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及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10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ucA基因和peg-344基因阳性区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比较分析hvKP和cKP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药敏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10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hvKP 57株,占比53.3%,hvKP组的毒力基因iucA、iroB、rmpA、rmpA2、peg-344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cKP组,与cKP相比,hvKP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低;hvKP及cKP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与hvKP相比,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更易引起cKP感染。结论 本院hvKP临床分离率较高,但老年人更易引起cKP感染。与cKP相比,hv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特性和患者临床特征,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6例应用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B组26例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客观缓解率为69.23%,高于A组的38.46%(P<0.05)。治疗后,A组CD3+T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4+/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A组(P均<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对症处理后消失。B组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65.4%、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7.56个月(95%CI:5.72~9.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0.14个月(95%CI:8.59~11.70个月),均明显高于A组的46.2%、5.78个月(95%CI:4.64~6.92个月)、8.73个月(95%CI:8.22~9.25个月)(P均<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可提高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存,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中特有成分罗汉果醇及其衍生物罗汉果皂苷是一类葫芦烷型三萜糖苷。近年来,罗汉果醇及其衍生物罗汉果皂苷的药理作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对罗汉果醇及其衍生物罗汉果皂苷在保肝作用、神经保护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及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10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ucA基因和peg-344基因阳性区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比较分析hvKP和cKP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药敏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10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hvKP 57株,占比53.3%,hvKP组的毒力基因iucA、iroB、rmpA、rmpA2、peg-344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cKP组,与cKP相比,hvKP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低;hvKP及cKP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与hvKP相比,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更易引起cKP感染。结论 本院hvKP临床分离率较高,但老年人更易引起cKP感染。与cKP相比,hv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特性和患者临床特征,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不同微卫星状态的晚期结直肠癌(CRC)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6例晚期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微卫星状态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组(17例)和微卫星稳定(MSS)组(19例).给予所有患者卡瑞利珠单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对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序贯或联合普通IFN-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效果及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北海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19例初次接受TDF治疗有效并完成序贯或联合普通IFN-α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144周时HBsAg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依据治疗192周时HBsAg水平决定是否停药;采用PCR产物测序方法对患者IL28B rs12979860多态性进行测序分型,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疗效及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对不同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92周时,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患者中HBsAg≤1000 IU/ml者占65.7%(65/99),而非CC基因型患者中HBsAg≤1000 IU/ml者仅占35.0%(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患者HBsAg下降水平为(1.0±0.4)lg IU/ml,而非CC基因型者仅为(0.8±0.3)lg IU/ml(P<0.05);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患者肝脏弹性值的平均下降水平为(3.4±1.3) kPa,而非CC基因型者仅为(2.6±1.4) kPa(P<0.05)。停药随访6个月,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和非CC基因型患者停药后复发的比例分别为16.9%(11/65)及7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抗病毒治疗期间的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和非CC基因型患者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应用TDF序贯或联合IFN-α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血清学及组织学应答,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可能是 HBeAg阴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获得血清学和组织学应答及停药6个月不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剂量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奥曲肽高剂量(1.2 mg/d)对比低剂量(0.6 mg/d)治疗SAP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901例SAP患者,其中低剂量组450例、高剂量组4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显著提高总有效率(RR=1.17,95% CI=1.10~1.24,P<0.01)、减少并发症发生率(RR=0.36,95% CI=0.22~0.58,P<0.01)、缩短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MD=-1.72,95% CI=-1.98~-1.45,P<0.01)和腹痛消失时间(MD=-1.90,95% CI=-2.04~-1.76,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病死率分别为3.74%和8.56%,中转手术率分别为13.24%和19.8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6%和9.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1.2 mg/d)奥曲肽治疗SAP的临床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低剂量(0.6 mg/d),但降低死亡率和中转手术率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