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10年我们按“慢粒急治”的原则,采用国内目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标准方案(HA或DA)联合化疗,对4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42例均为住院病人,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而确诊。1.2性别与年龄男15例,女27例,年龄24~72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急性髓系、淋巴细胞白血病66例患者WT1基因进行检测,并比较髓系各亚型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观察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程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病程与WT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66例患者中,87.5 %(14/1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76.0 %(38/5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髓系各亚型中,M3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亚型(与M1、M2、M4、M5相比,P值分别为0.040、0.007、0.006、0.010)。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完全缓解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8)及复发组(P=0.003),其滴度的再次升高可提前1.5个月预测复发。WT1基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预后相关,WT1基因转阴的患者较持续表达及一度下降后再次上升的患者预后好。结论 WT1基因在AL患者中的表达可代表微小残留病灶,急性髓系白血病各亚型中M3表达水平相对较低,W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程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后随访率,自2003年以来我科采用手机短信与患者保持联系,通过短信群发方式督促患者及时来院复诊,结果,随访率和治愈率都有了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蛋白TCTP(translational controlled tumorprotein,翻译控制的肿瘤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CTP在MM病变细胞及其它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TCTP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基因TPT1编码的蛋白TCTP在上述样本单个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中;MM单个核细胞质中TCTP的阳性表达率a=83.2%,平均灰度值m=187.3±17.31,显著强于正常人(a=71.1%,m=159.8±19.02)、白血病患者(a=79.3%,m=166.4±19.27)及非肿瘤疾病患者(a=80.6%,m=170.9±18.46)中的表达,P值均﹤0.05。结论蛋白TCTP在MM中高表达,具有相对特异性。可能成为研究MM发病机理和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EREX法筛库获得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抗原新基因MLAA-22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做基因表达鉴定。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MLAA-22基因的相关信息,分析MLAA-22抗原CTL表位,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鉴定的方法,在转录翻译水平检测该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肿瘤抗原新基因MLAA-22 cDNA全长为2.0kb,定位于染色体17q11.2,编码63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72.4kD,非分泌型,亚细胞定位在胞浆,属于不稳定蛋白,但具有一定的亲水和热稳定性,无信号肽。MLAA-22有多个基序(motif),可能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Pwtean等软件分析选取了序列543—556位作为MLAA-22的抗原表位,采用多通道同步固相全自动合成系统合成15肽,将纯化后的MLAA-22预测抗原多肽通过C末端Cys的-SH与KLH偶联,免疫兔子,制备相应的多抗,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1:8000。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LAA-22在M3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表达量高于正常人.在其他血液肿瘤细胞中低表达,但在胃、肾和前列腺癌等组织中不表达。结论:mlaua-22是一个新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新基因.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调查表对9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DNA修复基因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uman 8-hydroxyguanine glycosylase,hOGG1)的表达。结果证明,急性白血病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下降,抑郁情绪发生率47.83%,伴抑郁障碍的患者T-AOC和SOD水平明显降低,ROS、NO及MDA水平明显升高,DNA修复基因hOGG1mRNA的表达升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病程、hOGG1水平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T-AOC水平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氧化损伤,伴抑郁症状的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进一步减弱,提示氧化应激与急性白血病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iFISH技术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部分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合探针(1q21、DLEU/RB1、p53、IGH)对94例初诊MM患者骨髓细胞进行iFISH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其与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明确其预后价值。结果:94例患者中,74例(78.72%)检测出1种及1种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1种异常的34例(34/74,45.95%),2种异常的15例(15/74,20.27%),25例存在3种及3种以上异常(25/74,33.78%)。其异常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p53缺失(45/74,60.81%),1q21扩增(44/74,59.46%),IGH重排(31/74,41.89%),DLEU/RB1缺失(28/74,37.84%)。分析发现,p53缺失与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有关,IGH重排与白蛋白及瘤细胞负荷有关,DLEU/RB1缺失与血红蛋白、血沉、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有关,未发现1q21扩增与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VAD组和硼替佐米组,结果显示VAD组中iFISH阴性者的疗效明显优于iFISH阳性者,而在硼替佐米组未发现FISH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疗效有差异。生存分析发现,IGH重排与总生存时间相关,而p53缺失与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均明显相关,为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数MM患者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1q21扩增、p53缺失及IGH重排的发生率较高;细胞遗传学异常与多种不良临床指标相关,并与临床治疗反应性相关,存在异常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5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4(18~80)岁;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2~64)岁。另有22例非CML或APL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6~55岁)。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临床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Id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56例CML患者的M-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4%(54/56);9例APL患者的PMIdRARa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7.8%(7/9)。②5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M—bcr/abl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4/5),伊马替尼治疗CML效果优于应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结论实时定量RT—PCR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LAA-34全外显子突变与白血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AML-M5组(40例)及健康对照组(5例),应用RT-PCR方法检测MLAA-34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对该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进行测序,研究MLAA-34突变对M5患者OS和PFS的影响;分析白血病重要的5个预后基因突变与MLAA-34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M5组MLAA-34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E2外显子第59号碱基存在多态性,C59T位点突变的患者具有更高的MLAA-34基因表达。MLAA-34基因C59T位点突变与重要的分子标志基因FLT-3和DNMT3A的突变显著相关。结论:MLAA-34基因C59T位点突变为白血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可成为一个白血病治疗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初步分析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蛋白质质谱的差异,筛选AML血清特征性肿瘤标志物及探讨AML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及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选择AML患者14例和健康对照28例,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纳米磁珠捕获血清蛋白质组分及Autoflex I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各样品的蛋白质质谱,再利用CliprotoolsTM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差异蛋白质分子并建立AML诊断模型.选取验证组7例AML血清和14例健康对照血清对产生的模型用盲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分子量700-10 000 Da范围内,可检测到69个左右的蛋白质谱峰.与健康组比较,AML患者组中共检测出有显著意义的蛋白峰差44个(p0.0001),其中10个蛋白峰高表达,34个蛋白峰低表达.将区分疾病组与对照组能力最强的3个质谱峰建成一个基于QC(Quick Classifier Algorithm)算法的诊断模型,质荷比(mass charge ratio,m/z)分别为3216.57,4089.7,7762.87,在该训练集中其判断AML的预期敏感性为86.4%,预期特异性为82.8%.分类验证中该模型能正确识别7例AML病例中的6例和14例健康对照中的12例.交叉验证显示,该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5.7%.结论:初步应用Clinprot系统建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QC模型由3个显著差异蛋白质峰构成,似能有效区分AML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可能作为AML的血清标记物,其中m/z7762.87为血小板源性的趋化因子,其有可能为AML发病机制、分子分型、疗效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