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文胜张强  文学奎 《医学信息》2007,20(12):1066-106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比值的变化及其与胃左静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放射免疫法和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ET-1和NO含量,术中测定胃左静脉压力,比较两组ET-1/NO比值的变化,并对ET-1/NO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ET-1/N0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N0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存在ET-1和NO失衡,ET-1产生相对过多,可能是门脉高压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ET-1/N0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相关,可以用来间接反映门静脉压的高低,从而对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ET)是血管活性多肽,它分ET-1、ET-2、ET-3,具有强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一氧化氮(NO)是内皮细胞衍生的舒张因子,广泛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调节,可降低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应性,目前认为NO的产生、减少是妊高征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浆NO及ET的含量,并以正常晚孕妇女为对照组,试图进一步探讨NO与妊高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探讨ET-1、NO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Griss方法,对治疗前的9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血浆ET-1、NO测定;并对66例接受选择性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血管活性作用的动静脉差异在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取动物门静脉(PV)和肠系膜动脉(MA)制成螺旋血管条,观察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Rmax,Cmax),并计算得到EC50值。结果:模型组(n=8)大鼠PV和MA对NO的Rmax显著高于对照组(n=7),EC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ET的Cmax则显著低于对照组,EC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大鼠对NO和ET的最大舒缩反应和EC50,在PV和MA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模型组相差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NO和ET在肝硬化大鼠内脏血管的舒缩作用存在动静脉差异,这可能是它们参与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nn,PAH)大鼠的影响,并观察肺动脉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其治疗PAH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EPCs,MCT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组由尾静脉注入标记的EPCs。在移植EPCs后第21天,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测定NO及ET-1值。结果与模型组(29.33±3.01)mm—Hg相比,EPCs治疗组(21.89±2.69)mmHg平均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肺动脉血的NO值明显增加,(49.28±5.31 vs 21.64±3.06)μmol/L(P〈0.05),ET-1值由(354.40±36.35)pg/ml降至(259.20±29.08)pg/ml(P〈0.05)。结论同种异体EPCs移植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的肺血管内皮,调节NO与ET-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经造影和手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 3例 ,肝外门静脉阻塞 9例 ,临床表现除具有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似表现外 ,尚具有年龄轻 ,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特点。治疗采用门静脉隔膜切除 1例 ,自体血管搭桥 1例 ,肠腔分流 3例 ,脾切除、脾肾分流 7例。结果 :1例死亡 ,11例治愈 ,随访 6月~ 70个月 ,再次出血 1例。结论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与其他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流手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制剂对脑血管痉挛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及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 -1(ET-1)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SAH模型 ,检测SAH后基底动脉(BA)管径改变 ,24h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血NO、ET -1和脑组织Ca2 含量变化 ,3d后行海马形态学检查 ,并观察EGb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SAH后BA管径明显缩小。在SAH后24h内rCBF明显持续降低 ,并有持续性NO浓度下降 ,ET -1浓度明显升高 ,脑组织Ca2 含量显著增加。NO和EGb均可有效缓解SAH后BA痉挛、脑组织Ca2 积聚和海马CA 1 区锥体细胞损伤。EGb可有效阻止上述病理性变化。结论NO、ET -1变化在SAH后CV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EGb通过逆转上述变化而发挥对CVS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测定,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性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内皮素-1(ET-1)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的动物模型。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ET-1低剂量组(0.3 μg/kg),ET-1中剂量组(1.0 μg/kg)和ET-1高剂量组(3.0 μg/kg)。生理盐水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按相应剂量经股静脉注入ET-1溶液,观察门静脉压力和颈动脉压力的变化情况,并筛选出能使门静脉压力升高最适宜的剂量;另取1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TAR阻断剂(BQ-123)组和ETBR阻断剂(BQ-788)组,实验开始前30 min经各组大鼠股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ETR阻断剂BQ-123(给药剂量为12.5 μg/kg)和BQ-788(给药剂量为15 μg/kg),然后以选定的适宜剂量匀速注入ET-1溶液,观察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的ET-1均能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尤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而提前注入ETR阻断剂之后,再注入ET-1溶液门静脉压力虽然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较小。结论: 成功创建了内皮素性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此模型可用于研究ET-1在PH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药物对PHT时血中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在缺氧时对心肌血流量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平原组和急性缺氧组,用99mTc标记蟾蜍红细胞测定心肌血流量,用Gess法和放免法分别测量血浆和心肌NO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量一氧化氮氧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结果急性缺氧导致左右心室心肌血流量、血浆和心肌血NO2-、ET-1含量、NOS活性明显增高(P〈0.05),左右心室心肌血管阻力和心肌ET-1/NO2-比值明显下降(P〈0.05),血球压积(Hct)及心室重量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缺氧时,左右心室心肌血流量增加,ET-1/NO参与了急性缺氧时心肌血流量的调节,以NO的扩血管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和甘氨酸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标准Wistar大鼠90只, 随机分为3组: 假手术组(A)、胆总管结扎组(B)和胆总管结扎+甘氨酸组(C)。手术结扎胆总管复制梗阻性黄疸模型。甘氨酸用药方法为术前5 d, 术后6 d自由饮用含5%甘氨酸的水溶液, 术后第8 d测胆红素、内毒素、ET-1和NO水平并进行3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胆红素、内毒素、ET-1和NO水平, B组和C组均显著高于A组, 且ET-1和NO水平B组也显著高于C组。但胆红素和内毒素水平在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 内毒素、ET-1、NO水平均增高, 甘氨酸能降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少ET-1和NO的产生, 可能有助于减轻梗阻性黄疸时的病理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苷(PD)对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及肺匀浆中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方法: 29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加PD组。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观察右室/左室+室间隔重量比值(R/L+S)、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NO和ET-1含量的变化。 结果: 低氧21 d后大鼠mPAP、R/L+S、血浆及肺匀浆中PLA2活性和ET-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D预处理组上述变化可受抑制或减轻。 结论: PD可有效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其机理与抑制PLA2活性及ET-1释放,促进N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13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行NO吸入,分别于吸入NO前、吸入30 min时、停止吸入2 h和12 h采肺动脉血,测白细胞中的NOS及血浆中的ET-1。结果: 吸入NO前、吸入30 min时、停止吸入2 h和12 h,所测NOS值分别为(0.70±0.21)mol/min·mg-1、(0.74±0.14)mol/min·mg-1、(0.64±0.22)mol/min·mg-1和(0.63±0.17)mol/min·mg-1;所测ET-1为(78.89±46.59)pmol/L、(88.27±45.41)pmol/L、(80.76±42.66)pmol/L和(61.07±29.44)pmol/L;后三者同吸入前比,P均>0.05。结论: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NO对机体NOS和ET-1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N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60例妊高征患者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以及20例正常未孕妇女血中ET-1和CGRP水平。用比色法检测各组血中NO水平。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妇女,ET-1水平越高妊高征病情越严重。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CGRP和NO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ET-1与CGRP、NO呈明显负相关。结论:ET-1和CGRP及NO可作为判断妊高征病情程度的指标,CGRP和NO在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发病中与ET-1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次声作用后血浆NO、ET-1、SOD、MD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8 Hz、130 dB次声不同时间暴露后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SOD、MD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8 Hz、130 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7、14、21和28 d,每天2 h,测定大鼠血浆NO、ET-1、SOD、MDA水平。结果:在暴露期间,7、14 d时大鼠血浆NO含量显著最低(P<0.01),1 d、21 d和28 d时正常(P>0.05);大鼠血浆ET-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7 d时升高最多,14 d时升高最少;大鼠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大鼠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NO、ET-1、SOD、MDA水平的变化,发生的改变与次声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 共入选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并发症检查排除糖尿病伴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并取同期53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每位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害。分别以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听力损害患者血浆ET-1显著增高(P<0.01),血清NO水平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4.525,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OR:2.381,P<0.05)、高血浆ET-1(OR:6.207,P<0.01)和低血清NO(OR:0.862,P<0.05)是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相关听力损害发生可能早于其它并发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浆ET-1及低血清NO水平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 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的机制。 方法: 在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础上,采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低氧(3%O2)培养6 h、12 h和24 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NO和ET-1的变化,同时运用半定量RT-PCR对iNOS 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低氧组各时点培养液中NO2-/NO3-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同时观察到iNOS基因mRNA的表达也相应增高(P<0.01)。 结论: 低氧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成释放NO和ET-1, NO生成增多与低氧正调iNOS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AMI/R)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AMI/R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mg·kg-1.d-1)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60min,松解120min制备AMI/R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ET-1水平。结果:(1)与AMI前相比较,AMI/R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心率(HR)、主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排量(CO)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MI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MI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与AMI/R组的变化趋势相似(P0.05或P0.01),但再灌注后120minLVSP、LVEDP、±dp/dtmax及CO比AMI60min有显著恢复(P0.01),且比AMI/R组恢复更显著(P0.05或P0.01);另外,治疗组SBP、DB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MI/R组(P0.01)。(2)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能使AMI再灌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组织NO、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5或P0.01)。(3)与AMI/R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NO水平显著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具有内皮保护作用;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体重160 ~ 18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取造模成功后的糖尿病大鼠14只(D组),随机分为两组(n=7):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组)和糖尿病假手术组(DC组).年龄匹配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只作为对照(C组),随机分为两组(n=7):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I组)和假手术组(CC组).DI组和CI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测定基础状态、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NO、ET-1的含量.结果 与基础状态时比较,CI组、DI组在缺血再灌注120 min时血清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t值分别为4.96、4.69、19.04和3.35,P<0.05).与CC组比较,CI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18.07、11.97,P<0.05);与DC组比较,DI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F=4.15、8.04,P<0.05).DC组基础状态时血清ET-1水平高于C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9.47,P<0.05).结论 血清中NO、ET-1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