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治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方法:将122例因殆面磨耗有牙本质过敏症状老年人的232颗牙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氟化钠甘油进行治疗,实验组用氟保护漆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即刻、1个月、3个月,分别为98.27%、95.69%、93.97%,对照组分别为70.69%、65.52%、48.2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保护漆用于老年人后牙[牙合]面磨耗牙本质过敏症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文档校验、存储、注册、解析等服务在技术上的实现。在充分考虑文档存储、注册和解析等服务使用场景和流程的情况下,利用Xnode分布式技术框架,提供多任务、多线程并发机制;利用MQ和JMS消息,提供异步机制和触发模式相结合的处理方式。Xnode和MQ的结合使用,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性和对数据库的读写频率,同时大大提升了海量数据的并发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监测氮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的危险性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间因ACS入住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因素与ACS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1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平均年龄(61.62±10.45)岁,男性61例(61%),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83(83%)例和17(17%)例.与存活组相比,年龄、性别、高血压史、NT-proBNP、TnIUItra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2-1.05, P<0.01)、性别即男性所占比例(OR=1.04,95% CI:1.01-1.06,P<0.01)、高血压史(OR=1.05,95%CI:1.03-1.08,P<0.01)、NT-proBNP(OR=1.17,95% CI:1.12-1.24, P<0.01)、TnIUItra (OR=1.11,95% CI:1.07-1.14, P<0.01)与ACS患者死亡有显著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检验NT-proBNP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1,95%CI:0.798-0.812).结论NT-proBNP升高将显著增加ACS患者死亡风险,可作为ACS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双向提问教学模式"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法:以某大学附属医院口腔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向提问教学模式"(实验组)和传统PBL教学模式(对照组)的比较研究,通过笔试和操作进行考核评价,以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双向提问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口腔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比传统PBL教学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84例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52例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川芎嗪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连用2周;32例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5.6%,经Ridit分析,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心力衰竭症状显著改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可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对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价值。方法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100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观察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同时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的NT-proBNP浓度作为对照组做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BNP浓度,心源性呼吸困难组(2 932.80±1 808.44)ng/L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282.73±239.05)ng/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一个客观指标,其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类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FC患者,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3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OOC组的肛管静息压与入院时同组和治疗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OOC组肛管最大收缩压(146.73±24.51)mmHg明显高于入院时同组(112.51±22.5)mmHg及治疗后STC组(108.35±21.29)mmHg,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随访后OOC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8.25±2.27)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11.01±3.14)及随访后STC组(11.43±3.71),P〈0.05。随访后OCC组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36.45±7.43)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50.45±12.48)及随访后STC组(44.42±9.67),P〈0.05。但随访后OCC组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入院时同组及随访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OC组患者治愈率(48.57%)明显高于STC组(29.73%),P〈0.05。结论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FC,对OOC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EBSCO 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1991-01-01-2013-08-01。收集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8个RCT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性液体复苏比较,可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乳酸[MD=-0.59,95%CI(-0.79,-0.40),P〈0.01]、血小板计数[MD=61.73,95%CI(55.61,67.85),P〈0.01]、凝血酶原时间[MD=-4.00,95%CI(-4.26,-3.74),P〈0.01]、血红蛋白[MD=12.16,95%CI(8.80,15.52),P〈0.01],但血气碱剩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11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治疗过程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11例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资料表现为肺淤血,心影普大,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治疗后心影明显回缩,肺淤血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其中3例心肺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当心动过速复发后,其影像学又表现异常。结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X线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特异性,完全控制心率后影像学表现可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病死率高,并发症多,预后极不理想。随着亚低温理论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近年来,亚低温技术在心、脑、肺复苏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将对亚低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