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 ALK 和 ROS1融合基因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检测332例肺腺癌组织中 ALK 和 ROS1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同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32例肺腺癌组织中,28例(8.4%)存在 ALK融合基因,ALK融合基因阳性在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例(3.9%)有 ROS1融合基因, ROS1融合基因阳性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 ALK 与ROS1基因同时突变的患者。结论 ALK和 ROS1融合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突变率较低,代表了特定的分子亚型,多见于年轻、非吸烟、女性、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检测 ALK 及 ROS1基因融合,对临床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抑癌基因DKK3(dickkopf homolog 3 gene)在肿瘤中表达减少或缺失,而部分肿瘤内皮血管表达DKK3:vWF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大分子糖蛋白,其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目前两者对肿瘤的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两者与微血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4例结直肠癌组织制作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KK3、vWF蛋白和MVD在结直肠痛中的表达.结果:DKK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失,与在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3与vWF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生长部位无关(P>0.05),但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均与MVD无相关性(P>0.05);DKK3和vWF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无相关性(r=0.1310,P=0.2090).结论:DKK3的低表达和vWF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可能有关,可望成为一个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肿瘤源性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end factor,vWF)表达及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都是高度恶性肿瘤中的高频事件.本研究检测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中vWF的表达及VM水平,在组织学水平上探讨vW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中VM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20例)及甘肃省肿瘤医院(43例)2000-01-01-2014-12-31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手术标本63例.同时随机挑选甘肃省人民医院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63例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vWF蛋白的表达水平,CD31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水平.结果 vWF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无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5例(7.90%)阳性表达,甲状腺未分化癌中vWF阳性表达31例(49.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89,P<0.001.vWF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远处转移(χ2=5.341,P=0.021)和临床分期(χ2=4.753,P=0.029)相关.VM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中的形成率分别为0、3.20%和34.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8,P<0.001.VM形成与肿瘤最大径(χ2=4.789,P=0.029)、淋巴结转移(χ2=5.684,P=0.028)、远处转移(χ2=4.722,P=0.030)和临床分期(χ2=5.777,P=0.061)相关.vWF的表达与VM水平正相关,r=0.411,P=0.001.结论 甲状腺未分化癌中有不同程度vWF的高表达,其高表达与VM的形成正相关,vWF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中HP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探讨HP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中HPA、Ki-67和CD34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HPA与患者临床特征、Ki-67和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宫颈癌中49例(73%)阳性表达,而正常13例宫颈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0.000)。HPA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12、0.000、0.000)。结论HPA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3岁.1988年开始出现左鼻阻塞,逐渐加重,无脓涕,偶有鼻血,曾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滴药治疗.1993年1月因左鼻出血,以"左鼻腔肿物,鼻中隔偏曲"收住某院,并在局部麻醉下行经前鼻孔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鼻中隔恶性混合瘤".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门诊以"鼻中隔肿物待查"收入院.入院后检查:全身一般状况良好,浅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肾检查均属正常.专科检查:鼻外形正常,鼻粘膜呈慢性充血,无脓血分泌物,鼻中隔左偏,于鼻中隔左侧偏曲部后上方有一灰白色,质软肿物,其大小因中隔偏曲所堵,未窥清,表面不光滑,有触痛,触后有少许渗血,中下鼻甲大.CT显示中隔中段有部分隆起,软骨正常,各鼻窦正常.考虑肿瘤未切净,于1993年6月21日全身麻醉下行左鼻侧切开术,见鼻中隔左侧中部有一1cm×0.8 cm大小肿瘤,离肿瘤区约1cm切开粘骨膜,并切透中隔软骨至对侧粘骨膜下,充分剥离止血.将肿瘤及其周围粘膜及附着的中隔软骨剪下,完整保留中隔右侧粘骨膜.鼻腔填塞碘仿纱条.术后经过顺利,鼻腔创面愈合良好.患者术后每年复诊检查,最近一次于2000年3月23日复诊.术后已近7年,鼻中隔粘膜光滑,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大肠腺瘤、36例非肿瘤性息肉、13例大肠腺癌和11例大肠正常粘膜组织中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用CD34单抗标记各组新生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TGF-β1、VEGF及MVD在大肠腺瘤组的表达均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腺瘤组TGF-β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69,P<0.01),MVD值与VEGF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0.640,P<0.01).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来调节血管生成,TGF-β1和VEGF在大肠腺瘤中的高表达和在非肿瘤性息肉中的低表达可能是二者恶变趋势有显著差异的重要分子调控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以北欧和美洲发病率为高 ,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高 ,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但仍有相当数量病人在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外科治疗。现将近三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 1 2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2例 ,男 7例 ,女 5例 ;最大年龄 73岁 ,最小 1 9岁 ,平均 46岁。病程最长3 2年 ,最短 2年。1 .2 肠镜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R-SSCP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抽提8例HNPCC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hMLH1 14例显子,行EB染色的SSCP检测。结果:8例患者14例显子两条单链清晰可见,对1例进行了自动测序,符合Gene Bank分布的hMLH1 14外显子序列。结论:EB染色PCR-SSCP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简单经济的方法,适宜于在临床检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大肠腺瘤、36例非肿瘤性息肉、13例腺癌和11例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肠腺瘤组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和MVD值均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P〈0.05);大肠腺瘤组MVD值与VEGF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0.640,P〈O.01)。结论:VEGF和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腺瘤的高表达和非肿瘤性息肉的低表达可能是两者恶变趋势差异的重要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结直肠腺瘤、36例非肿瘤性息肉、13例腺癌和11例正常黏膜组织中TGF-β1和Ki-67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mRNA.结果:TGF-β1蛋白及其mRNA和Ki-67在结直肠腺瘤组的表达均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P<0.05);结直肠腺瘤组PI值与TGF-β1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 = 0.557,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TGF-β1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TGF-β1在腺瘤的高表达和非肿瘤性息肉的低表达可能是二者恶变趋势差异的重要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