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 0.5lg(0.05lL),待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激光术。术后随访6lo,观察最好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 IOP)、虹膜新生血管( NV)及并发症的变化情况。
  结果:入选患者19例19眼,随访6 lo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平均IO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从术前60.00±6.98 llHg 降至术后1 wk 9.68±2.11 llHg、术后1 lo 13.32±2.38 llHg、术后3 lo 16.37±3.42 llHg、术后6 lo 18.32±2.14 llHg。术后所有IOP 均控制<21llHg,其中3眼用1种降眼压药物,2眼用2种降眼压药物。所有眼3~8 d内NV消退,仅有1眼在术后36 d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激光联合手术可有效、安全地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Pentacam 眼前节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33例(6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在接受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及术后,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眼前节摄像和图像分析,同时分别测定患者眼前房相关量化指标.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各检测参数的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能够清晰显示激光治疗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如虹膜变平坦及周边前房加深.患者术后平均眼前房容积(94.10±18.42)mm3(t=-15.928);最小前房角(24.93±4.53).(t=-5.087);周边前房深度:颞侧(1.23±0.23)mm(t=-17.399),上方(1.03±0.20)mm(t=-10.629),鼻侧(0.99±0.21)mm(t=-12.576),下方(1.16±0.24)mm(t=-14.474);上述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前房容积从术前的(74.10±16.35)mm3增加到术后的(94.10±18.42)mm3,周边前房深度的增加幅度为0.17 mm(鼻侧)至0.29 mm(颞侧);而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定性和定量反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前房形态和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55-157+161+封三
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MG)是一类发作迅速、症状重、治疗难度大的继发性青光眼,多发生于青光眼滤过术后[1],目前已有许多相关病案报道。然而白内障超乳晶体植入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报道却并不多见。短眼轴是MG的独立危险因素[2],前房浅、房角狭窄、晶状体较厚并且前移的特点[3-5],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眼前节形态的高度相似性,使得合并短眼轴的PACG的术后风险性更大。该文记录了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术后1 d发生MG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54,自引:2,他引:152  
目的初步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5月至2000年1月,收住本院青光眼病区资料完整的42例(47只跟)闭角型青光眼,其中26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40±9.5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1.99±4.48)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眼(11.11%)、前驱期5眼(13.89%)、急性发作期27眼(75.00%),术后随访6~12月,平均(8.15±4.23)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4~0.8者14眼(38.89%),≥1.0者19眼(52.78%)。术后随访眼压在10.48。16.48mm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从2009年9月到2011年3月76例(76只眼)CPACG,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前段参数变化.结果患者术前眼压为(34.04±4.12) mm Hg,术后3个月(16.14±2.84) mm Hg,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2.47, P <0.05).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前房容积(ACV)均较术前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时瞳孔直径(PD)小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时各象限前房角(ACA)较术前均明显增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 CPACG 眼前段结构的狭窄情况,起到治疗和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开东 《四川医学》2012,(9):1610-1611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4月5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术31例,小切口囊外摘除术23例)的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1~20mmHg,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增宽。结论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高翔  夏亮  杨亚斌 《医学信息》2018,(23):51-5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治疗的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最终导致失明,其病因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房角关闭使眼压升高,进而视神经受损所致。目前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多种多样,但由于引起房角关闭的因素多样化,导致我们在选择治疗方式上存在诸多困惑。为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尽早的给与恰当的治疗及预防,诸多学者和临床医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做了大量研究,也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式做了许多改进,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曹鎏  王林农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00-1902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8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按手术前眼压水平分为高眼压组(30例30眼,眼压≥30mmHg)和对照组(50例50眼,眼压<30mmHg),对两组病例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术后眼压大多控制在8~15mmHg;UBM检测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发生1例睫状体脱离,1例恶性青光眼,1例浅前房,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浅前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ACD,AOD,TCP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的,在充分药物治疗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UBM检查可发现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