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62篇
  免费   5837篇
  国内免费   4247篇
耳鼻咽喉   451篇
儿科学   826篇
妇产科学   673篇
基础医学   4503篇
口腔科学   592篇
临床医学   30144篇
内科学   8685篇
皮肤病学   622篇
神经病学   2329篇
特种医学   25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1篇
外科学   5635篇
综合类   49073篇
预防医学   24487篇
眼科学   726篇
药学   30002篇
  304篇
中国医学   20373篇
肿瘤学   2819篇
  2024年   923篇
  2023年   3137篇
  2022年   2919篇
  2021年   3925篇
  2020年   4404篇
  2019年   4725篇
  2018年   2110篇
  2017年   5327篇
  2016年   5590篇
  2015年   6369篇
  2014年   12502篇
  2013年   11080篇
  2012年   12879篇
  2011年   12146篇
  2010年   10485篇
  2009年   9371篇
  2008年   14607篇
  2007年   10643篇
  2006年   7763篇
  2005年   9400篇
  2004年   7296篇
  2003年   6095篇
  2002年   4779篇
  2001年   3107篇
  2000年   2505篇
  1999年   1767篇
  1998年   1519篇
  1997年   1216篇
  1996年   1168篇
  1995年   1091篇
  1994年   791篇
  1993年   494篇
  1992年   461篇
  1991年   497篇
  1990年   497篇
  1989年   490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白鲜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白鲜皮治疗皮肤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白鲜皮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通过利用SwissADME数据库对白鲜皮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筛选主要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得到白鲜皮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白鲜皮中共分析鉴定了12种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4种潜在活性成分,可作用于48个关键靶点和14条主要通路。结论 采用L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白鲜皮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做作用靶点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5.
杜玫洁  黄素芳  熊杰  储备 《护理学杂志》2022,27(10):110-113
以过渡期护理内涵为基础对文献进行干预措施内容提取,以干预时间点为标准对ICU转科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过渡期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干预前准备、转科前干预、转科中干预、转科后干预,并总结护理干预效果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具体参考,推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小腿下端1/3部位,多见于内踝、足靴区及胫前,病程较长,愈合较为缓慢,且表现出反复发作特点,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除积极治疗之外,对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护理也至关重要。随着伤口护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伤口的护理。文章就近年来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特点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方案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152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其焦虑发生率为29(38.17%)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47(61.83%),对照组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发生率为44(57.90%)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32(42.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采取护理干预方案,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而且有利于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行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所具备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在2013年3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当中择取5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25),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急诊救治措施,对实验组行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急诊室当中的滞留时长、接受检查的时间、入院到接受手术的时长三项急救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行以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当中的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急诊室的工作效率,令患者尽早接受急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加减结合护理干预促进妇科腹部术后使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妇科腹部手术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西医配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承气汤加减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2组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及患者医护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明显(P 0. 05);观察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医护总满意度(96. 77%)明显高于对照组(58. 06%)(P 0. 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小承气汤加减结合综合护理方法,对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的缩短,效果明显,最终对于加快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15-121
目的:对川产道地药材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及其习用品粗齿铁线莲、混伪品小蓑衣藤的利尿效果和生药学(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对比,为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规范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氢氯噻嗪0.03 g/kg组、小木通20 g/kg组、小木通10 g/kg组、绣球藤20 g/kg组、绣球藤10 g/kg组、粗齿铁线莲20 g/kg组、粗齿铁线莲10 g/kg组、小蓑衣藤20 g/kg组和小蓑衣藤10 g/kg组,每组10只。按50 ml/kg剂量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按预定剂量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水,观察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及其习用品粗齿铁线莲、混伪品小蓑衣藤的利尿效果;采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及其习用品粗齿铁线莲、混伪品小蓑衣藤的外观形态、性状及微形态进行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进行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与习用品、混伪品特征峰比对。结果:利尿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氢氯噻嗪0.03 g/kg组小鼠4 h内总尿量显著升高(P<0.01),粗齿铁线莲20 g/kg组、小木通20 g/kg组、小蓑衣藤20 g/kg组和绣球藤10 g/kg组小鼠4 h内总尿量与氢氯噻嗪0.03 g/kg组接近(P<0.01);与氢氯噻嗪0.03 g/kg组比较,绣球藤20 g/kg组小鼠4 h内总尿量显著升高(P<0.01)。生药学实验表明粗齿铁线莲和小蓑衣藤在植物形态、性状和显微形态方面与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具有明显差异,化学成分非常相似。结论: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习用混伪品粗齿铁线莲、小蓑衣藤与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的药效相近,整体形态易于鉴别,主要化学成分相似,习用品可以替代川木通(小木通、绣球藤)使用,而小衰衣藤在药材资源匮乏的时候,可以考虑作为潜在的川木通资源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