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药物治疗学中具有较完备的营养管理内容:其中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配伍及适应症,制定营养方案,营养途径选择,营养监护要点,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教学包括营养相关问题的设计,问题讨论。建议学习上述经验,在本科药学治疗学中纳入营养内容,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ω-3鱼油脂肪乳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ce、MEDLINE、万方和CNKI等数据库,经筛选纳入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用修改后Jadad评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需要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RCT研究,共848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鱼油脂肪乳能显著增加CD3+T细胞[WMD=5.79,95% CI(3.07,8.50),P<0.01]和CD4+T细胞[WMD=6.22,95% CI(3.85,8.59),P<0.01]水平,减低CD8+T细胞水平[WMD=-1.74,95% CI(-2.96,-0.52),P<0.01]。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加强的肠外营养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多方案治疗失败的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多线方案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0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洛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3-4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22例,疾病进展(PD) 14例,总有效率28.0%,疾病控制率72.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多线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及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剂量-限制性心脏毒性,尤其是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的发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将主要就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心脏毒性及其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该院注射用硫酸黏菌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该院使用注射用硫酸黏菌素治疗的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和疗程等,参考药品说明书、指南、共识及相关文献,对注射用硫酸黏菌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3例使用注射用硫酸黏菌素的患者,其中24例患者(占21.2%)无用药指征。15例患者(占13.3%)使用负荷剂量;绝大部分患者(101例,占89.4%)静脉滴注采用了最低日剂量100万U;43例患者(占38.1%)联合雾化吸入给药,其中1例患者(0.9%)雾化吸入剂量过低。27例患者(占23.9%)使用单药治疗,4例患者(占3.5%)联合用药不符合指南或共识推荐。19例患者(占16.8%)存在疗程过短,8例患者(占7.1%)存在疗程过长。该院注射用硫酸黏菌素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雾化吸入给药剂量过小、未联合用药及用药疗程不当等问题。结论:注射用硫酸黏菌素在该院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规范,迫切需要对其药动学/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等进行高质量的深入研究,以优化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含洛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47例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含洛铂(30mg/m2)的联合化疗方案,3~4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无1例获CR,PR 13例,SD 22例,PD 12例,有效率(RR)为27.7%,疾病控制率(DCR)为74.5%。ER或HER-2阳性表达者与其阴性表达者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者与三线及以上治疗者的RR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日期,36例疾病进展,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7个月(95%CI:4.1~5.3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疲乏等,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含洛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复治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或早期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应用现状。方法: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急性期或早期ACS患者院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发生率、一般临床特征、转换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转换治疗的比率为12.9%(208/1607),最终纳入的182例患者中,63.2%(115例)由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升阶治疗组),36.8%(67例)由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降阶治疗组)。升阶组和降阶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一天的时间段发生转换的人数最多,且组间存在差异(58.4% vs 40.0%,P=0.018);降阶组仅有35.5%的患者在最后一剂替格瑞洛给药24 h后给予首剂氯吡格雷;仅有37.4%的患者在转换时给予所换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负荷剂量。结论:“指南”推荐的P2Y12受体拮抗剂转换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临床实践中转换策略的制定须结合患者情况作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既往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2例既往曾使用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予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每周期剂量范围为26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给药(用药前不予抗过敏预处理),合并抗肿瘤药按常规方法给药,21d为一周期,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22例患者共完成106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个周期(2~6个周期)。获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7例(31.8%),稳定(SD)13例(59.1%),进展(PD)2例(9.1%),总有效率(ORR=CR+PR)为31.8%,临床获益率(CBR=CR+PR+SD)为90.9%,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5.9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四肢麻木、肌肉关节酸痛、脱发及消化道反应;严重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既往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仍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36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细菌38株,以革兰阳性球菌居多,包括链球菌属20株,葡萄球菌属14株,肠球菌属2株;革兰阴性菌少见。链球菌属对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红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次之,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敏感;葡萄球菌属中共检出苯唑西林9耐药株,青霉素12耐药株,耐苯唑西林及耐青霉素的菌株检出率较高;未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阳性球菌。因此,在经验性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青霉素类药物首选经验用药需谨慎,万古霉素可作为初始治疗效果欠佳或存在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理想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病人抗凝治疗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0例NVAF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方案,应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对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危险分层分析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抗栓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病人CHA2DS2-VASc评分平均(4.55±2.01)分,卒中高危组189例(94.5%),卒中中危组11例(5.5%);HAS-BLED评分平均(2.04±1.26)分,高出血风险组69例(34.5%),低出血风险组131例(65.5%)。仅36.0%病人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随卒中风险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卒中高危组抗凝治疗率(36.5%)高于卒中中危组(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P=0.521);抗凝治疗率随着出血评分的增加而降低,低出血风险组的抗凝治疗率(44.3%)高于高出血风险组(2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0,P=0.003)。抗凝亚组中,高出血风险组较低出血风险组倾向于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血管疾病(OR=0.867)、药物(OR=2.182)、PCI术后(OR=3.557)、房颤消融术后(OR=0.255)及病人因素(OR=4.504)均影响抗凝方案的选择,且PCI术后和病人因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对NVAF的抗凝治疗与指南推荐有一定的差距,未按危险分层标准抗凝且整体的抗凝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