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方鱼腥草滴丸的制备方法,筛选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液状石蜡为冷凝剂;以PEG-6000:PEG4000=3:1为基质;以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药液与基质的混合比例、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对成型工艺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按优化后的结果选择试验条件进行丁艺验证。结果 最佳工艺为:滴制温度为75℃,冷却剂温度为-5℃,药物:基质=1:3(g/g)。结论 为提高复方鱼腥草滴丸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黄蜀葵花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和冷凝柱长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和外观质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蜀葵花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3,基质为聚乙二醇(PEG)4000与PEG6000(1:0),滴制温度为70℃,冷凝柱长度为120cm。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制得的滴丸成型率高,形状圆滑,大小均匀,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复方血塞通滴丸成型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复方血塞通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丸重变异系数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药物的加入方式、滴速、滴距采用单因素考察,对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两种水溶性基质的比例及药液温度的确定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基质,甲基硅油:液状石蜡(2:1)混合为冷凝液,90℃药液以20d·min-1滴速、2cm滴距滴入冷凝液中,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本试验优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成品得率高,符合<中国药典>中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立山楂叶总黄酮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间以及滴丸的重量差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选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混合基质配比、药液的温度以及冷却剂温度,确定最佳滴制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山楂叶总黄酮与基质比为1∶5,混合基质配比PEG 4000∶PEG 6000=1∶2,药液温度为85℃,冷却剂温度为10℃.结论:本方法确定的山楂总黄酮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玳玳果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玳玳果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5℃,滴距5cm,冷却距离70cm;最佳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PEG4000)=2∶1;最佳冷却剂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2∶1;最佳药效部位与基质比例为1∶4。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6.
韩克忠 《齐鲁药事》2013,(11):653-654
目的建立拉西地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沉降速度、成形、变异系数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基质、冷凝剂、药液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与聚乙二醇-4000(1∶1)为基质,主药与基质为1∶10,药液温度80℃,滴速40滴·min-1,滴距8 cm,冷却温度10℃时,拉西地平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刘永霞  王琰 《药学研究》2016,35(12):709-711
目的:优选心脑欣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及圆整度、沉降速度、平均丸重、重量差异限度和滴丸合格率等为评价指标,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滴丸基质种类、基质比例、冷凝剂、滴速、滴距、药液温度和冷凝温度等因素对滴丸制备过程中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1:8)为基质,药粉与基质比例为1:2,二甲硅油为冷凝剂,滴速为50滴/ min,滴距为8 cm,药液温度为80℃,冷凝温度为10~12℃为最佳滴制条件。结论以该工艺制成的滴丸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可适用于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五苓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考察滴丸的成型情况,确定冷却剂、冷却温度、滴速及冷却柱长度;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考察指标,对基质比例、载药量、药液熔融温度和滴距4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混合基质中PEG 6000与PEG 4000的比例为3∶1,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二甲基硅油做冷却剂,冷却剂温度-5~0℃,药液熔融温度为60℃,滴距为6 cm,滴速40滴/m in。结论由本工艺制备的五苓滴丸外观性状好,溶散时限短,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玄参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玄参滴丸最佳制备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玄参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G4000:PEG6000)、药液温度及滴制过程中滴速、滴距、冷凝液温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及滴制工艺。采用TLC对玄参滴丸进行定性鉴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玄参滴丸中哈巴俄苷的含量。色谱柱:ACQUITYUPLCBEHC18柱(2.1mm×100mm,5um);流动相:乙腈-1%醋酸(31:69);柱温:35℃;流速:0.2mL·min-1;检测波长:278am。结果以药物-基质(1:3),PEG4000-PEG6000(4:1),药液温度90℃,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和液体石蜡混合液为最佳成型工艺;滴速(20±21滴·min-1,滴距3cm,冰水浴冷却为最佳滴制工艺。TLC可以很好地鉴别滴丸中的主要成分,哈巴俄苷在0.010~0.0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87%。结论本试验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玄参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番泻叶滴丸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工艺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工艺为:药物(番泻叶提取物)与基质(PEG4000与PEG6000的比例为1:2)以1:3比例混合均匀,90℃保温下倒入滴丸机中,以滴距5 cm滴入液体石蜡冷凝剂中,冷却,固化成丸。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