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题释义: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或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状态,病初多数患者不易察觉,病程缓慢,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肿瘤坏死因子:主要由T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及软骨细胞的代谢,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背景:现阶段已经对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是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方法:选择100只Wistar大鼠,其中80只应用Ⅱ型胶原酶诱导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电针组、甲氨蝶呤+电针组,余20只不做处理做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第1,6,12周评估关节炎指数,治疗后1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JAK3、STAT3表达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1,6,12周甲氨蝶呤组、电针组、甲氨蝶呤+电针组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 < 0.05),且甲氨蝶呤+电针组关节炎指数低于甲氨蝶呤组、电针组(P < 0.05);②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见滑膜组织病变、关节囊增生;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内血管扩张及增生形成血管翳,囊内韧带神经损伤,滑膜和纤维组织增生;甲氨蝶呤组、电针组滑膜组织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甲氨蝶呤+电针组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纤维增生明显减少;③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电针组、甲氨蝶呤+电针组肿瘤坏死因子α、JAK3、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且甲氨蝶呤+电针组肿瘤坏死因子α、JAK3、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甲氨蝶呤组、电针组(P < 0.05);④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最高,甲氨蝶呤组、电针组其次,甲氨蝶呤+电针组软骨细胞凋亡率低于甲氨蝶呤组、电针组(P < 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⑤结果表明,甲氨蝶呤联合电针治疗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JAK-STAT通路活性,减轻软骨细胞凋亡,对关节软骨起到保护作用。ORCID: 0000-0003-2389-357X(张广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地黄梓醇:是从地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2015 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地黄梓醇作为地黄质量控制的指标。地黄梓醇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细胞凋亡、抗炎等。成骨细胞:是重塑单位的骨形成细胞,通过合成逐渐矿化的骨基质参与骨代谢的调节。成骨细胞不仅可以影响软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重建,对软骨下骨矿化亦有影响,而且对多种激素有调节作用,例如:副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成骨细胞在骨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背景:有研究表明成骨细胞代谢异常也可能是膝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矿化异常的原因。 目的:验证地黄梓醇对成骨细胞增殖及药物毒性研究,以及对脂多糖诱导的炎性成骨细胞的抗炎保护作用。 方法:①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原代提取、培养、传代,通过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以及矿化结节染色法(茜红素S法)染色,确定成骨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②CCK-8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地黄梓醇(0,1,10,100 mg/L)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③采用不同质量浓度脂多糖(0,10,20,40,80,160 mg/L)诱导胎鼠炎性成骨细胞模型,CCK-8法验证筛选最佳浓度;④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浓度地黄梓醇组、中浓度地黄梓醇组、高浓度地黄梓醇组,各组成骨细胞在80 mg/L脂多糖诱导为炎性成骨细胞后,分别给药8 h,CCK-8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地黄梓醇对炎性成骨细胞的影响。实验方案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将成骨细胞培养至第4代,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后可见阳性细胞胞浆内有灰黑色颗粒,细胞体形态呈不规则形;②地黄梓醇质量浓度低于1 mg/L时,对成骨细胞无明显影响;高于10 mg/L时,地黄梓醇对成骨细胞具有促进其增殖作用且无药物毒性作用(P < 0.05);③不同质量浓度脂多糖对成骨细胞均有炎性损害,当其质量浓度高于80 mg/L时,对成骨细胞的炎性损伤呈显著趋势(P < 0.01),因此实验选择80 mg/L为最佳损伤浓度;④地黄梓醇质量浓度低于1 mg/L时,对成骨细胞炎性反应无明显保护作用;高于10 mg/L时,对成骨细胞炎性反应能起到明显保护作用(P < 0.05);⑤结果说明,地黄梓醇达到一定浓度时对成骨细胞无药毒作用且能促进增殖,对脂多糖诱导的炎性成骨细胞有抗炎保护作用。ORCID: 0000-0003-1640-1776(何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报道,联合使用姜提取物降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与膝骨关节炎中软骨损伤的减轻有关。目的:观察红姜提取物灌胃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保护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软骨Col2α1 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红姜提取物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姜低剂量组、红姜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0只大鼠膝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0.2 mL+0.03 mol/L的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建造膝骨关节炎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常规饲养;红姜低剂量组、红姜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予50 mg/kg的红姜提取物水溶液、100 mg/kg红姜提取物水溶液、18 mg/kg的塞来昔布胶囊水溶液灌胃,所有干预每日1次,共持续4周。治疗4周后取大鼠膝关节软骨进行番红O-固绿染色,并对关节软骨行Mankin评分,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软骨中Col2α1 mRNA表达水平。实验方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0917002。结果与结论:①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有软骨基质流失,各治疗组Mankin评分均比空白组评分高(P<0.05),比模型组评分低(P<0.05),其中红姜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红姜低剂量组(P<0.05);②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红姜高剂量组、红姜低剂量组均比空白组表达上调(P<0.05),均比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且各治疗组间水平阳性对照组<红姜高剂量组<红姜低剂量组(P<0.05);③软骨中Col2α1 mRNA结果显示,空白组与红姜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Col2α1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红姜低剂量组Col2α1 mRNA表达相较其他3组均显著上调(P<0.05);④结果说明,红姜提取物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达到了保护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作用,从而延缓膝骨关节炎的发展进程;且相对于低剂量组,红姜提取物高剂量组的抗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是自体生长因子的来源,通过自体全血梯度离心得到。富血小板血浆于1993年Hood等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正常血浆3倍以上的血小板和丰富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分解细胞外基质组分的锌蛋白酶。它们在有机体生长发育中的细胞外基质逆转与重塑以及疾病中的病理损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在不同细胞水平受到严密调控,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激素的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随后被其他蛋白酶如胞浆素或非蛋白酶类化学物质如有机汞所激活。 背景:研究证实,滑膜炎分泌的炎症因子通过加速关节软骨的分解代谢而成为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性关节炎中起关键作用。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提取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别培养,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制剂。将滑膜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组,脂多糖处理组用脂多糖刺激滑膜细胞制造滑膜炎模型;再将滑膜炎细胞分为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未处理组(脂多糖组)。对照组、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未处理组3组细胞培养24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另一部分培养基分别处理软骨细胞,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 检测软骨细胞内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水平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ELISA检测显示,脂多糖处理组滑膜细胞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P < 0.01);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软骨细胞中Ⅰ型、Ⅱ型胶原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处理组(P < 0.01),脂多糖处理组低于对照组(P < 0.05);③脂多糖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显著高于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对照组(P < 0.01);④PCR检测显示脂多糖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13 mRNA显著高于富血小板血浆处理组和对照组;⑤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处理能够通过降低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降低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和mRNA水平,增加Ⅰ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保护软骨的作用。ORCID: 0000-0002-0704-4511(陈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13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分解代谢,抑制软骨细胞的合成修复能力,引起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均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1次,能流密度0.1 mJ/mm2,冲击次数1 000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兔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膝关节液和关节软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膝关节病理学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和模型组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果可见体外冲击波能下调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促进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合成,从而对膝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溃疡性结肠炎:一种非特异性结直肠炎性病变,病变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可蔓延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以血性腹泻为常见症状,病情反复,病程漫长。 藏红花素:是提取自番红花的单糖基或二糖基多烯酯,属于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化合物。 背景:藏红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仍不明确。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藏红花素低剂量组、藏红花素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采用藏红花素0.05,0.1 g/kg灌胃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嘧啶灌胃。结果与结论:①形态学评估:干预1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藏红花素干预的各组大鼠灌胃后结肠组织损伤评分、大鼠结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 < 0.05);②氧化应激水平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素干预的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丙二醛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 < 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素干预的各组大鼠1周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23蛋白免疫反应下降(P < 0.05);④免疫印迹蛋白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藏红花素干预的各组大鼠肠组织总蛋白Bax、Caspase-3、Toll样受体4及MyD88的表达水平蛋白表达下调(P < 0.05),Bcl-2蛋白表达上调(P < 0.05);⑤结果说明藏红花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oll样受体4/MyD88信号通路及抑制结肠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ORCID: 0000-0002-1941-1235(杨敏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钠可抑制膝骨关节炎对软骨的破坏,加速软骨细胞的再生,达到稳定和修复关节软骨的目的。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5组,联合组、玻璃酸钠组、富血小板血浆组与模型组制作右侧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分别向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玻璃酸钠、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1次/周,连续5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治疗完成1周后,ELISA法检测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P < 0.01);联合组、透明质酸钠组、富血小板血浆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 < 0.01或P < 0.05),且以联合组下降最显著。模型组关节软骨破坏明显,联合组、透明质酸钠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轻于模型组,且以联合组破坏程度最轻。表明透明质酸钠配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内注射可降低膝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保护关节软骨,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注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破坏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多患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晚期膝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分泌的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发挥生物学效应,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从而诱发膝骨关节炎。 背景: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活血中药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但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 目的:通过膝骨关节炎去势大鼠模型研究补肾健脾活血中药调节IL-1β/ERRα/SOX9/Col2α1信号通路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摘除卵巢及切除交叉韧带和内侧半月板制作去势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2周实验组采用补肾健脾活血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6周后取血清及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含量,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ERRα/SOX9/Col2α1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表达量明显升高,雌二醇、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SRY相关蛋白9、Ⅱ型胶原的α1链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白细胞介素1β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5),雌二醇、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SRY相关蛋白9、Ⅱ型胶原的α1链表达量明显升高(P < 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白细胞介素1β、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及Ⅱ型胶原的α1链表达量明显升高(P < 0.05),SRY相关蛋白9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5)。实验结果表明,IL-1β/ERRα/SOX9/Col2α1信号通路参与膝骨关节炎软骨病变,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可通过该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ORCID: 0000-0002-5449-3942(霍少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张超  张锐  王冶  彭玲  蒋萍 《免疫学杂志》2023,(3):225-232
目的探究大豆皂苷缓解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损伤和关节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豆皂苷低剂量组(20 mg·kg^(-1))、大豆皂苷中剂量组(40 mg·kg^(-1))、大豆皂苷高剂量组(80 mg·kg^(-1))和双醋瑞因组(54 mg·kg^(-1)),每组15只;切断前交叉韧带的方式构建骨性关节炎模型。HE和番红氧固绿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损伤并进行Mankin's评分和OARS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豆皂苷(中、高)剂量组和双醋瑞因组大鼠软骨组织表面较光滑,Mankin's、OARSI评分降低,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NLRP3、ASC、Caspase-1表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P<0.05)。结论大豆皂苷可缓解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损伤及关节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病变的机制还不明确,但现已有实验证实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炎症相关物质有密切的关系。 目的:分析炎症相关物质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按美国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来自因外伤截肢或半月板损伤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膝关节内损伤)6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膝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桥蛋白水平,采用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水平,按TBA荧光法测定过氧化脂质浓度。 结果与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表达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桥蛋白、一氧化氮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过氧化脂质与膝骨关节炎的病变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这些炎症相关物质确实参与了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进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身体缺陷与骨性关节炎发展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调查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膝关节不稳定性,探讨二者间的关系。 方法:纳入诊断性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04例,采用膝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量表衡量膝关节不稳,功能的自我评估采用膝伤和骨性关节炎结果评分,应用计时爬梯试验评估基于体能的身体功能,并进行放射影像学评估。 结果与结论:不同程度膝关节不稳患者的内侧松弛度、外侧松弛度、对线角度、标准化最大随意等长收缩及爬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不同程度膝关节不稳患者在疼痛、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和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子集得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中,自报膝关节不稳与内侧松弛度、股四头肌无力、内翻对线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膝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07-07/2009-11青岛某医院住院治疗的31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 射线片检查、疾病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左膝骨关节疼痛占21.6%,右膝疼痛占29.5%,总体上右膝关节疼痛检出率高于左膝(P  < 0.01)。单膝疼痛占51.1%,双膝疼痛占48.9%,单双膝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女性临床膝骨关节炎检出率高于男性(P   < 0.01)。男女检出率均与年龄有关,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③肥胖人群的膝骨关节炎检出率较非肥胖人群高(P  < 0.01),不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不同劳动强度人群膝骨关节炎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劳动强度越大检出率越高。⑤绝经女性膝骨关节炎检出率较未绝经女性检出率高(P  < 0.05),绝经情况分布年龄范围为45~60岁(60岁以上被调查者均已绝经)。提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职业(工人、家务)、遗传因素等是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年龄因素危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通过物理学机制介质传导的机械性脉冲压强波,该设备将气动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成精确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治疗探头的定位和移动,可以对疼痛较广泛的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以关节软骨退化为主要发病机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非手术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背景:相关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关于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尚不十分清楚,各项相关研究最终结果不尽相同。 目的:Meta分析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的疗效。方法:详尽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根据Prisma原则制定纳入标准,筛选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的治疗方式为单独体外冲击波疗法或是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药物、关节镜清理术中的一种,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运动疗法、关节镜清理术中的一种,或是空白对照。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运用RevMan v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2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73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试验组895例,对照组841例;②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SMD=-1.18,95%CI(-1.42,-0.95),Z=9.75,P < 0.000 01],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SMD=-1.69,95%CI(-2.01,-1.36),Z=10.16,P < 0.000 01],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SMD=-9.66,95%CI(-13.12,-6.20),Z=5.47,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对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后续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阐明相关效用。 ORCID: 0000-0002-6542-3288(皇甫志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张旻  江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7):3109-3112
背景:佩带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减轻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方法,但是佩带矫形器后的膝关节所产生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变化至今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佩带膝关节矫形器前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变化,便于为将来设计新型膝关节矫形器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20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测力板对其在佩带膝外翻矫形器及不佩带膝外翻矫形器两种情况步行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相比未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均< 0.05),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最大屈曲角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可有效地通过增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外翻角度减小内翻角度从而降低膝内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纠正膝关节非正常对线。  相似文献   

15.
背景:据报道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能产生持久的镇痛效果,缓激肽B2受体(BDKRB2)在骨关节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进一步明确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共有27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29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试验。测定受试对象的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和放射学分型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结论:骨关节炎组和对照组中+9/-9 bp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9/-9 bp 多态性和+9/+9 bp相比,与骨关节炎的罹患风险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9 bp 等位基因的表达,与骨关节炎的Kellgren-Lawrence分型相关。结果提示缓激肽B2受体基因+9/-9 bp多态性可能成为骨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性筛查的分子标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屈膝肌力及伸膝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功能的变化特征。 方法:纳入2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骨性关节炎组)和20例健康正常人(正常组),应用动态平衡仪进行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包括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稳定性测试:包括完成稳定性测试全部随机目标跟踪的时间,平均方向控制能力和前、后、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8个方向上的控制能力。 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组在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左右方向稳定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 < 0.01),平均方向控制能力、前方控制能力、后方控制能力、左方控制能力、后右方控制能力测试值低于正常组,而完成该测试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 < 0.01)。说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动态平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软无力,综合治疗辅助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目的:用等速肌力测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变化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康复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筛选Ⅱ期及Ⅲ期30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判定膝关节的功能情况,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测定治疗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状况;对Ⅱ期及Ⅲ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最少1个月的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性肌肉收缩运动及口服塞来昔布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测定治疗后的膝关节肌肉功能状况,随访评价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及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 结果与结论:与健侧相比,Ⅱ期及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峰力矩与作功量在60 (°)/s测试及180 (°)/s测试时,患侧肌力明显下降(P < 0.05)。经综合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明显增加(P < 0.05),而标准目测类比量表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 < 0.05),患侧肌力明显增强(P < 0.05);且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肌力与健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综合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膝腘绳肌股四头肌峰力矩比值在60 (°)/s测试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180 (°)/s测试测试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力下降,通过肌肉功能锻练配合有效的止痛、营养关节药物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肌肉力量,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创伤后骨关节炎:又称外伤性骨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前交叉韧带损伤:一般出现在体育运动中,橄榄球、篮球、足球、滑雪等项目尤其多见。除了膝关节与他人碰撞致伤外,78%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为非接触性,常发生于落地、急停及暴力扭转等动作。足球运动中,移位防守以及奔跑中踢球相对危险;篮球运动中,侧跳转身以及单腿落地相对危险;在滑雪运动中滑雪板前端受阻时,膝关节外翻旋转,是较为典型的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机制。 背景:前交叉韧带具有稳定膝关节、限制胫股关节在胫骨前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大多数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不稳的概率增加。创伤后膝骨关节炎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综述前交叉韧带损伤与创伤后膝骨关节炎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创伤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ACL injury,trau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ACL reconstruction,meniscus status,body mass index,cartilage injury,age,graft selection,time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surgery”。共检索到123篇相关文献,6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①半月板状态、体质量指数、软骨损伤、年龄、移植物选择、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因素会对创伤后膝骨关节炎的发展产生影响;②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主要是恢复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的稳定性,该过程的一个长期目标是降低膝关节骨关节炎产生的风险,并维持关节长期处于健康状态;③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伴随半月板损伤需要进行半月板切除也是导致膝骨关节炎的原因,这很可能是由于关节的承受力减弱和关节运动学改变所致。 ORCID: 0000-0001-9413-439X(韩广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渐进性的关节损伤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患者关节疼痛甚至残疾,极大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CT: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 背景:软骨下骨的改变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既往研究主要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由于动物与人存在差异,因而直接在人体关节内获得相关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目的:通过CT技术评价非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板及软骨下骨超微结构的区别,来探讨软骨下骨在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影像科就诊患者中,收集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骨性关节炎组)及30例非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非膝骨性关节炎组)的CT扫描数据,使用MIMICS软件比较2组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下骨板以及软骨下骨小梁超微结构。试验于2016-06-10经郑州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为2016医院伦审第004号。 结果与结论:①与非膝骨性关节炎组相比,膝骨性关节炎组软骨下骨板在外侧部位和内侧部位骨密度都明显增加,孔隙率则出现显著的下降,而软骨下骨板厚度内侧部分较非膝骨性关节炎组显著增厚;②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小梁同样存在明显变化,表现为膝骨性关节炎组内外侧软骨下骨骨小梁厚度较非膝骨性关节炎组均明显增加,同时内侧松质骨分离度也较非膝骨性关节炎组低;膝骨性关节炎组结构模型指数和连接密度值低于非膝骨性关节炎组;③结果表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软骨下骨板及软骨下骨松质骨的改变主要在于超微结构稳态的破坏,这一改变可能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之一。 ORCID: 0000-0002-9805-3084(白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OBJECTIVE: To elaborate the experimental progres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retrieval of PubMed, CNKI, VIP and Wanfang databases was performed to fi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concerning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signaling pathway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ll data were primarily screened to exclude repeated and irrelevant articles. Articles about association between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signal pathway were inclu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51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20 in Chinese and 31 in Englis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elated to knee osteoarthriti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wo aspects: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ndrocytes and the apoptosis of chondrocytes.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related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ndrocytes mainly includ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and Wnt signaling pathway. SDF-1/CXCR4 signaling pathway, TLR4 signaling pathway, and MAPKs signaling pathway are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in chondrocytes. Hippo-YAP signaling pathway and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have a double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chondrocy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