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取静脉血,测生化指标,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大鼠在高糖高脂饮食饲养16周后,与基础饲料组相比,血糖、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同时糖酵解产物丙酮酸降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及琥珀酸减少,尿酸增加,脂肪酸、氨基酸代谢异常。结论 高糖高脂饮食干预后,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显著变化,对探讨饮食导致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典型的代谢性疾病,其危害主要来自高发的并发症,并最终导致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糖尿病确切机制仍然未知,也未见有效的根治方法,故预防成为重中之重.代谢组学作为一种能够识别和测量生物体整体代谢变化的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糖尿病的相关研究中,并显现出在疾病防治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Chronic arsenicosis induced by excessive arsenic intake can cause damages to multi-organ systems, skin cancer and various internal cancers. However, the key metabolic changes and biomarkers which can reflect these changes remain unclear resulting in a lack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chronic arsenic exposure on the metabolism of organism, and find the metabolites changes by using metabolomic techniques. Thir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arsenite was administered in water, and the doses were 0, 10, and 50 mg/L, respectively. The exposure lasted for 6 months. The endogenous metabolite profile of serum was investigated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enabled clusters to be visualized. Nine serum principal metabolites contributing to the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which were CPA (18:2(9Z,12Z)/0:0), LysoPC (14:0), LysoPC (18:4 (6Z,9Z,12Z,15Z)), LysoPC (P-18:0), l-palmitoylcarnitine, LysoPC (20:2(11Z,14Z)) in positive ESI mode and deoxygcholylglycine, LysoPE (0:0/20:2(11Z,14Z)), 15(S)-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 in negative ESI. These changes of metabolites in rats suggested the changed metabolism in rats exposed to arsenic. These findings may further aid diagnose and serve as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f arsenicosis.  相似文献   
5.
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Ⅰ):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利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方法:以生物核磁共振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雷公藤甲素口服给药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给药后,尿样中甘氨酸、醋酸盐、甜菜碱以及丙酮水平显著上升,分别显示首先是肾脏皮层S1受损伤,然后肾乳头受损伤,最后肾脏皮层S3段受到损伤。主成分分析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与雷公藤甲素对肾脏造成损害作用密切相关。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迅速、简便地分析雷公藤甲素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6.
Ⅲ期慢性肾病肾阳虚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尿液代谢组学的角度研究慢性肾病Ⅲ期肾阳虚证患者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病Ⅲ期患者60例(其中肾阳虚者30例,非肾阳虚者30例)及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运用代谢组学指纹谱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代谢主成分得分值的空间分布表明肾阳虚、非肾阳虚和正常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R2X=0.807>0,充分说明从代谢水平上可以明显观察到慢性肾病Ⅲ期与正常样本的代谢模式差异.在PC1维上的明显分离,R2Y=0.949>0.Q2Y=0.787>0,显示代谢水平上慢性肾病Ⅲ期与正常样本的代谢模式差异非常显著,建立的预测能力也很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别肾阳虚和非肾阳虚两组病人,R2Y=0.699>0,但是建立的预测能力也很弱,Q2Y=-0.607<0.导致这种预测能力下降可能和肾阳虚和非肾阳虚两组病人都是慢性肾病有关.25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过标准品鉴定差异性物质的关键代谢成分分别是丙氨酸、胺基丙二酸二乙酯、脯氨酸、柠檬酸、马尿酸和组胺等物质,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代谢途径,能够很好地区分阳虚与非阳虚的差异性,是分析肾阳虚证的良好手段.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阳虚与非阳虚的差异性,是分析肾阳虚证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血清蛋白质组与尿代谢物组协同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血清蛋白质组和尿代谢物组协同分析乳腺癌诊断方法。方法 用双向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技术对7份正常人与14份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尿代谢物组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差异蛋白和代谢组模式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M5呈高表达状态,尿中乳清酸核苷、1-甲酰化腺苷、S-腺苷-L-蛋氨酸及N^2-甲酰化鸟苷等4种核苷代谢物组成模式异常。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液内化学物质与正常人相比具有特异性模式差异。经肿瘤蛋白质组与代谢物组协同研究,有望建立肿瘤早期诊断新方法,进行肿瘤发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NMR法研究小鼠乳腺癌(Balb-c/EMT-6)不同生长周期中血清的代谢组学,寻找可能与肿瘤生长代谢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采集小鼠血清中代谢组分的NMR谱,对比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组(1~4周)与正常对照组代谢成分的变化,经绿原酸(CHA)治疗两周组的代谢物变化验证,结合PLS-DA模式识别分析,寻找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正常组与肿瘤生长组有明显的分离,肿瘤生长组中各周期组之间相互分离。两周CHA治疗组与正常组接近,但与肿瘤组明显分离。与正常组比较,肿瘤组的乳酸、乙酸和胆碱随肿瘤生长呈增加趋势,柠檬酸和肌酸的递增趋势较弱,而葡萄糖和脂蛋白(VLDL/LDL)随肿瘤生长有所减小。两周CHA治疗组与同期的肿瘤组比较,代谢关联组分发生明显变化(乳酸、胆碱和乙酸的量有所下降),与正常组基本接近。结论通过PLS-DA法提取出的乳酸、乙酸、胆碱等代谢组分与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水平.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2、4、6、8周收集大鼠尿液,采用氯甲酸乙酯(ECF)衍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检测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大鼠FBG持续升高,FFA、TG、TC明显升高,血清INS含量明显降低;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代谢谱与对照组完全区分,并随时同变化逐渐偏离;比较两组差异,从差异变量中鉴定出10个生物学标记物.结论 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STZ造模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发生明显变化,尿液代谢组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大鼠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