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6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486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024篇
口腔科学   290篇
临床医学   1864篇
内科学   81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33篇
特种医学   22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02篇
综合类   4172篇
预防医学   880篇
眼科学   2279篇
药学   808篇
  18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616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823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694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且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相似的胚胎起源和生理特征,眼科检查可提供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能够精确地测量视网膜各个组织层面的厚度,以评估视网膜的退行性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从而更直观地检测视网膜血管的变化,间接地反映脑神经元和血管的病理特征。就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及OCTA测量视网膜血流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评估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 OSMS)在胸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放疗患者40例共160例次放疗摆位(首次放疗摆位不计)。将160例次摆位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次摆位以体表激光线标记为准进行摆位,然后行Cone beam CT(CBCT)扫描,经图像配准之后得出并记录六维摆位偏差;实验组80例次摆位在首次治疗摆位时以CBCT为基准获取OSMS体表图像(VRT)作为参考图像,在后续摆位时以VRT为准进行OSMS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经过图像在线配准后得出并记录六个维度摆位偏差。对比并分析两组摆位的系统偏差、随机偏差、最大偏差、残余误差率以及摆位时间。结果:对照组六维摆位偏差分别为0.11±0.21cm(Vrt)、0.04±0.25cm(Lat)、0.1±0.28cm(Lng)、0.2±1.25deg(Roll)、0.14±0.88deg(Pitch)、-0.12±1.04(Rtn);实验组的摆位偏差分别为0.01±0.17cm(Vrt)、0.03±0.12cm(Lat)、0.02±0.11cm(Lng)、-0.04±0.79deg(Roll)、0.21±0.66deg(Pitch)、0.23±0.63(Rtn)。对照组最大摆位偏差为0.5/-0.5cm(Vrt)、1.0/-0.7cm(Lat)、0.8/-0.4cm(Lng)、3.4/-3.4deg(Roll)、1.9/-2.2deg(Pitch)、2.4/-2.5deg(Rtn);而实验组分别为0.24/-0.3cm(Vrt)、0.3/-0.32cm(Lat)、0.26/-0.36cm(Lng)、2.5/-2.0deg(Roll)、1.9/-1.7deg(Pitch)、1.4/-2.7deg(Rtn)。残余误差率由7.5%降为0。实验组所需平均摆位时间比对照组长约2分钟。结论:将OSMS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放疗之中能够改善系统偏差、随机偏差、最大偏差和残余摆位误差率,并且增加的治疗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 μm、1000 μm、1500 μm、2000 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 μm至2000 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频域成像技术搭建的成像系统检测多种皮肤病组织的光学参数和生理参数信息,并对比分析讨论不同类型的皮肤病与光学参数、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病变皮肤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在光学参数、生理参数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为临床医生对皮肤病诊治提供一种新颖、可靠、科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期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Deauville五分法(Deauville five-point scale,5-PS)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缩减率(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variation,△SUVmax)两种图像判读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DLBCL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计算并采用χ2检验比较5-PS和△SUVmax对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结果:5-PS和△SUVmax分别以4分、86%进行分组。5-PS<4分组、△SUVmax≥86%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5-PS≥4分组、△SUVmax<86%组的患者(P<0.05)。△SUVmax与5-PS对患者PFS和OS均有影响,较高的阴性预测值(89.4%,93.6%;76.1%,85.9%),较低的阳性预测值(48.9%,31.9%;47.8%,34.8%),并且△SUVmax对于患者的敏感性优于5-PS(82.1%,83.3%vs.39.3%,44.4%)。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P=0.007)、△SUVmax(P<0.001)、5-PS(P=0.014)及基线全身肿瘤代谢体积(total metabolic tumor volume,TMTV)(P=0.001)与PFS相关,△SUVmax(P=0.014)、5-PS(P=0.033)、TMTV(P=0.004)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MTV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5),△SUVmax和TMTV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20),并且△SUVmax<86%且高水平TMTV患者较低TMTV患者的PFS明显缩短(P=0.001)。结论:5-PS和△SUVmax均能初步评估DLBCL患者预后,但△SUVmax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并且联合基线TMTV可以对DLBCL患者进行再次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moTherapy QualityAssurance(TQA)数据趋势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系统输出的 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HT系统近3年内TQA各个模块的参数和数据趋势,探讨其与HT系统的静态输出剂量和 输出能量(D20/D10)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楔形阶梯静态模块的z轴偏移参数与HT的静态输出剂量的相关性最强(r=0.883, P<0.01)。基本剂量测定模块的出口检测器平整度值对能量变化最敏感(r=0.902),其次是楔形阶梯静态模块的能量差异 (r=0.897)和楔形阶梯螺旋模块的能量差异(r=0.852),灵敏度分别为2.3×10-4、3.1×10-4和5.7×10-4。结论:TQA有助于用户 追踪HT输出剂量和能量变化,及早进行必要的机器维护或剂量校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2,(4):F0003-F0003
本刊为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编的激光医学专业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是激光医学临床与基础,光生物医学和医用光/激光设备与技术研究工作者,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及理科、工科领域,本刊办刊宗旨是推广与激光医学及光生物医学有关的科研和技术成果,为提高我国该领域技术水平服务。本刊自1994年起被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