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69岁。因右侧上臂内侧附着物1 d,于2017年04月1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 d前曾去菜园摘菜,无特殊不适,2 d后患者白天偶然发现右侧上臂内侧出现"黑痣",其孙女发现"黑痣"似虫体附着,无发热肌痛,遂夜间到我科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右侧上臂内侧可见绿豆大褐色虫体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蜱类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CRT)和复合感染新布尼亚病毒(sever fever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感染情况。  方法  采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延吉、汪清、珲春、敦化、安图、和龙6个县游离蜱,进行形态学分类,通过巢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方法检测蜱体内CRT和SFTSV。对其CRT进行目标DNA测序,分析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关系。  结果  此研究共采集各种蜱类1 032只,分别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35.56%)、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20.64%)、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20.45%)、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10.47%)、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8.33%)以及其他种类(4.55%)。全沟硬蜱、长角血蜱、日本血蜱、森林革蜱检测出CRT,最低感染率(minimum infection rate per 100 ticks,MIR)为10.47%。嗜群血蜱、日本血蜱、全沟硬蜱、长角硬蜱、森林革蜱检测出SFTSV,最低感染率为2.52%。全沟硬蜱、日本血蜱、森林革蜱3种蜱存在CRT和SFTSV复合感染现象,复合感染MIR为1.26%。本研究CRT ompA和17kDa基因序列与中国河南信阳株(KX365196.1)序列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延边地区蜱CRT ompA基因序列和该河南信阳株基因序列成为一簇,而17kDa基因则形成独立分支。  结论  本研究首次从吉林省延边地区游离蜱中检测出CRT,全沟硬蜱为主要媒介宿主。因此,可以明确该地区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病自然疫源地。同时发现,延边地区蜱类存在CRT与SFTSV复合感染的现象。因此,在该地区必须加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五种新发蜱传疾病作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采集1306只蜱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属于革蜱属的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共检测出528例(40.43%)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31例(2.3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样本。并证实存在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共检测到复合感染12例,复合感染率为0.92%(12/1306)。结论黑龙江口岸媒介蜱类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现象,提示黑龙江地区蜱媒疾病的危险程度很高,急需加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媒传染病及其复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发蜱媒疾病预警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蚤、蜱中巴尔通体的分离培养及检测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蚤、蜱在我国作为巴尔通体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获得其自然状态下存在于吸血节肢动物中的证据。方法采集家猫、狗、牛及鼠类动物体表寄生蚤、蜱,采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基置于35℃含5% CO2培养箱中从蚤、蜱中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巴尔通体特异基因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并用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分析确定巴尔通体的亲缘关系。结果分别从猫栉首蚤、微小牛蜱中各分离出1株巴尔通体,用5对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均产生阳性目标带,证实为巴尔通体属微生物。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蚤、蜱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小,tRNA^Ile-tRNA^Ala地基因间隔区序列为58.2%、ftsZ基因序列为72.8%;这两株菌分别与云南鼠类宿主血液中分离的巴尔通体菌株RT222SM、RT221SM同源性最大,与其它已知巴尔通体同源性均较小。蚤培养物与RT222SM的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的同源性是77.9%、与ftsZ是96.2%;蜱培养物与RT221SM的tRNA^Ile-tRNA^Ala基因间隔区的同源性是99.4%,与云南鼠血中分离的Rf1561yn的gltA基因338bp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1%,基于gltA种系发育分析提示与Rfl561yn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猫栉首蚤、微小牛蜱中分离培养出巴尔通体,为蚤、蜱作为巴尔通体传播媒介提供了线索,同时为在我国进一步开展媒介生物中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调查提供了实验方法的参考依据。同源性搜索、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支持这2株巴尔通体与中国云南分离的巴尔通体基因型相似,而与国外的巴尔通体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山地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谢杏初  于心 《地方病通报》1991,6(3):109-114
1964~1966年我们考察了位于新疆天山山脉的15个县的林区及阿尔泰山山脉的3个县的林区,发现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分布于海拔1500~1800m的森林草原景观中。并从天格尔山北坡的乌鲁木齐(N43°33′,E87°07′)、昌吉县林区(N43°30′,E86°55′),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的玛纳斯(N43°53′,E86°06′)、沙湾县林区(N43°56′,E85°12′),婆罗克努山南坡的尼勒克县林区(N44°02′,E82°38′),科古琴山南坡的霍城县林区(N44°28′,E81°10′),那拉提山北坡的新源(N43°16′,E84°01′)、巩留县林区(N43°11′,E82°44′)和哈尔克山北坡的特克斯(N43°59′,E81°55′)、昭苏县林区(N42°48′,E80°35′)采集的全沟硬蜱分离出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flavivirus)。从而判定上述地区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全沟硬蜱为主要媒介,其带毒率介于14.3%~47.7%。狍(Capreolus capreolus)、狐(Vulpes vulpes)、灰旱獭(Marmotabaibacina)、牛、马和羊均可作为该蜱的天然饲养者,从它们的血清中均检出森林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在疫源地内有散发病例发生。查布察尔(N43°34′,E81°08′、哈巴河(N48°28′,E86°42′)、奇台(N43°38′,E89°42′)、吉木萨尔(N43°49′,E89°)因采集材料过少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6.
蜱叮咬1例     
患者女,56岁。因发现右大腿后侧虫体1 d于2018年7月8日就诊。患者1 d前赴近郊采摘游玩,晚间洗浴时发现右大腿后侧一绿豆大黑色虫体,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未自行处理,次晨即来院就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屈侧皮肤咬附一绿豆大黑色椭圆形虫体(图1),皮肤镜下可见喙器深入皮肤,外露四对纤细虫足,有自主活动性,用棉签轻拨触虫体不易脱落,叮咬处周围轻微泛红,肿胀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中药材薏苡仁是否存在柏氏禽刺螨污染,以及该螨在薏苡仁中的耐受力。  方法  取800 g储藏中药材薏苡仁过40目分样筛,筛取80 g薏苡仁碎屑。从薏苡仁碎屑中直接分离螨,制作玻片标本,参照文献对分离的螨类进行螨种鉴定。  结果  从80 g储藏中药材薏苡仁碎屑中共分离出螨449只,经鉴定,该螨为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  结论  首次在储藏中药材薏苡仁中发现柏氏禽刺螨,并且污染严重,应予以重视,谨防柏氏禽刺螨作为传播媒介传播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南海口岸从美国明尼苏达州进口的盐渍白尾鹿皮集装箱柜中截获一种输入性蜱类,经形态学特征鉴定为白纹革蜱。根据截获标本详细描述该蜱的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介绍该蜱的分类学、生物学及传播疾病情况,以供口岸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清廉 《健康生活》2012,(8):25-25,31
近两年来,我国北京、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黑龙江等许多地区都发生了蜱虫病,造成了多人死亡,受到了卫生部和各省领导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蜱叮咬二例     
<正>临床资料例1,女,4岁。主因头皮异物2 d,于2012年6月23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2 d在草地上玩耍后发现头皮有一小米粒大小的异物,褐黑色,无自觉症状。异物逐渐增大,于外院诊断蜱叮咬,建议外科局部切除治疗,患儿家属拒绝。自行用艾草烟熏治疗无效,异物增大至绿豆大小,伴轻微瘙痒及疼痛。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头皮顶部可见一褐黑色约0.6 cm×0.8 cm大小的卵圆形虫体,虫体头部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