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25、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CD25+、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CD25+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 APAAP 酶标记法,对6~11周的人早期胚肝中淋巴细胞相关的分化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DP 的表达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6~11周的胚肝中没有 CD7和 CD2抗原阳性细胞存在,提示早期胚肝中可能不存在 T 淋巴细胞的原位发生。B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有所不同,其中 CD19、CD20、CD22显示为阴性;而 CD9、CD10、CD38抗原自6周胚肝中即有表达,表明这三种抗原的表达早于胚肝中前 B 细胞的出现.观察中发现 CD9~ 、CD10~ 和 CD38~ 细胞呈现多种不同大小和形态,这一结果提示这三类抗原可能是存在于多种造血祖细胞上的共同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DP 在6~11周的胚肝中也表现为阳性。对胚肝冰冻切片的标记研究显示 CD9~ 、CD10~ 、CD38~ 和 HIA—DP~ 细胞呈随机散在分布,8或10周之后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殖细胞群存在。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 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前后 ,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例PBSCT病例中 ,7例PBSCT ,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 4 2岁 ,4例ANLL -M2 ,1例CML ,2例淋巴瘤 ,3例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年龄 37~ 4 6岁 ,CML ,ANLL -M2 ,ANLL -M3 各 1例。结果  10例病人移植前已出现淋巴细胞表型异常 ,其中以代表T抑制细胞 (Ts)的CD3 + CD8+ 水平增高 ,Th/Ts值下降 ,代表B细胞的CD3 -,CD19+ 水平明显降低。移植后 3个月 :CD3 + CD4+ :(16 .5± 7.5 ) % ,CD3 + D8+ :(5 5 .3± 2 3) % ,Th/Ts:0 .2 7±0 .18,CD3 -CD19-L :未测出 ,CD16+ /CD56+ :(14 .3± 9.5 ) %。移植前后的淋巴细胞 (T +B +NK)、T细胞(CD3 + CD19-)及NK细胞 (CD16+ /CD56+ )的百分率水平上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但在其构成比例上有异常 ,特别是CD3 + CD4+ 水平降低 ,CD3 + CD8+ 水平升高 ,Th/Ts比值及CD3 -CD19+ 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 )。B细胞在 6个月左右开始恢复 ,Th(CD3 + CD4+ )、Ts(CD3 + CD8+ )及Th/Ts恢复很慢 ,个别病例 1年后仍未恢复正常水平。 10例PBSCT后有 4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均发生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参数在淋巴细胞增殖及反应性增生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128例、淋巴瘤患者100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35例、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RL)患者3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5例。分别用 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血细胞分析,记录相应淋巴细胞参数值,并对其进行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比较分析;以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 曲线)评价各淋巴细胞参数在筛选淋巴细胞增殖及反应性增生疾病患者中的作用。结果高荧光淋巴细胞(HFL):对照组0.008±0.008,淋巴瘤组0.016±0.058,MM 组0.019±0.063,RL 组0.040±0.070,CLL 组0.388±0.158,RL 组和 CLL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细胞百分率(LY%):对照组34.4%±5.9%,淋巴瘤组26.6%±13.1%,MM 组31.0%±13.1%,RL 组29.2%±15.4%,CLL 组44.5%±38.5%,淋巴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淋巴细胞结构参数-X(LY-X):对照组833.5±22.7,淋巴瘤组867.9±28.5,MM 组867.9±26.6,RL 组859.2±27.8,CLL 组894.0±65.4,除 CLL 组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淋巴细胞结构参数-Y(LY-Y):对照组659.6±23.0,淋巴瘤组669.4±43.5,MM 组665.9±37.1,RL 组665.9±40.0,CLL 组778.4±152.1,淋巴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Y-X 筛选淋巴细胞增殖及反应性增生疾病患者 ROC 曲线 AUC=0.819,截断值(cut-off 值)为842.5时敏感度为80.5%,特异度为60.1%。结论淋巴细胞参数,尤其是 LY-X 能敏感地反应淋巴细胞的形态变化,有助于筛选淋巴细胞增殖及反应性增生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亚群在丹参酮ⅡA抗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丹参酮ⅡA大、中、小剂量组(30、20、10mg/kg)预防性给药15天,尾静脉注射20mg.kg-1刀豆蛋白A(Co-nA)损伤小鼠肝脏。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通过FACSCalibur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并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小鼠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均能降低Con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水平,以大剂量(丹参酮ⅡA30mg/kg)最为显著,(P0.01);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肝损伤模型组中已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含量,(P0.05,P0.01);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肝损伤模型组中已降低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比率,(P0.05,P0.01),其中以大剂量(丹参酮ⅡA30mg/kg)最为显著,(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的活性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