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中及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坏死及功能改变的差异。采用Wistar大鼠20只。腹腔注射LPS(O55B5,5mg/kg)造成内毒素血症,给予LPS后2,4,8,12小时(每组5只动物)取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密度梯度法分离PM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和坏死比例以及呼吸爆发功能的改变,同时采用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细胞比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外周血PMN坏死比例明显增加,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受抑,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坏死比例显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比例显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外周血PMN不同的改变,其结果是组织中PMN存活增加,并持续处于活化状态,这与PMN造成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4.
众多因素参与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屏障破坏的发生、发展,随之而来的菌群移位及内毒素血症又加重了肠屏障破坏,导致严重不良预后。本文综合了肠屏障受损的可能原因,同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AlthoughtherearegrowingevidencesindicatlugthatonlyweakendotoxemlaexistsintheearlystageafterhemorrhagicshockinhumanbeingsoranirnalsLI-3,antagonistsagainstendotoxinssuchasbacterlcldal/permeablllty--lucreproteinf'j,polymyxinBL4'andlactuloseL',exertsignificantprotectiveeffectsonthevictimsinshock.Thisseemsthatbacterlalendotoxinsplay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hemorrhagicshock.However,itremainsunclarifiedwhethertheroleofendotoxinsinshockisrelatedtotheincreaseofanIndividual'ssensitivitytoendot…  相似文献   
6.
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的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d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术前口服胆盐的患者ET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未口服胆盐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至少部分地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ARDS时IL-6和IL-8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对血浆 IL- 6和 IL- 8水平的影响以及在油酸所致 ARDS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造成 ARDS,观察门静脉和腔静脉血内毒素及 IL- 6与 IL- 8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油酸注入 6 0min后门静脉和腔静脉血浆内毒素及 IL- 6和 IL- 8水平开始升高 ,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 ,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门静脉血浆水平高于腔静脉血浆水平 (P <0 .0 5~ 0 .0 1) ;而且油酸注入 90 min和12 0 min后的水平又比 6 0 min时均有增加 (P <0 .0 1) ;内毒素水平的变化与 IL- 6和 IL- 8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P <0 .0 1) 。结论 :在油酸所致 ARDS过程中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肠源性内毒素可诱导 IL- 6和 IL- 8的产生 ,参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C)病人内毒素血症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 3 6例 PHC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n=18)和对照组 (n=18) ;治疗组入院后除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术前一般准备外 ,另行每日服用中药茵陈小承气汤和稀生理盐水碘伏液灌肠术等 ,对照组行 PHC的常规术前准备。观察两组病人术前血浆内毒素(PE)水平变化和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多脏器障碍综合症 (MODS)的发生率等。结果 入院时所有 PHC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经过术前准备 ,治疗组术前 PE水平由 0 .13 9± 0 .0 2 2 Eu/ m l降至 0 .12 2± 0 .0 2 4 Eu/ m l(P<0 .0 5 ) ,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 (P>0 .0 5 )。术后治疗组的 SIRS、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11.1%、5 .6%、0 % ;对照组则分别为 :4 4 .4 %、2 7.8%、5 .6%。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 :治疗组 (78.3± 2 1.2 h)比对照组 (13 8.4± 4 2 .5 h)显著缩短 (P<0 .0 0 1)。结论 应用茵陈小承气汤结合稀生理盐水碘状液清洁胃肠道 ,可以降低 PHC病人由于细菌易位所致的内毒素血症以及其对机体的损害 ,从而减少 PHC病人术后 SIRS、MO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 (仅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 (1 5ml/kg ,1× 1 0 10 cfu/L)及治疗组 (腹腔注射鸵鸟株大肠杆菌后行rhGH肌肉注射 (2 2 5IU/kg/d)。内毒素血症组及治疗组又依观察时点再分为 1天、3天两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并观测大鼠血压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论是内毒素血症组还是治疗组 ,1天时其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虽然两组大鼠血压都降低 (P <0 .0 5 ) ,但治疗组大鼠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内毒素血症组 (P <0 .0 0 1 )。 3天时 ,内毒素血症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降至正常对照水平 ,而治疗组大鼠血浆TNF α浓度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及内毒素血症组 3天水平 (P <0 .0 5 )。结论 :rhGH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血压的下降 ,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rhGH减轻血压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TNF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小鼠内毒素血症为模型 ,观察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为板蓝根氯仿提取物预处理组、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板蓝根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和内毒素血症对照组。各组按照上述次序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5ml/kg相应药物 ,预处理 18h后腹腔注射内毒素 6mg/kg。 6h后处死小鼠 ,观察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板蓝根氯仿提取物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没有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 (P >0 .0 5 ) ,磷脂脂质体对膜脂流动性具有保护作用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P >0 .0 5 )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细胞膜脂流动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1) ,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 (P <0 .0 5 )或磷脂脂质体 (P =0 .0 5 )。结论 板蓝根磷脂脂质体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或磷脂脂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