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72例)、肝炎对照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心身状况,并随机72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只接受生物学治疗,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状评分、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P〈0.01);干预组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20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将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并用“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种测试显示糖尿病患者SCL-90中10项因子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SAS、SDS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为主,因此对患者的治疗不能仅限于药物,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相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测评SAS及SDS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82分±6.24、41.16分±10.7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1.46±5.18、34.63±8.37(P〈0.01)经过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82±6.24和41.16分土10.73降为32.19±5.72和35.74±9.16分(P〈0.01);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36.0%和43.0%降为12.0%和21.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干预可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训炼前后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380名二炮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新兵训练期3个月中,对心理干预组200名新兵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新兵新训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训练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新兵在SCL一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新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新兵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正常人群焦虑抑郁情绪的差别,为心理伦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心理问卷和心理量表测试,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及评定,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提出伦理对策。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的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分别为89%和18%(P〈0.05),心理伦理治疗势在必行。结论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心理伦理方面的干预,以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骨伤致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136例骨伤致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除需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入组时和4周末进行自评。结果:入组时SCL-90,SDS,S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4周末,SDS,SAS评分心理干预显著于对照组,SCL-90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项因子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结论:对于骨伤致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孕妇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孕妇在妊娠期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孕妇组与对照组的睡眠及心身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孕妇组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因子分高,睡眠时间、白天功能紊乱因子分低(P<0.05);SAS总分、STAI总分、状态焦虑因子分高,非状态焦虑因子分低(P<0.05);SDS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高,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低(P<0.05);SCL-90躯体化因子分高,人际关系因子分低(P<0.05)。结论 孕妇在妊娠期有明显的睡眠紊乱、焦虑及躯体化症状。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评问卷(16-PF)调查了46例UC患者并与健康者对照。结果 UC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焦虑、恐怖以及SAS、SDS得分均升高。16PF结果:O、Q4因子分及次级人格因子中X1分升高而C、F、Y1分均下降。UC病人抑郁发生率32.6%明显高于健康者。结论 UC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同时UC患者存在不良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性同倾、敏感、固执、情绪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亲历地震的22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访谈式干预,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的群体在地震发生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得分均有所下降,SAS(焦虑无助情绪)、SDS(悲观哀伤情绪)等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四川地震灾后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乙肝病毒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同时予生物反馈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LSR评分显著升高(P〈0.05),SCL-90项目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伴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评分阳性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黛力新: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及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并随访8周;比较二组血压的降幅度以及治病前后SAS、SDS得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熙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大;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常模。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协同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可以缩短降血压显效时间,同时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 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等5个因子评分高于国内常模( P <0.01),SDS、SAS 评分亦高于国内常模( P <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多重心理不良状况,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然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的情绪、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等心理因素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58例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按美国K/DOQI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肾功能分期,健康对照组31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肾功能评定,以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表(SDS)分别评定抑郁和焦虑症状程度;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测试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特质应对问卷测试被试者应对方式;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 RSC)测试患者的人格状况,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慢性肾脏疾病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人格类型稳定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总均分、阳性数、阳性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指标与被试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抑郁(SDS)、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与焦虑(SAS)、抑郁(SDS)呈负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Alb)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而性别、职业、肾功能、血红蛋白(Hb)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总均分、阳性数无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年龄、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有一定相关性,但肾功能与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现状。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和健康儿童家长各40例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患儿父亲仅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父亲(P<0.05);患儿母亲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得分较正常儿童母亲高(P<0.05);在恐怖和其他(睡眠及饮食)2个因子上,患儿母亲得分比父亲高(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需重视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的家属6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A、HAMD、SAS、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全身症状。结果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健康儿童家属;观察组患儿家长的HAMA、HAMD、SAS、SDS评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6.458,P〈0.05)。结论二次复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给予心理干预可以缓解负面情绪、控制全身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行为个性及情感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行为个性及情感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抑郁量表(SAS)、(SDS)和艾森克问卷评定112例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中血脂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SCL-90的各项评分(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均显著高于正常,同时SAS总分、SDS总分也比国内正常显著增高;冠心病组N分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E、P、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行为特征与焦虑情绪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血脂代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校新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新生120人,二年级老学生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各随机抽取120人,统一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比较新老学生的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的差异。结果 未干预组老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新生(P<0.01),其中恐怖、焦虑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新生。老生干预组较未干预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及其偏执因子分显性下降(P<0.01),焦虑、恐怖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无显性变化;但是在校生干预组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分仍然显高于新生组(P<0.01)。结论 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强,针对其不同的情况有的放失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