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6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2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原因,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与溶拴距发病时间的关系,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成冠状动脉再通组22例,未通组18例,通过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形成、LVEF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6~12小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室壁瘤再通组占4.5%(1/22),未通组占22%(4/16);溶拴距发病时间<6小时再通组占47.5%(19/40),6~12小时再通组占7.5%(3/40);LVEF再能组0.61±0.11,未通组0.45±0.11;各种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室壁瘤的产生及LVEF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成功与否有关,血管再通的效果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不同左心室成形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左心室成形方法,对改进的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技术和传统的线性缝合技术进行近、远期疗效对比。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4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中左心室成形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89例,采用传统的线性缝合成形技术;改良术式组:59例,采用改良的心内膜环缩成形技术,旷置梗死的心肌组织,再缝合环缩后的切口。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术死亡5例(3.4%),其中传统术式组4例,改良术式组1例(P=0.32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和心室颤动。随访134例(93.7%),随访时间51.4±27.0月。远期死亡21例,术后早期心功能Ⅲ级以上是影响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0)。改良术式组5年和8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91.6%vs.76.3%,P=0.040;91.6%vs.61.4%,P=0.000)。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较术前改善和升高(P<0.05),改良术式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00),但随访30个月时有重新增大的趋势(P=0.046)。传统术式组随访30个月时LVEDD扩大比率明显高于改良术式组(38.8%vs.16.7%,P=0.030)。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的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保持适当的左心室形态和容积是手术的关键。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其远期结果优于线性缝合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心肌梗死后室壁瘤致死的危险因素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壁瘤是透壁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8%~38%。本文通过对32例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而致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便在护理上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15例心肌梗塞后形成的室壁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室壁瘤均位于心尖和前外侧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占53.3%,单支病变占46.7%,前降支病变占93%,胸前导联持续性S—T段抬高占80%,20%S—T段正常。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诊断室壁瘤初步临床观察王国桢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室壁瘤/诊断左室室壁瘤(An)是心肌梗塞后严重的开发症,是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1991年6月~1992年9月我们应用SPECT对34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核素心室造影及心肌瘤注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真性、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19841998 年本院全组真性或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手术39 例,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 检查、术中所见几方面进行比较,对全部31 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假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 检查、术中所见等均可确立。术前诊断主要手段是UCG。术中所见最后确定真性和假性膜部瘤,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全部手术治疗无死亡,无合并症。术后对31 例假性膜部瘤患者随访6 ~15 年(平均11.6 年),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全部恢复正常人生活。结论:(1)术前、术中鉴别出假性膜部瘤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2) 对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其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室壁瘤手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对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共计54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早期(术后2-3周)、随访期[(18.2±2.3)个月]观察左室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异常情况。结果AMI后室壁瘤手术治疗同时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术后早期LVDD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LVE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后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LVDD、LVEF术后早期均比术前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随访期结果与术前相比,LVEF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室壁瘤手术能明显减少AMI后晚期的左室重构,因而能减少AMI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为一例晚期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巨大室壁瘤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