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0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为观察高温外环境对造模的影响,将外环境温度控制在(25±1)℃和在夏季未控制外环境温度(30℃以上)分为温度控制组(n=15)和非温度控制组(n=15),其他制作过程一致;为观察栓线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入对造模的影响分为颈总动脉插入组(n=15)和颈外动脉插入组(n=15),其他制作过程一致;为观察术中术后2h内老鼠苏醒活跃状态对造模的影响分为麻醉状态组(n=15)和苏醒活跃状态组(n=15),其他制作过程一致。从造模24h后观察Zea-Longa评分在1~3分的大鼠且7d内观察大鼠未死亡视为造模成功。结果:在外环境温度控制在(25±1)℃组与夏季未控制外环境温度(30℃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7> 0. 05);线栓从颈总动脉插入比从颈外动脉插入存活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5 <0. 05);术后2h内大鼠处于苏醒活跃状态组死亡率高,与麻醉未清醒状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1 <0. 05)。结论:直接分离出颈总动脉(CCA)并从颈总动脉插入具有易操作、创伤性小、操作时间快、进线栓快、进线栓顺利以及模型稳定等优点,能降低造模的死亡数据;术中术后2h内大鼠处于苏醒活跃状态会对模型大鼠造成较大的刺激,造成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简便、微创、针刺深度可控的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造模器械。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新型针刺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的造模器械,由C型套环和针筒两部分构成。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针刺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将造模器械的C型套环套在鼠尾上,用21G针对针刺组的大鼠尾椎Co6/7、Co8/9椎间盘分别行横贯(10mm)和半横贯穿刺(5mm);对照组大鼠尾椎无任何处理。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时对两组大鼠的尾部行X线片和MRI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椎间盘高度,计算目标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比;在MRI T2像上采用Pfirrmann评分评价目标椎间盘退变情况。再处死大鼠取目标椎间盘固定切片后行番红O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对非针刺节段尾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碘海醇)后,X线下显影并用针抽吸髓核组织。结果:造模过程中大鼠无死亡,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向大鼠椎间盘注射碘海醇后造影显影良好,可以抽取一定量的髓核组织。造模后4周,针刺组Co6/7和Co8/9的DHI比分别为0.65±0.07和0.73±0.09、Pfirrmann退变评分分别为4.3±0.82和3.5±0.71分,对照组分别为0.98±0.02和0.97±0.02、1.1±0.32分和1.1±0.32分,两组同节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两个节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两个节段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番红O染色针刺组Co6/7髓核消失,与纤维环界限不清,终板骨化;针刺组Co8/9穿刺侧髓核和纤维结构紊乱,另一侧髓核与纤维环较完整;对照组Co6/7和Co8/9髓核、纤维环和终板形状完整,结构清晰。结论:造模器械穿刺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且横贯穿刺较半横贯穿刺椎间盘退变重;利用该造模器械可以向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或药物,抽取髓核。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使用降压药物效果不佳的颈性高血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其生理病理机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高血压及颈性高血压实验动物的选择、制备方法、机制、参数、术式等方面进行综述,反映高血压及颈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制备的现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繁育和鉴定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中条件性Notch2基因敲除小鼠,为Notch2在Treg中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为Treg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及靶向治疗提供研究手段.方法 将引进的Notch2flox/flox小鼠和Foxp3-Cre+小鼠进行饲养和杂交;将繁育得到的第一代小鼠进行相互交配,再得到第二代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出具有Notch2flox/flox Foxp3-Cre+基因型的小鼠,再通过该小鼠进行繁育.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野生型小鼠和Notch2flox/flox Foxp3-Cre+小鼠体内的Treg,Western blot检测小鼠Treg中Foxp3、Notch2、NICD2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mo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肺脏等器官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该方法成功构建了在Treg中敲除Notch2基因的小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2flox/flox Foxp3-Cre+小鼠体内的Treg中Notch2、NICD2、Foxp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该小鼠肺脏等器官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reg中条件性敲除Notch2基因的实验小鼠,为Treg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靶向干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的研究现状,寻求公认的造模方法。方法: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近10年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动物实验的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发文类型、文献来源、模型动物种类、造模方法、造模时间、涉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 709篇文献,1)涉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文献有2 173篇;2)发文趋势整体较平稳;3)模型动物以ApoE-/-小鼠、SD大鼠、新西兰兔为主,其主要造模方法分别为单纯高脂饮食喂养、高脂饮食+腹腔注射维生素D3、高脂饮食+球囊损伤;4)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实验已广泛开展。结论:目前涉及最多的动物模型是ApoE-/-小鼠,以单纯高脂饮食喂养为造模方法,造模时间集中在12周左右,且中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深入开展,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齐帅  张晓艳 《中医学报》2022,37(2):299-303
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思路中,疾病造模因素与证候造模因素相叠加的造模方法能够充分兼顾到疾病形成的中西医病因,造模因素更加全面,更容易建立实验研究所需要的疾病和证候,而且所建立的模型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但由于施加外在干预因素较多,可能会割裂病与证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通过临床调查研究,选择关联性较强的疾病和证候来建立病证结合,同时也要注意方药反证的评价中疾病相关指标的改变。模型的评价体系尚需不断完善,要以四诊信息为主,努力实现四诊信息的客观化采集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癌因性疲劳(CRF)是一种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相关的常见症状,它不仅会中断患者的治疗,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CRF具体的机制仍不明确,且缺乏公认的有效治疗。建立规范的相关动物模型并进一步探讨CRF的产生机制是找寻有效治疗途径的前提条件。本文综述国内外CRF的动物模型,以期找寻合适的临床前实验的造模方法,并区分不同干预效果的差异,从而为CRF动物的模型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陈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26-2328
目的观察夏芩颗粒对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症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噪音刺激结合光照的复合刺激法进行造模,观察夏芩颗粒对大鼠外观性情、收缩压、心率、血浆AngⅡ、儿茶酚胺(NE、E)和皮质醇的影响。结果夏芩颗粒具有明显改善大鼠外观性情的作用,并且具有降压、减缓心率等作用,使模型鼠的血浆AngⅡ、儿茶酚胺(NE、E)和皮质醇含量降低。结论夏芩颗粒对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段淑荣  王勋  张璇  王德生  张黎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31-6933,i003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脑源性营养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为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h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随机分为3,7,14,21d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于相应天数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结果:脑梗死后3,7,14d康复训练组大鼠脑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分别为(43.00&;#177;3.85),(64.29&;#177;4.34),(40.40&;#177;1.50)个/视野.较造模对照组[(22.10&;#177;2.60),(30.80&;#177;1.65),(20.99&;#177;1.83)个/视野]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且脑梗死后3d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即已增加,7d达到高峰,14d有所回落,至第21天康复训练组[(33.10&;#177;3.06)个/视野]与造模对照组[(31.40&;#177;1.38)个/视野]之间已无明显差异。结论:康复训练可诱导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通过其稳定细胞内环境以及促进树突中的某种蛋白合成,引起突触重塑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