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7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309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473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1510篇
内科学   94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446篇
特种医学   7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295篇
综合类   3877篇
预防医学   413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1065篇
  21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620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700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B组,各37例。对B组行经眉弓眶上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A组行经额外侧前颅底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肿瘤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FACT-Cog评分高于术前,A组高于B组(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低于B组[27.03%(10/37)](P<0.05)。结论与经眉弓眶上入路显微镜手术相比,经额外侧前颅底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特征与脑膜瘤患者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00例脑膜瘤手术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具有侵袭性、肿瘤形状、有无神经血管包绕、增强程度、水肿情况、肿瘤边界,筛选出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并发症和死亡的因素,然后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袭性、肿瘤形状和肿瘤边界是影响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神经血管包绕和肿瘤增强程度是影响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膜瘤的术前影像特别是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袭性和神经血管包绕4个主要因素可较客观和准确地判断及评估脑膜瘤的肿瘤残留程度、并发症和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8-10间应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例胸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应用单孔胸腔镜行手术治疗,无中转紧急插管或增加辅助切口。其中,自发性气胸20例,肺结核球1例,肺炎性假瘤2例,胸腺瘤1例。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35.5 min。失血量10~50 mL,平均20.2 mL。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1~4 d,平均2.5 d。术后随访5~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 NTP)连续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比较椎旁组与静脉组治疗9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al score of pain, NR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疼痛及手术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病人术后腰腿功能改善程度,病人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RS,JOA,ODI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1)。出院1月随访,椎旁组NRS,JOA及PHQ-9评分改善好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6月,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TP连续椎旁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在早期对于疼痛、腰椎功能和情绪改善方面疗效优于静脉用药,而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砂粒体型脑膜瘤(PM)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方法分析1例P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文献复习。结果 PM因生长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在影像资料完善的情况下,其易与骨瘤造成误诊。结论钙化是PM的主要成分,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仍需继续探讨,目前病理特征是诊断PM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椎旁神经阻滞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5例采用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肺部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22例)与硬膜外麻醉组(23例)。麻醉诱导前,椎旁神经阻滞组均于超声引导下阻滞胸3~6棘突旁神经根;硬膜外麻醉组均于胸6~7或7~8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出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7.22±2.20)min比(18.80±5.06)min]、下床活动时间[(11.45±3.01)h比(21.90±4.61)h]、带管时间[(2.77±0.81)d比(5.47±1.31)d]、出院时间[(3.68±0.84)d比(6.17±1.03)d]均缩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74、-8.763、-8.282、-7.594,均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有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存在手术禁忌证的体积较大或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膜瘤患者的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疗效。方法 80例脑膜瘤患者,其中61例患者接受剂量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7~11 Gy,40%~50%的等剂量线; 19例患者接受体积分割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单次周边剂量为8~14 Gy,40%~50%的等剂量线。分阶段治疗的时间间隔为3~17个月,平均(9. 1±3. 1)个月。治疗后随访时间为6~72个月,平均(36. 5±7. 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两个阶段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患者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5. 27±19. 13)%、(24. 98±19. 82)%、(30. 49±17. 64)%和(32. 12±16. 55)%。结论 对于体积较大或邻近重要结构的脑膜瘤采用分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案为存在开颅手术禁忌证的脑膜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胸腔镜下肺叶切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G组),术毕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U组),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E组),手术结束关胸前外科医师直视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术毕启动静脉镇痛泵行PCIA。记录完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直视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记录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咳嗽时VAS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节段;记录术后48 h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Ricker躁动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U组比较,E组完成胸椎旁神经阻滞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 <0.05),而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