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同时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和同时不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各组间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的阳性率比较。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42.05%,无高血压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4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50%,无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33.3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46.5%,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组患者MA的阳性率为16.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A可能是独立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52例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溶栓效果、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同时探析治疗前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率为63.46%,溶栓后NIHSS评分(12.55±3.6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0.58±2.64)分(t=12.7854,P=0.0000);治愈率为67.31%,6例(11.54%)溶栓后出现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静脉溶栓时间≤180 min者预后良好率82.61%,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时间>180 min者的预后良好率(44.83%)(χ2=7.7357,P=0.0054);NIHSS评分≤20分者预后良好率为90.91%,明显高于NIHSS评分>20分者预后良好率40.00%(χ2=13.8982,P=0.0002);溶栓后90 d BI指数评分优良率为84.62%。结论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且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唐伟  王鑫  白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49-2450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ane,VKH)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乳头炎、神经视网膜炎和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觉功能障碍、皮肤和毛发改变等全身表现,很容易漏诊或误诊.此病临床很少见,现就我们收治的1例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瑾  白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9-250
目的研究CADASIL患者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例CADASIL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8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左右两侧的血流收缩期峰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平均流速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ADASIL患者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呈现一定的特色,对于疾病的进一步了解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第1部分将80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观测各组血清NSE,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第2部分探讨吲哚美辛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将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2个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前、后1h给药存活至再灌注后3d,观察组同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P<0.05)。②血清NSE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下降。③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92,P<0.001)。④病理检查可见神经组织缺血坏死改变于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⑤两个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和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轻微,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再灌注前1h用药组效果更明显,但两个用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血清NSE可以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害程度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第1部分将80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观测各组血清NSE,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第2部分探讨吲哚美辛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将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2个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前、后1h给药存活至再灌注后3d,观察组同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P&;lt;0.05)。②血清NSE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P&;lt;0.05),然后逐渐下降。③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92,P&;lt;0.001)。④病理检查可见神经组织缺血坏死改变于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⑤两个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和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lt;0.001),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轻微,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再灌注前1h用药组效果更明显,但两个用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血清NSE可以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害程度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疗效观察的指标。②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临床资料表明,横县是广西α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α地贫)高发病区之一。为了摸清横县α地贫发病情况,探讨。地贫与围产期保健的相关因素,我们于1990年8月~1991年9月对我院住院分娩的253名新生儿(含死胎死产)脐带血进行α地贫检测。对重度α地贫儿的双亲做Hb分析及血常规等有关临床资料的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33例发病36h入院的患者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显示对照组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NSE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其中NSE含量于发病后第72小时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而采用丁苯酞的治疗组在发病后72h、120h、168hNS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癫痢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病,表现复杂多样。本人分析1993年1月~2004年11月在我科住院诊治的特殊类型癫痫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晓红  白鹰  姜燕  白悦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83-1184
先天乳头凹陷最主要原因即为乳头发育不良;乳头低平及凹陷.我院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制作一种简易负压吸引器,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产妇哺乳前进行治疗共9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