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249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少人以为弱视是先天的,不需要再讲后天的问题,其实这个说法不对。弱视是个发育性的问题,有些造成弱视的原因的确是天生的,如白内障、上睑下垂等,但有些孩子的弱视可能是由后天造成的,常见的就是孩子在眼科检查出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医生说要戴眼镜矫正,但有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不想让孩子戴眼镜,慢慢地,就让这些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孩子近物远物都看不清楚,失去了刺激眼睛正常发育的机会,最终成了弱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认识和了解儿童期和中老年期视力与屈光变化特性,寻找有效的矫治方法,从而提高、恢复和保护视力。方法针对门诊160例(320眼)3~10岁儿童患者,使用1%阿托品眼膏麻痹睫状肌后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对180例(360眼)40~65岁中老年患者采用小瞳检影验光并配合雾视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组:远视209眼(65.3%),混散32眼(10.0%),近视79眼(24.7%),其中远视散光156眼,而顺规散光占140眼(89.7%)。随着年龄增长,3~10岁远视从100%下降到40.9%,弱视由85.7%下降到21.2%,6~10岁近视由9.3%上升到54.6%,变化显著。中老年组:视力正常205眼(56.9%),视力低常175眼(43.1%),而屈光正常121眼(33.6%),其中远视散光127眼,而逆规散光占106眼(83.4%),随着增龄,视力由正常向低常发展,屈光变化隐性远视显性化。结论儿童弱视应及时发现,及早矫治,重视中老年屈光变化对视力的影响,合理矫治,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9):1195-1196
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配镜加健眼遮盖联合弱视训练进行治疗,连续随访12个月;根据遮盖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 h/d)、 B组(6 h/d)和C组(12 h/d)各35例。比较三组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情况及患眼视力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 B组、 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 <0.05),但B组与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采取中长时间的遮盖治疗,能有效提高双眼立体视重建效果和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一家系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同一家系的3例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后,在验光中心采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的方法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采用Zeiss公司FF450 plus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同时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观察患者的ERG表现特征.结果 散瞳验光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除先证者母亲左眼矫正视力可达正常视力外,其余患眼均存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膜疣存在.先证者弟弟病变程度最轻;先证者母亲病变最为明显,除黄斑区外,周边部也存在大量散在的玻璃膜疣.FFA检查显示,相应于彩色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处,均表现为透见荧光.ERG检查显示,先证者弟弟明视ERG振幅下降,暗视ERG正常.先证者及其母亲明视、暗视ERG均正常.结论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可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应于玻璃膜疣处,FFA表现为透见荧光.ERG表现除明视振幅可发生下降外,其余表现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眼波前像差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行透明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2个月以上的28例远视眼患者及未行手术治疗的23例远视眼患者进行了波前像差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比较分析了4.2mm和6mm瞳孔直径者3~6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和Zernike4阶球面像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对照组增高40%。手术组全眼、角膜和眼内部(包括晶体和角膜后面)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和球面像差与矫正的屈光度无关。结论:透明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增加了术眼的波前像差,降低了眼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的疗效。方法选取3~10岁远视性弱视儿童120例(206眼)予1%硫酸阿托品散瞳验光,随访至少2 a,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远视性弱视有效率93.69%,经治疗后基本痊愈者63.59%,进步者30.10%,无效者6.31%。不同年龄组、弱视类型、注视性质的疗效都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93.69%的远视性弱视患者经治疗后有效,6.31%的远视性弱视患者经治疗后无效。  相似文献   
8.
宋宗艳  曾小平 《贵州医药》2011,35(6):526-528
立体视是人类后天获得的一种视觉功能,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建立正常立体视也是治疗远视性弱视儿童的理想目标。立体视觉的形成与出生后眼的发育有关。视觉发育过程中任何不利因素均可造成立体视觉发育不良。远视性弱视儿童的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瞬息图像筛查分析仪分析远视性屈光图像,以期提高转诊儿童中弱视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瞬息图像筛查分析仪对眼科门诊6个月~4岁的29例(51眼)儿童进行致弱视因子筛查,应用二元线性相关分析研究远视性屈光不正图像中新月影/瞳孔的值与屈光度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图像中内斜视的表现。结果线性相关分析得出新月影/瞳孔的值与屈光度数的回归方程为:屈光度数=-0.197+9.095×新月影/瞳孔。通过图片检查出11例内斜视儿童,其图像表现为多种形式。结论在瞳孔统一的情况下,通过新月影的大小可以推断出屈光度数,结合儿童的年龄可以提高转诊儿童中弱视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远视矫正后的散光改变.方法 收集看远和看近内斜视10 PD以上、远视1.0 D以上、配戴足矫远视眼镜看远斜视度在10 PD以内的初诊病人;按初诊年龄分为≥2岁<4岁组和≥4岁<8岁组;根据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予以配戴足矫眼镜.每年再次验光,应用向量分解法,用90°~180°轴向的散光J180,及45°~135°轴向的散光J45作为散光统计指标.连续观察3年以上.结果 符合条件的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共44名,平均初诊年龄(4.7±1.7)岁,观察(4.3±1.4)年.≥2岁<4岁组儿童右眼的散光J180平均为(0.35 ±0.34)D,在配戴眼镜的第2年和第3年出现了分别为0.28 D、0.20 D的散光增加(P<0.05),≥4岁<8岁组右眼的散光J180,平均为(0.34±0.44)D,在戴镜后的第1年和第2年也分别增加了0.22 D和0.18 D(P <0.05),两组儿童在随后的2~3年下降到初诊水平并保持稳定;两组儿童的散光J45平均为(0.14±0.16)D、(-0.002±0.16)D,数值小且无明显变化.结论 调节性内斜视配戴远视足矫眼镜以后散光会出现少量的增加,之后有所降低,该变化与最初配戴眼镜的年龄无关.戴镜在一定时期内能影响儿童屈光的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