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李开智  荣鹏  刘庆仪 《山东医药》2007,47(22):54-55
采用微淋巴管特异标记D2-40对60例胃癌的中心癌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与CD34标记血管作对比.结果 胃癌中心未见明显微淋巴管,边缘区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较正常胃组织显著性增高(P<0.01).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4.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胰肾联合移植(SPKT)大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杂种猪作SPKT的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切除受体胰腺,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 切除受体双肾,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吻合, 门静脉近端及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及肾以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 输尿管置管外引流,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动物移植后,2头受体因术后内环境紊乱死亡,8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后3~5 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8头受体死亡.结论:建立猪SPKT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996年1 月~2006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522 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给予FEC 或TEC 方案化疗4~6 个周期后进行影像学再评估,满足保乳条件者实施保乳手术,不满足保乳条件者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对照组均实施全乳房切除术。分析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及其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手术方式以及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美容效果等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89.19%(231/259),经影像学再评估82.20%(217/264)的患者达到保乳条件,实际实施保乳手术85例,保乳治疗者乳房外观满意率92.94% 。经67.4 个月(36~166 个月)的随访,其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6%(6/85)、10.59%(9/85)、85.88%(73/85)、78.82%(67/85),与新辅助化疗后满足保乳条件行全乳房切除术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实施保乳治疗是可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是选择恰当术式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胃癌淋巴管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D2 4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0例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41.32±15.62)个、总面积(33 139.08±19 352.37)μm2、平均面积(802.12±728.09)μm2、平均周径(132.35±65.76)μm;正常区淋巴管密度(30.06±11.86)个、总面积(45 424.65±33 824.64 )μm2、平均面积(1 511.28±1 301.21)μm2、平均周径(196.19±103.7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9、0.000、0.000)。 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43.67±16.42)个、总面积(35 866.71±19 678.53)μm2、总周径(5 851.28±1 897.13)μm、平均面积(1 050.31±765.47)μm2、平均周径(161.90±77.13)μm,无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癌旁区的密度(33.38±9.02)个、总面积(23 933.34±15 405.2)μm2、总周径(4 173.56±2 028.18)μm、平均面积(723.76±534.75)μm2、平均周径(123.01±60.8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9、0.029、0.003、0.000、0.000);以胃癌癌旁区淋巴管侵犯预测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且吻合度强(κ=0.822>0.7,P=0.000)。结论 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胃癌细胞可能是通过破坏癌旁区淋巴管进入淋巴循环而形成淋巴结转移;癌旁区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取样系统用于哺乳期乳房脓肿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7-06采用真空辅助取样系统微创穿刺、抽脓并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141例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1例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3例为双侧乳房脓肿,共计144个脓肿病灶。其中23例因粗针穿刺抽吸困难转为真空辅助取样系统微创穿刺抽脓并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法。144个脓肿全部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抽出脓液量为(45. 7±13. 2) ml,平均负压引流时间为(7. 6±2. 1) d,平均住院时间为(8. 8±3. 1) d,治愈率为100%。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真空辅助取样系统微创穿刺抽脓并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用于哺乳期乳房脓肿治疗且手术成功率高,引流彻底,恢复快,节约了医疗资源,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人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区,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及总面积小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及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人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胃癌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淋巴回流;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平均面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胃癌淋巴转移机制。方法取人胃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组织块,常规固定,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光镜下定位,检出淋巴管经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人胃癌中心区未见淋巴管;胃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t=3.270,P=0.002),管腔较小(t=-5.315,P=0.000),开放连接增多(χ2=12.895,P=0.000),淋巴管破坏增多(χ2=15.674,P=0.000);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比无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淋巴管多(t=2.523,P=0.021),被破坏的淋巴管多(χ2=5.281,P=0.022),开放连接/非开放连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7,P=0.641)。结论人胃癌周边区存在淋巴管新生;胃癌细胞可能是通过胃癌周边区被破坏的淋巴管进行转移的。  相似文献   
10.
微粒活性炭标记胃癌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微粒活性炭标记提高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除彻底性的意义。方法:57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注墨组、对照组。注墨组病人术前胃镜下癌周注入吸附抗癌药物的微粒活性炭MMC-CH40,术中根据被MMC-CH40染黑的淋巴结作为清除标志,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行R2、R3根治切除术。结果:(1)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注黑组41.5个,对照组24.4个(P<0.05)。(2)注墨组黑染淋巴结数占清除淋巴结总数的67.1%。(3)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数10.05个,对照组6.74个(P<0.05)。(4)术前1周内胃镜下注墨,术中均可得到满意数量的黑染淋巴结。结论:术前胃镜下注入微粒活性炭对提高胃癌根治切除术中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