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8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29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895篇
药学   29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urpose: To study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cataract in HIV+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2 HIV+ patients, 11 with uveitis/retinitis before surgery and 21 without, mean follow-up 44.9 ± 36.6 months, and 114 HIV- patients, 57 with uveitis/retinitis before surgery and 57 without, were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Results: Visual acuity improved in all HIV+ patients (p < 0.001), who were younger (p = 0.01) and more frequently males (p = 0.027). HIV+ patients with uveitis prior surgery improved less (p = 0.046) than HIV- (p < 0.001); their 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ion was similar to baseline. Male sex (p = 0.005), younger age (p < 0.001), dyslipidaemia (p = 0.058), HBV+ (p = 0.037), and unilateral cataract (p = 0.001) were more frequent in HIV+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but they showed the same postoperative course as HIV- patients.

Conclusion: Cataract surgery in HIV+ patients is safe and effective. Uveitis prior to surger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Systemic comorbidities are more frequent in HIV+ patients with senile cataract than in HIV- subjects.  相似文献   

2.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ate and onset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phacoemulsific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sixty-two eyes of 145 patients with uveitis who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between 2006 and 2009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surgical record review. Fifty-nine eyes of 46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Hazard ratio (HR) and Kaplan-Meier survival probability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class of uveitis. Results: Macular edema (ME) resulted to be associated to chronic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r?=?0.6; p?=?0.00) and mostly related to patients who presented more than one postoperative relapse/year (r?=?0.2; p?=?0.02). Fuchs uveitis resulted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HR 3.36 IC95%1.0-10.5; p?=?0.03). Hypotony and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were detected in the anterior uveitis group (0.02 EY). Conclusion: The HR to develop ME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hronic anterior uveitis. PCO and elevated IOP are most frequent in Fuchs uveitis.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result was good among all the uveitis groups.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123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2004年3月9日至2004年5月13日“健康快车”短期为大批量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免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123例(113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二种术式的术后反应、并并症、术后视力、以及术后用药情况。结论本组病例术后三天脱盲率90.5%,脱残率70.68%,透明角膜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术后反应重,易发生伤口裂开虹膜嵌顿,不宜采用。白内障术后勿需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和屈光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患者角膜地形图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 对2 0 0 0年~ 2 0 0 1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 136例 (15 1只眼 )患者术前、术后随访一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1、3、6、12月术眼的球镜、散光、角膜地形图曲率和散光 sim k值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 ;术后 1~ 12月视力和屈光状态稳定 (方差分析 P >0 .0 5 )。术后 6月平均视力为 0 .5 9± 0 .2 3,矫正视力为 0 .82± 0 .19,术后 6月 ,球镜为 (-0 .2 4± 0 .88) D,散光为 (- 0 .5 6± 1.0 1) D,在± 1.0 D之内球镜和散光眼分别为 84.0 %和 6 4.0 % ,≥ 0 .5和≥ 0 .8的视力分别为 70 .0 %和 2 8.0 % ,≥ 0 .5和≥ 0 .8的矫正视力分别为 94.0 %和 72 .0 %。≥ 0 .5和≥ 0 .8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的平均百分率分别由 6 1.96 %和 2 3.49%提高到配镜矫正后的 92 .35 %和 6 3.0 9%。结论 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形态和屈光状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视力。由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无调节功能和测量误差 ,目前部分患者需要配戴较低度数的眼镜矫正远或近视力 ,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方法 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5例 (15只眼 ) ,经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 ,然后垂直剪开切口一侧 ,使之呈三角形巩膜瓣 ,在同一切口进行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结果 手术后随访 3~ 6月 ,矫正视力≥ 0 .5者 9例 ,6例视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平均眼压 (14.2 1± 2 .74) mm Hg,14例为 、 型功能滤泡。结论 在同一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36例(336只眼)Ⅳ级以上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晶状体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3天视力在0.5以上分别为240只眼(71.4%)、265只眼(78.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晶状体摘除治疗Ⅳ级以上核白内障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小,并且视力恢复快,费用低。手术技巧的提高可避免或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外伤性白人障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3.91%,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82.61%,矫正视力≥0.6者占91.30%,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75±1.00D,术后3个月为1.25±0.75D,分别小于10-12mm大切口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 (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 ,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晶状体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裂隙灯下显微镜混浊改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结论 :自身免疫性晶状体损伤 ,进而造成晶状体组织内相关酶代谢异常是AIC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是否可以溶解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撕下的前囊膜,对半切开,一半立即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中。另一半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 1500IU透明质酸酶中。分别放置5、1O、15min,然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送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置于平衡液中5、10、15min的前囊膜,囊膜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完整;而置于透明质酸酶中5,10、15min的前囊膜,其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缝隙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晶状体囊膜上的上皮细胞易于被清除。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手术结膜囊及房水细菌培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结膜囊、房水污染与眼内炎的关系。方法 对 74例 80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结膜囊及房水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6 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 ,细菌培养阳性者 18株 ,平均培养阳性率为 11.3%。房水为 8株 ,检出率为 10 .0 % ;结膜囊为 10株 ,检出率为 12 .5 %。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11 18) ,其中 3眼结膜囊及房水检出同一菌株。检出阳性的 15眼无 1例发展成眼内炎。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有少量细菌 ,虽不致发生眼内炎 ,但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