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1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155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2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70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26篇
内科学   3971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9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4100篇
综合类   10111篇
预防医学   131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987篇
  30篇
中国医学   7584篇
肿瘤学   1461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556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720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818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683篇
  2016年   841篇
  2015年   962篇
  2014年   1719篇
  2013年   1684篇
  2012年   2121篇
  2011年   2476篇
  2010年   2279篇
  2009年   2278篇
  2008年   2374篇
  2007年   2211篇
  2006年   2147篇
  2005年   1964篇
  2004年   1666篇
  2003年   1617篇
  2002年   1318篇
  2001年   1291篇
  2000年   1020篇
  1999年   816篇
  1998年   830篇
  1997年   706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鳖中的纤溶活性蛋白是从地鳖中提取的具有抗栓及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口服易被上消化道酶分解从而限制了应用。采用恒流泵滴制法开发地鳖纤溶活性蛋白时间/pH依赖口服结肠靶向微囊(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oral colon targeting microcapsules, CTM-EFP)。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到包封率为60.17 % ± 2.72 %、载药量为15.50 % ± 0.44 % 的最佳配方。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在人工肠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99.53 % ± 0.69 %,在人工胃液中24 h累积释放度为7.43 ± 1.04 %,通过时间/pH依赖达到结肠靶向作用。CTM-EFP在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方程,提示地鳖纤溶活性蛋白(EnpolypHaga fibrinolytic protein, EFP)是通过扩散和侵蚀机制结合释放的。CTM-EFP为EFP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种新的剂型,为EFP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对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Th17/Treg细胞平衡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从免疫失衡及菌群紊乱角度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美沙拉嗪)组及半夏泻心汤组,除空白组外的各小鼠采用2.5% 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自实验第8日起,分别采用灭菌水、美沙拉嗪水溶液、半夏泻心汤水溶液给上述各组别小鼠灌胃。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组织炎症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及Treg细胞的相对数量,16S rRNA测序技术进一步检测模型小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损伤严重,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小鼠结肠损伤减轻,血清TNF-α、IFN-γ含量显著下降(P<0.05)。较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而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经半夏泻心汤干预后,其小鼠Th17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Treg细胞数量则显著升高(P<0.05)。同时,半夏泻心汤可升高门水平上Firmicutes、属水平上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Prevotellaceae_UCG-001、Alistipes;降低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ota,科水平上Bifidobacteriaceae、Atopobiaceae、Clostridiaceae,属水平上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Coriobacteriaceae_UCG-002、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结论 半夏泻心汤可使Treg细胞相对数量升高、Th17细胞相对数量降低,以维持Th17/Treg细胞动态平衡;同时可降低有害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Coriobacteriaceae_UCG-002的相对丰度,升高产短链脂肪酸类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Prevotellaceae_UCG-001、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等菌属的相对丰度,调控肠道微生物结构及动态平衡,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可累计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为血便、里急后重和腹痛[1]。近年来,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2],我国为亚太地区高发国家,UC汇总发病率为1.21/10万人-年[3]。尽管激素及生物制剂的应用提高了UC的治疗效果,仍有30%的UC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4]。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治疗UC的标准术式[5]。大多UC患者行IPAA术后会做保护性回肠造口,由于术前使用激素治疗导致皮肤菲薄,组织愈合能力差,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较常见。我科于2021年2月份收治一例UC患者,行IPAA术后发生造口黏膜分离,粘贴造口袋困难,通过自制造口吸引器收集肠液,积极处理伤口,加强营养支持、个体化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最终康复出院。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古典医籍中的痢后风特指于泄痢后期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症状的一类病症,主要发生于下肢关节,其临床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关节病变类似。古代医家认为痢后风发病与外邪侵袭、痰瘀凝滞、痢后体虚有关,可采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痰通络、补脾肾、益气血等治法,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关节病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细胞急性淋巴瘤9L(BCL9L)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结肠癌患者。对患者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9L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BCL9L mRNA。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Spearman检验分析BCL9L蛋白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BCL9L蛋白表达评分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与BCL9L蛋白高表达患者相比,低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晚期(Ⅲ或Ⅳ期),以及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比例更高(P值均<0.05)。患者术后随访8~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36例肿瘤无复发,32例复发;复发的患者中30例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晚期、切缘肿瘤细胞阳性和BCL9L蛋白低表达均是结肠癌术后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后3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52.9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7.
8.
手术简要说明近年来,尾侧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中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解剖标志明显,利于寻找层面。但是由于传统的尾侧入路优先游离了过多的右结肠后间隙,不符合无瘤原则,因此也受到一定质疑。本文介绍的尾侧入路,以十二指肠为指引,重点解剖胰十二指肠前间隙,降低中间清扫时肠系膜上动静脉各分支和属支的处理难度,同时避免了对肿瘤的触碰,符合无瘤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涛  苏晓兰  毛心勇  刘倩  吴宝麒  魏玮 《北京中医药》2020,(3):205-210,F0003
目的探讨胃肠安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PF级C57BL/6小鼠60只,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小鼠均给予2.5%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评价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胃肠安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胃肠安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15、0.03、0.06 g/(kg·d)胃肠安丸混悬液0.5 mL灌胃,1次/d;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0.5 mL灌胃,1次/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灌胃,均连续干预10 d。对比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Treg、Th17、CD4^+、CD8^+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CRP水平。结果药物干预过程中,各组小鼠体质量均逐日增加,腹泻、便血、体质量下降等症状逐日缓解,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胃肠安丸高剂量组能更快地缓解上述症状,2组DAI评分逐日下降(P<0.05)。药物干预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胃肠安丸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小鼠结肠较长(P<0.05),结肠组织充血、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轻,CD4^+、CD8^+、Treg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10水平较高(P<0.05),Th17细胞百分比及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较低(P<0.05)。结论胃肠安丸对DSS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Treg/Th17免疫平衡以及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20,(1):74-77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脾胃失调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调理脾胃。以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三则医案为例,介绍以脾胃为中心论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验。脾主四肢肌肉,重症肌无力从脾胃论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与脾胃相关,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与脾肾相关,临床可用独活寄生汤、麻杏薏甘汤、身痛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