合术的许多术式(如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需要将椎旁肌剥离至横突以获得充分的手术视野;同时,手术过程中椎板减压及刮除椎体终板后会暴露较大面积的松质骨面[4-5];而椎体为海绵状结构,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常常伴随着较多出血[6]。大量出血会影响患者循环系统、凝血功能,并可导致许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而由此产生的异体输血存在发生血栓栓塞、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的可能性[8]。减少手术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常见的方式包括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及时止血、围手术期应用止血药物等[9]。近年来,抗纤维蛋白溶解剂越来越多地用于减少出血和同种异体输血。其中,氨甲环酸是研究和使用最广泛的药物[10]。但氨甲环酸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途径和...  相似文献   

18.
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丙泊酚靶浓度年龄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时丙泊酚靶浓度的年龄差异。方法选择81例需要行人工流产的孕妇。起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靶浓度设定为4μg/ml,并伍用芬太尼1μg/kg。术中依据患者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或呼吸抑制(SpO2<90%)相应增加或降低TCI的靶浓度。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的BP、HR能维持在安全水平。年龄<30岁组和≥30岁组患者术中最大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6.17±0.79)和(5.30±0.46)μg/ml。结论丙泊酚TCI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时,所需的丙泊酚靶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与成功率得到了提高[1]。超声引导技术可实时显示穿刺路径,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情况,提高椎管内穿刺的准确率与成功率[2-4]。目前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穿刺入路主要有3种:旁矢状斜位、短轴位和斜轴位入路[5],其中旁矢状斜位[6]和短轴入路[7-8]的应用较广泛。旁矢状斜位入路因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是目前常用的引导入路,但对体位要求较高(右利手的操作者需要患者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已广泛应用于门诊人工无痛流产术,但大剂量芬太尼可引起胸、腹壁肌僵硬、呼吸抑制、恶心等不良反应Ⅲ,常常影响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