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主要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是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的首选药物。但是蒽环类药物存在心脏毒性,包括急性、慢性和迟发性毒性。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即可造成心脏损伤,随着药物累积剂量的增加毒性愈加明显且不可逆。因此早期监测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并及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监测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  相似文献   

2.
蒽环类药物以其卓越的疗效成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里程碑。多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含蒽环类药物方案的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近年研究还显示,蒽环类药物尤其使HER-2和Top-Ⅱ共同扩增的患者获益更大。蒽环类药物疗效确切,相关毒性可预测和预防,性价比更佳。蒽环类药物仍然是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石,在辅助治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蒽环类药物产生的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深入应用。最新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铈协同蒽环类药物可以提高其化疗疗效而不增加心脏正常细胞的损伤。本文通过对纳米氧化铈的生物医学性能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进行介绍,就纳米氧化铈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中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细胞凋亡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上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提供一种可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该院采用蒽环类药物序贯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9例,观察其心脏毒性发生情况,分为心脏毒性组与非心脏毒性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联合放疗和蒽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在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采取单双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蒽环类药物30 min前给予左卡尼丁治疗。比较2组化疗前后心率,化疗前,治疗第1周期、治疗第3周期、结束时、结束6个月后射血分数,并比较2组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化疗前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试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治疗第1周期、治疗第3周期、结束时、结束6个月后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处理中左卡尼丁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心脏毒性副作用,同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逐步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而其病死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功不可没,蒽环类药物是高效且被广泛应用的细胞毒性药物,其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可将部分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至70%以上[1]。然而,其应用价值却被其带来的心肌毒性反应所限制,在临床使用中常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有些患者在接受长时间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甚至会发生慢性心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抗肿瘤靶向药物和免疫类药物发展很快,但蒽环类化疗药物由于抗癌谱广、疗效确切,在乳腺癌、肺癌和血液肿瘤等领域仍应用广泛。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蒽环类首次使用药物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其心脏毒性表现为进展性与不可逆性,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拦路虎"。如何扫清蒽环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拦路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主要执笔者、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蒽环类药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疗效确切,但蒽环类药物存在心脏毒性一心脏毒性呈进展性与不可逆性,且第一次使用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在使用葸环类药物时,早期监测和提前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阿霉素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脉滴注,维持30min,并右丙亚胺的配置浓度为阿霉素的10倍,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自治疗4周开始,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方法,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都经过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辅助化疗。大约有50%的患者在术后复发或发生转移[1]。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蒽环类药物耐药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周期,通过监测各时期心电图异常率、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SF)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最高,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均能明显降低心电图异常率,且从化疗后1周期就显示出心脏保护作用;而LVEF及SF的变化在三组患者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化疗时加用DEX或者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减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生 《河北医药》2011,33(22):3434-3435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升高,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死因的第一位,人们对乳腺癌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化疗的广泛应用,使乳癌的手术范围趋于缩小,所以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蒽环类药物和紫杉类药物及氟尿嘧啶类药物是近年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使许多患者在临床化疗中获益,使生存期极大延长。研究表明,吉西他滨对乳腺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与蒽环类药物无交叉耐药,与其他药物的交叉耐药笔者未见相关报道。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采用国产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蒽环类药物和紫杉醇及氟尿嘧啶化疗后复发转移乳腺癌5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患有乳腺癌且接受术前化疗治疗的患者当中,不同剂量的蒽环类药物对于患者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术前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大剂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远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术前化疗患者,选择大剂量化疗的效果要更好,该给药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乳腺癌患者右丙亚胺(Dexrazone,DEX)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2013年本院乳腺癌患者使用DEX患者的病历,参照2008年美国肿瘤化疗及放疗保护剂临床操作指南,对其用药指征、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人群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本院共228例乳腺癌患者使用DEX,其中早期乳腺癌患者占91.14%,31.14%用于预防非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首次应用蒽环类药物即给予DEX的比例高达90.44%,仅3.82%的患者使用DEX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大于300 mg/m2。结论 临床应用右丙亚胺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提高临床医师对DEX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韩崇  朱雄  徐云根 《中国新药杂志》2013,(3):307-312,335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由于蒽环类药物具有剂量累积导致的心脏毒性,国内外药物化学工作者合成了大量新型蒽环衍生物,旨在减少其心脏毒性。基于近年来蒽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旨在为新型蒽环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蒽环类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患儿期间,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情况。方法选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进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儿46例,根据是否出现心脏毒性反应将46例患儿分成研究组(n=23)和对照组(n=23)。对比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均出现心脏毒性反应,另外心电图异常13例,共56.5%,对照组没有出现毒性反应,心电图异常共5例,共21.7%。结论对恶性血液病症患儿采用蒽环类药物化疗中,心脏毒性反应可能会改变心电图形式,应及时定期严格测定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TnI联合心肌做功(Tei)指数评价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常规TAC方案(多西紫杉醇+吡喃阿霉素+环磷酰胺)加右丙亚胺,对照组采取常规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采用血清CTnI联合Tei指数评价化疗前后的心脏毒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的Tei指数随化疗周期的增加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的Tei指数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4周期化疗后,观察组的CTnI为(0.25±0.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2±0.11)μg/L (P<0.05).结论 蒽环类药物在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就能产生明显毒性,使用右丙亚胺能够起到保护作用,CTnI联合Tei指数能够更早、更敏感地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患者心脏的早期毒性.  相似文献   

18.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艳  刘先领 《肿瘤药学》2011,(4):322-326
蒽环类抗癌药是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高效作用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心脏毒性,在临床上受到使用限制。本文将就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临床检测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中加用紫杉烷类药物,有可能会改善早期乳腺癌的治疗。该研究对蒽环类药物化疗后连续使用多西他赛是否可改善疗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蒽环类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芝  姜达  刘凤玲  田薇  李清华  李莉 《河北医药》2011,33(12):1824-1825
目的 观察综合心电图、血浆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多种方法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及化疗总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检查心电图,检测cTnI、BNP水平及LVEF,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cTnI、BNP升高,LVEF下降,化疗早期心电图、BNP发生改变(P〈0.05),多疗程化疗后可出现cTnI、LVEF的改变(P〈0.05)。结论心电图、cTnI、BNP、LVEF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不同时间综合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