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拟利用241Am-Be中子源设计并建立一套中子辐射照射实验装置。方法 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装置内外中子能谱和γ能谱空间分布数据,研究中子注量等随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镅铍中子装置的数学模型,采用影锥法、平方反比律验证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子输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模拟获得测量点处归一化快中子注量有效剂量约为72.9 pSv/n,光子约为3.04 pSv/γ,光子注量有效剂量与中子注量有效剂量的比值约为4.17%。结论 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镅铍中子源标准装置模型,优化了影锥设计,初步讨论了将影锥转换法用于建立中子源辐射照射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方法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结合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成年重症患者比阿培南18种给药方案治疗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优化给药方案。结果以40%fT>MIC作为目标靶值,当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时,比阿培南所有给药方案PTA<90%;对于大肠埃希菌所有给药方案CFR>90%;针对肺炎克雷伯菌,600 mg q12h、q8h、q6h持续静脉输注,600 mg q8h和q6h 3 h静脉输注给药方案CFR值分别为89.85%、89.70%、89.80%、89.40%、89.73%。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比阿培南300 mg q12h,0.5~1 h静脉滴注方案可用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而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推荐采用600 mg q8h 3 h、600 mg q6h 3 h静脉输注经验性治疗或根据最低抑菌浓度(MIC)制定目标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药房》2019,(17):2394-2398
目的:为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年发布的关于医院的E. coli耐药监测报告,收集全国19所三级甲等医院标示为ICU病区临床分离的E. coli,选取对E. coli耐药率低于40%且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研究对象,拟定模拟给药方案,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对ICU病区"E. coli感染患者"中10 000"例"的临床疗效,以%f T>MIC>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f T>MIC>40%(美罗培南)、fcmax/MIC>10(阿米卡星)为目标阈值,计算"群体患者"达到目标阈值的累积响应百分率(CFR),最佳给药方案要求CFR≥90%。并与临床ICU病区275例病例进行对照。结果:确定了4种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共模拟了16种给药方案,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1种"3.0 g,q8 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种"2.25 g,q6 h""3.375 g,q8 h""3.375 g,q6 h",美罗培南2种"0.5 g,q8 h""1.0 g,q8 h",阿米卡星3种"0.4 g,q24 h""0.6 g,q24 h""0.8 g,q24 h",其CFR均大于90%,均可作为初始给药方案。临床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上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给药方案均可作为ICU患者E. coli感染时的初始经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6.
模型研究方法在药物经济学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可新  李岑  张睿  王倩  石蕊  任艳平 《中国药师》2015,(9):1561-1564
摘 要 目的: 概述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应用到的模型研究方法,为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概述各研究模型在药物经济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我国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案例支持。结论: 各模型研究方法所针对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方向各不相同,通过对文献进行综述,讲述了各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为我国开展高质量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ATE在核医学成像SPECT和PET、光子和质子放射治疗中的蒙特卡洛模拟,并利用GATE平台研究碳纤维床板对光子放疗时剂量的影响。方法:首先模拟运行GATE V6.1提供的三个例子,分别对应于SPECT、PET和RT,其中RT又分为光子治疗和质子治疗。对SPECT和PET模拟中光子的散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比较RT模拟中光子束和质子束在水模体中的能量沉积特性。然后在GATE平台上编程模拟了光子治疗束分别在有碳纤维床板和无床板时射入水模体中,比较并分析这两种情况下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GATE V6.1的三个例子模拟中,SPECT中的未散射光子稳定在36%左右,PET中未散射的真符合计数稳定在44.5%左右,RT模拟中质子相比于光子在深度方向上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而光子在横向方向的剂量分布稍好于质子。在碳纤维床板对光子放疗时剂量影响的模拟中,有碳纤维床板相对于无床板时,水模体的表层剂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GATE能够稳定准确的对核医学成像SPECT和PET及放射治疗过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它可以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临床放射治疗计划以及核医学成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研究提供强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标准给药方案(600 mg/q12h)的利奈唑胺(LIN)静脉治疗中国成人休克患者常见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搜集LIN静脉给药在中国成人休克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及其对常见G+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和其分布频率,分别以24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之比(AUC24h/MIC)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CminSS)作为研究微生物学疗效和临床安全性的目标指数,模拟10 000例次后得到对应目标(AUC24h/MIC ≥80,CminSS<7 mg·L-1)的达标概率(PTA)。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仅当MIC≤2 mg·L-1时方可达满意抗菌活性(PTA=100%),而对肺炎链球菌,均可达满意抗菌活性(PTA=100%);CminSS与协变量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关系,当CminSS <7 mg·L-1时的PTA为6.53%。结论:对于LIN静脉治疗中国成人休克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当MIC≤2 mg·L-1时,标准给药剂量能获得较好抗菌疗效,而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则均可达满意抗菌活性。此类患者标准给药剂量方案下其血小板减少症风险亦较高,必要时应根据临床情况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重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延长输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药效学参数.方法 收集在重症医学科住院且满足入组条件的老年重症患者5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8h)3 h延长输注治疗,于注射开始的0h、0.25 h、0.5h、1h、2h、3h、4h、5h、6h、8h采静脉血2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23℃冰箱中保存备检.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血药浓度,应用noncompartmental模型估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学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患者的治疗·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传统输注(0.5 h)与延长输注(3~4 h)下各MIC值(1~64 μg/ml)的达标概率(PTA),将%fT、MIC≥50%设置为有效药效学目标.结果 哌拉西林的血浆峰浓度、半衰期、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别为(97.64±27.16) mg/L、(2.32±0.81)h、(30.51±15.2)L、(9.27±2.69) L/h.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8h.3h延长输注中,当MIC≤16 μg/ml时.PTA达到或接近100%;MIC=32 ug/ml时,PTA为42.54%.结论 本文描述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老年重症患者的药代学参数,这与已发表文献的结果明显不同.蒙特卡洛模拟显示,老年重症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8h.3h输注可以获得较佳的药效学目标,尤其在MIC≤16μg/ml时.  相似文献   
10.
邓贵新  刘锐锋  刘峰 《中草药》2021,52(4):817-822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院内常见耐药菌血流感染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调查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2020年应用亚胺培南治疗院内常见耐药菌血流感染病例共151例,按照实际给药分为A方案:0.5 g/次,每12小时给药1次(q12h);B方案:0.5 g/次,每8小时给药1次(q8h);C方案:1 g/次,q12h;D方案:1 g/次,q8h;E方案:1 g/次,每6小时给药1次(q6h)。分别进行蒙特卡洛模拟(MCS),计算各方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EA)。结果 5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68.5、68.2、100.4、82.6、93.1,以A方案为参照,余下4种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65.9、845.1、147.2、201.8。结论 C/E最小的B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的抗菌活性较差,并非院内常见耐药菌血流感染最理想的方案,应结合临床耐药菌种选择给药方案。D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效果优于C方案和E方案,且更多给药频次的E方案并未体现出更高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