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96篇
  免费   1280篇
  国内免费   997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480篇
妇产科学   683篇
基础医学   1259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3105篇
内科学   2061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407篇
特种医学   5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82篇
综合类   7263篇
预防医学   1780篇
眼科学   156篇
药学   3852篇
  30篇
中国医学   2229篇
肿瘤学   51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741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696篇
  2016年   690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1070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450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1354篇
  2009年   1332篇
  2008年   1559篇
  2007年   1301篇
  2006年   1252篇
  2005年   1264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731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81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神经电刺激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对老年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78例老年STBI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电刺激,观察组给予神经电刺激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苏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程度(GCS)评分及残疾评定量表(DR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GCS和D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STBI昏迷患者给予神经电刺激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状态和功能障碍,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5.
6.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探讨PTC和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首诊患者30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伴发HT者42例,比较伴发HT与未伴发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PTC患者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46.2岁 vs 41.9岁)。相较于与未伴发HT的PTC患者,伴发HT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93% vs77%),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较多[(5.0±3.4)枚 vs (2.5±2.7)枚],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高[(3.28±1.91)μU/mL vs (2.12±1.29)μU/mL],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率较高(55% vs 14%),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较高(69% vs 13%)。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被膜侵犯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HT对PT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伴发HT的PTC患者TSH水平显著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相关,推测PTC淋巴结转移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血清IGF-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GnRH-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以及对血清IGF-1、HMGB1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7%(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 7%(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HMGB1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HMGB1水平均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GnRH-a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复发率,增加妊娠率,使血清IGF-1、HMGB1水平得以改善,控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增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炎及促炎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妇120例,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进行自然分娩)和观察组(60例,进行剖宫产),分析各指标变化。结果:产前两组产妇血清抗炎因子并无较大变化(P>0.05);产后各时间段观察组产妇抗炎因子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两组产妇促炎性因子无较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各时间观察组产妇促炎性因子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炎、促炎指标更为显著,应激反应更为激烈,因此要强化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euteinizing hormone,LH)联合催乳素(prolactin,PRL)在评估急性重型创伤性颅脑伤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107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重型组(55例)和特重型组(52例),同期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LH、PRL水平。将颅脑损伤病人按照激素水平分为激素水平正常与激素水平异常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预后、APACHE-Ⅱ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就血清LH、PRL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APACHE-Ⅱ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特重型组血清LH、PRL水平高于重型组,重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水平异常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59.32%,激素水平正常组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水平异常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高于激素水平正常组,激素水平异常组Barthel指数低于激素水平正常组(P0.05);血清LH、PRL与疾病严重程度、不良预后、APACHE-Ⅱ评分间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LH和PRL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检测其水平在评估急性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探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补肾阳中药的成分库、表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男性不育的药物靶标库;再应用通路分析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将成分库投影靶标库,筛选出可作用于靶标及通路的成分,预测分子成分功能,构建“成分-靶标”分子网络。结果分别建立了补肾阳中药成分库(242个化合物)与FDA批准药物靶标库(565个靶标),成分库与靶标库投影后发现补肾阳中药成分库中的30个化学成分可直接激活或抑制药物靶标库中的60个靶标,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信号途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抑制血管生成途径,芳基烃受体信号途径,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等18条通路的直接调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成分-靶标”分子网络,分析其治疗效应机制,为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