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考察梓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丝/苏氨酸蛋白激酶(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SAH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梓醇组、梓醇+U0126组(梓醇+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采用血管内穿孔法构建大鼠SAH模型,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SAH分级,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微管连接蛋白轻链3-Ⅱ(LC3-Ⅱ)、p-ERK阳性细胞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Raf、MEK、磷酸化(p)-MEK、ERK1/2、p-ERK1/2、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自噬基因Beclin-1、LC3-Ⅱ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数目减少,SAH分级、脑组织含水量、EB渗出量、原位末端标(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凋亡率、LC3-Ⅱ、p-ERK阳性表达、Bax、Beclin-1、LC3-Ⅱ、Raf、p-MEK/MEK、p-ERK1/2/ERK1/2表达显著升高,神经功能评分减少,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AH组相比,梓醇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死亡较少,SAH分级、脑组织含水量、EB渗出量、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凋亡率、Bax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Bcl-2表达升高,LC3-Ⅱ、p-ERK阳性表达及Beclin-1、LC3-Ⅱ、Raf、p-MEK/MEK、p-ERK1/2/ERK1/2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Raf-MEK-ERK通路抑制剂U0126可逆转梓醇对脑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梓醇可能通过激活Raf-MEK-ER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细胞自噬,改善SAH大鼠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生津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03,7(3):176-177
目的 为控制生津颗粒的质量,建立了地黄、麦冬的薄层鉴别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地黄和麦冬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结果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可靠。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54%。结论 此标准可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梓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奇志  梁敬钰 《中草药》2005,36(1):15-17
目的研究梓实Catalpaov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柱、活性炭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梓实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梓醇(catalpol,)、梓苷(catalp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通过UV、IR、ESI-MS、HRE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首次将化合物的碳氢NMR信号进行了全面的归属,另外化合物和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梓醇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介导肾系膜细胞(MMCs)损伤的影响。方法将MMCs接种于Transwell小室,RAW264.7接种于下层孔板共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梓醇组(0.1、1.0、10.0μmol·L-1),设置氨基胍组(10.0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各组加入药物孵育1 h后,用AGEs(100 mg·L-1)刺激RAW264.7,继续孵育23 h。采用MTT法检测MMCs增殖;免疫荧光法检测MMCs中COL-Ⅳ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MCs中FN、COL-Ⅳ、TGF-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RAW264.7上清液中IL-6、IL-12、TNF-α水平。结果梓醇可抑制AGEs刺激巨噬细胞介导系膜细胞的增殖(P<0.05,P<0.01),下调系膜细胞FN、COL-Ⅳ、TGF-β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巨噬细胞上清中IL-6、IL-12、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梓醇对AGEs刺激巨噬细胞介导系膜细胞损伤有明显的的保护作用,下调系膜细胞FN、COL-Ⅳ、TGF-β蛋白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糖尿病肾病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TCDD) is a well‐known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that produces a wide variety of adverse effects in humans. Catalpol, a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 enriched in the dried root of Rehmannia glutinosa, is a major iridoid glycoside that alleviates bone loss. However,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ffects of catalpol remain unclear.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catalpol on TCDD‐induced cytotoxicity in osteoblastic MC3T3‐E1 cells. Catalpol inhibited TCDD‐induced reduction in cell viability and increases in apoptosis and autophagic activity in osteoblastic MC3T3‐E1 cells. Additionally, pretreatment with catalp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itric oxide and nitrite levels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in TCDD‐treated cells an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CDD‐induced increases in the levels of cytochrome P450 1A1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Pretreatment with catalpol also effectively restored the express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nd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markers, including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osterix.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atalpol has preventive effects against TCDD‐induced damage in MC3T3‐E1 osteoblastic cells.  相似文献   
6.
7.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其块根为常用中药。该植物块根和叶中含有大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 同时还存在紫罗兰酮、二苯乙烯、三萜、黄酮、酚酸、木脂素、含氮类、糖及其他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梓醇等多个成分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保护、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骨质疏松、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由于中药地黄显著的滋补作用, 历来是研究的热点。对最近5年有关地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地黄梓醇:是从地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2015 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地黄梓醇可作为地黄质量控制的指标。地黄梓醇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抗炎等。半乳糖凝集素3:具有争议的促炎或抗炎活性,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其细胞内或细胞外定位以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靶细胞。一方面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清除凋亡的中性粒细胞可能有助于消除炎症;另一方面,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加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以及T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而显示出大部分促炎作用。背景:在膝骨关节炎早期,滑膜分泌炎症递质可能是诱导膝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膝骨关节炎的进一步加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黄梓醇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半乳糖凝集素3、钙结合蛋白S100A1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地黄梓醇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从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抽取14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4只为模型组,实验开始后第1,4,7天于右膝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联合0.03 mol/L半胱氨酸溶液0.2 mL制备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实验开始后第10天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大鼠4只,造模组大鼠4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nkin、OARSI评分进行模型验证,将模型组剩余3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地黄梓醇低剂量组、地黄梓醇高剂量组,每组10只。验证造模成功后第2天,地黄梓醇低剂量组、地黄梓醇高剂量组灌胃0.2 mL/kg相应浓度的地黄梓醇,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为1次/d,连续灌胃28 d。取各组大鼠右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半乳糖凝集素3、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Mankin评分和OARSI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滑膜组织中S100A12、白细胞介素1β、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黄梓醇低剂量组滑膜组织中S100A12、白细胞介素1β、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有所降低(P < 0.05),地黄梓醇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 < 0.01);③结果表明,地黄梓醇可通过降低滑膜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缓膝骨关节炎进展。ORCID: 0000-0002-0811-4737(张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封闭体系中药复方成分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六味地黄汤中有效成分梓醇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将数学建模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的研究中,根据提取原理、Fick定律建立中药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和参数分析。可求得函数表达式,运用该模型研究六味地黄汤中梓醇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包舍三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厦各参数分析方法。结论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10.
梓醇及咽喉康口服液中梓醇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PLC对不同温度下处理的梓醇及地黄复方制剂中梓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100℃高温长时间加热对梓醇有一定影响;在37℃存放3个月与未存放制剂中梓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