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层瘤又叫肺胚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1笔者近期诊断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神经嵴细胞在脊椎动物颌面部发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衍生物包括牙齿及牙周组织、骨及衍生物、鳃弓神经节等。近来大量研究发现,颅神经嵴细胞在鳃弓模式形成中并非起决定性作用,而鳃弓的发育是颅神经嵴和内胚层交互作用的结果,内胚层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可以认为对颅神经嵴在鳃弓发育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肺胚层瘤1例     
柏青杨  兴桂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5,16(4):299-299,305,F003
胚层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我们发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ctivin A、WNT通路激活剂、BMP4以及bFGF信号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向限定性内胚层(DE)分化的影响。方法基于胚胎干细胞(ESCs)或多潜能干细胞(iPS)向DE分化的诱导体系,建立并优化hADSCs向DE细胞分化的诱导体系。在hADSCs向DE诱导体系中,分别比较不同浓度的activin A、Chir99021替代Wnt3a、添加/去除bFGF以及BMP4等对分化效率的影响。用RT-qPCR检测诱导前后限定性内胚层标志基因FOXA2和SOX17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OXA2和SOX17蛋白水平;用免疫荧光检测FOXA2和SOX17的表达,鉴定DE分化。结果与ESCs或iPS向DE分化的诱导体系相比,低浓度的activin A,GSK3抑制剂Chir99021替代Wnt3a,去除BMP信号和bFGF信号的诱导方案可以明显促进hADSCs向DE分化的影响(P0.01)。结论 hADSCs向DE分化与hESC/hiPS相比,需要激活不同信号通路,因此最适诱导体系不同。  相似文献   
5.
8~16岁苗族学生体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广西苗族中小学生体型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8~16岁苗族学生体型进行研究。结果:(1)苗族平均体型男生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1.9-4.1-2.3),女生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8-3.8-2.0);(2)苗族男生8~16岁间随着年龄增加,中、外因子值明显增加,内因子值略有减少;(3)苗族女生自10~岁起,随着年龄增加外因子值减少,内、中因子值明显增加,15~16岁有所回落;(4)苗族学生男、女之间体型除8、9~岁组外,其余年龄组差异显著;苗族男生体型分布较集中。女生体型分布较分散。结论:与其他民族比较,苗族学生身材矮小,皮下脂肪少。  相似文献   
6.
Nodal作为转化生长因子母(TGF-13)家族重要成员在维持人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和诱导胚胎组织形成完整体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发现Nodal信号在人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进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其还参与包括前列腺癌、睾丸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肝癌、胰腺癌等肿瘤的发生机制,但是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探索Nodal信号在人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于更加深入了解人类胚胎发育学及为肿瘤发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小鼠成牙关键基因,并验证关键基因对羊膜上皮细胞(WISH)成牙诱导分化的能力。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骨形成蛋白4(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音猬因子(SHH)、淋巴增强因子(LEF1)4种分子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早期牙胚发育过程〔小鼠胚胎发育第10.5天(E10.5)、E11.5、E14.5〕中的时空差异化表达,筛选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非牙源性上皮WISH成骨诱导培养3周,采用茜素红(ALZ)染色与RT-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观察骨向分化能力;通过胚层重组实验进行组织重组,将BMP4蛋白加入重组组织块,并移植于小鼠肾被膜下,观察验证关键基因的蛋白能否诱导非牙源性上皮成牙分化。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和RT-qPCR结果证实E10.5胎鼠BMP4蛋白和基因在第一、第二腮弓上皮存在差异性表达,且从E10.5~E14.5其表达与成牙能力从上皮向间充质的转移一致;FGF8蛋白和基因虽在第一、第二腮弓上皮存在差异性表达,但其表达与成牙能力的转移不一致;LEF1、SHH蛋白和基因在第一、二腮弓上皮不存在差异表达,且与成牙能力的转移不一致,因此,筛选出BMP4基因为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WISH成骨诱导3周,ALZ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RT-qPCR检测ALP mRNA表达升高;胚层重组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外源性的BMP4蛋白可使第二腮弓间充质分别与第二腮弓上皮及WISH均有牙齿样结构形成。  结论  BMP4、FGF8、SHH、LEF1的蛋白和基因在小鼠牙胚早期发育过程中呈时空特异性表达;BMP4的蛋白和基因在第一、二腮弓上皮差异表达,且其蛋白可使与第二腮弓间充质重组的非牙源性上皮获得成牙能力。BMP4为可能的成牙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64层螺旋CT(MS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卵黄囊瘤儿童的临床、病理、MSCT及多平面重建资料。术前均行盆腔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34例中,女性21例,男性13例;患儿年龄3个月至7岁3个月,平均(18±15)个月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骶尾部肿块以及腹痛。33例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1例(占2.9%)AFP值为2.2 ng/mL。34例患儿中,18例来源于盆腔腹膜腔内,16例位于腹膜腔外向骶尾部生长,其中9例主体部分位于盆腔,7例主体部分位于骶尾部。MSCT均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肿块最大径为2.8~10.7 cm。AFP值与肿块大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盆腔卵黄囊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与血供,结合血清AFP检查,有利于盆腔卵黄囊瘤的正确诊断、制订术前手术方案及判断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患者男,25岁,因咳嗽、胸闷15d入院,咳白色泡沫样痰,无发热、畏寒及呼吸困难,无明显消瘦,自觉乏力,饮食差,疑似结核性胸腔积液,抽出血性胸水700ml。体格检查:胸廓对称,右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右胸下部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正常,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未触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9×109/L,癌胚抗原9.27ng/ml,CA125161.30U/ml,CA19-9<0.600U/ml,神经角质烯醇化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诊断睾丸卵黄囊瘤I期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改进其诊治方案,提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2年至2011年收治临床小儿睾丸卵黄囊瘤I期25例忠儿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监测AFP、腹部超声及胸片等,随访其预后。结果临床表现均为患侧无痛性睾丸增大,质硬,AFP值增高,具体数值为135.68-15874.00ng/ml,超声(或CT)未见腹膜后及盆腔转移灶及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均为I期,给予精索高位离断瘤睾切除术,术后定期监测AFP、胸片、腹部超声(或CT)。入组睾丸卵黄囊瘤I期25例患儿获随访17例,随访率为68%。17例随访患儿中16例健康存活,其中术后4周AFP降至正常者ll例,术后6周AFP降至正常者3例,术后6周AFP降低后再次升高,化疗后健康存活者2例:另1例术后4周AFP仍明显高于正常,CT提示腹膜后转移,最终放弃治疗者。结论d,JL睾丸卵黄囊瘤多因无痛性肿块就诊,肿块质硬,较对侧增大明显,较容易早期发现,结合AFP明显增高、胸片及腹部超声(或CT)等,临床分期多为I期,手术方案为高位精索离断瘤睾切除术即可,无需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及常规化疗。术后需定期复查AFP、胸片、腹部超声等,对于术后4周AFP尚未降至正常且未及明显转移征象患儿可暂缓化疗,2周后再次复查AFP,对于术后6周AFP仍未降至正常的高危患儿需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