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04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87篇
综合类   340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6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磷和维生素D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59例MHD患者(血透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全段FGF-23测定,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水平。血透组患者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 结果 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23±123.55)比(28.72±11.49) ng/L,P < 0.01],而血清1,25(OH)2Vit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25±8.73)比(42.24±12.45) μg/L,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透组血清FGF-23水平与血清P、Scr、Ca、iPTH及透析疗程时间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清1,25(OH)2VitD水平和年龄呈负相关(P < 0.05);而与性别、血压、血清Alb、Hb、BUN等指标无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的主要变量,5者组成的模型解释了总变异的约62%(R2=0.623,P < 0.01)。 结论 MHD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明显增高,而1,25(OH)2VitD水平明显降低。FGF-23的调控是由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P、Ca、Scr、iPTH和1,25(OH)2VitD是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MHD患者98例,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47例)和中老年组(5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青年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47例青年患者中有30例(63.8%)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分别为61.7%、38.3%和34.0%。(2)青年组患者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86.2%,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13.8%,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无心脏病变青年MHD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Kt/V、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是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血红蛋白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青年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钠素(BNP)与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203例CKD非透析患者与16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全血BNP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M(范围):54.40(15.10~ 173.00) ng/L比9.35(7.35~15.00) ng/L,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BN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等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左室肥厚或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是影响BNP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非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于每一位需要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来说,血管通路受阻是一道需要逾越的障碍,动静脉内瘘通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维持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和使用,可能会导致内瘘的阻塞,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降低或避免阻塞的发生,操作者的作用尤其重要。我院自1994年11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 (CHD)技术的进步 ,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接受 CHD治疗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复杂多变 ,临床 CHD处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分析老年 CHD的死亡原因 ,对进一步评价老年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和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2~ 2 0 0 3年在我院进行 CHD治疗的老年终末期肾脏病 4 1例 ,年龄 6 5~ 78岁 ,平均 (6 8.3± 2 .3)岁 ,男 2 5例 ,女 16例。病因分别为 :糖尿病肾病 19例 ,占 4 6 .34% (19/4 1) ,慢性肾小球肾炎 9例 ,占 2 1.95 % (9/4 1) ,高血压肾病 5例…  相似文献   
9.
10.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流量不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爱萍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96-96,98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正常进行的保证.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危险性较低,在临床上使用广泛[1],但流量不足是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