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大鼠分为250~300 g和350~400 g两个体重组。为观察禁食对造模的影响,250~300 g体重组又分为对照组(n=10)和禁食组(n=10);为观察栓线直径对造模的影响,350~400 g体重组又分为细栓线组(n=10)和粗栓线组(n=10)。栓线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的起始部位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术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在250~300 g体重组,造模成功率高,禁食组死亡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62.5%)(P<0.05);在350~400 g体重组,死亡率低,粗栓线组造模成功率(80%)明显高于细栓线组(20%)(P<0.05)。结论 术前禁食可降低动物死亡率,根据大鼠体重选择相应直径的栓线可提高造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改进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改进大鼠短暂性(<2h)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4只,实验分别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MCA)缺血15、30、60min,每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6只。所有实验动物均采用乙醚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用5-0丝线结扎颈外动脉,在结扎的近侧剪断颈外动脉或其分支-枕动脉,自颈外动脉或枕动脉断端将4-0外科单丝尼龙线经颈总动脉分叉部插入颈内动脉直至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假手术对照组线栓插入颅内但不达大脑中动脉起始处。术后即观察动物行走时是否转圈。结果:所有实验组动物都及时观察到转圈的表现,符合实验的入组标准。假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未观察到转圈的表现。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经改进更易于制作、可操作性更强,有利于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改进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使其制作简便,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制成稳定均一的MCAO模型.方法 大鼠麻醉后,分离颈总动脉(CCA)和颈外动脉(ECA),将鼠头沿长轴方向扭转向左侧45 °, 拉直ECA与颈内动脉(ICA)的夹角.使用头端3 mm硅胶包埋制成0.26~0.3 mm膨大的线栓,插入自CCA与ICA分叉点18 mm.术后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0 h行TTC染色.结果 术后2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2分, TTC染色示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皮层分布区产生梗死灶,梗死比为(19.066±1.556)%,水肿比为1.031±0.024.造模成功率为93.75%,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 该模型制作方法 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成为一种实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作短暂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比较颈总动脉进线法和颈外动脉进线法(改良LONGA法)优劣.方法 颈总动脉进线法和改良LONGA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后再灌注24 h,以LONGA法标准对模型评分,并对梗死体积进行测定, 7 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改良LONGA法和颈总动脉进线法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2.30±0.82和1.00±0.6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886,P<0.05);两法脑梗死体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96~4.45,P<0.05);两法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48.46,q=22.89,P<0.05).结论 与颈总动脉进线法相比,改良LONGA法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高、脑梗死体积大、凋亡细胞数多,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 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 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0%,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典型。结论 本术式简便,术者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造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颈部血管暴露方法、线栓进入技巧等实验技术,线栓法建立PMCAO后,2%红四氮唑溶液(TTC)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脑梗死变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病理改变.结果 脑缺血组术后6 h、24 h脑缺血侧脑梗死和脑组织病理改变随时间加剧,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和相应的病理改变.造模成功率达90%.结论 改进后的线栓法PMCAO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脑梗死与临床病理过程一致,是研究局灶脑缺血损伤比较理想、简易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48只造模成功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造模对照组(n=24)及康复训练组(n=24).另取24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康复训练组于术后48 h每天予以转棒、平衡木、滚筒等训练1h;造...  相似文献   

9.
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P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分离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经由颈总动脉剪一小口,将制备好的栓线插入颈总动脉,并推进送入颈内动脉内,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成PMCAO模型,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成功率可高达95%,模型符合脑梗死病理过程。结论:改进后的方法(PMCAO)简便、易重复,降低了动物死亡率,提高了成功率,可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P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分离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经由颈总动脉剪一小口,将制备好的栓线插入颈总动脉,并推进送入颈内动脉内,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成PMCAO模型,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成功率可高达95%,模型符合脑梗死病理过程.结论改进后的方法(PMCAO)简便、易重复,降低了动物死亡率,提高了成功率,可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