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酶活性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以对氧磷(paraoxon)为底物测定76例正常、26例急性肝炎、45例慢性肝炎和7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基础PON-1活性和1 mol/L NaC1刺激后PON1活性;PCR扩增PON1基因,Alw I酶切PCR产物,对PON1基因192位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PON-1基础活性水平分别为403z±145,312±83,201±114,137±99 U/ml;1 m01/L NaC1刺激后PON-1活性分别为673±232,509±139,335±151,233±162 U/ml.与正常对熙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PON-1活性基础水平和1 mol/L NaC1刺激后PON1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肝硬化组下降最明显.肝硬化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患者血清PON-1活性基础水平分别为185.5±98.6,141.6±93.6,86.7±51.2 U/ml;1mol/L NaC1刺激后PON-1活性分别为308.9±161.3,227.1±116.3,124.9±78.1 U/ml.Child B组比A组PON1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Child C组又比B组PON1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在肝硬化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患者PON1的192位R-Q多态性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PONl活性下降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相关,可反应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且PON1基因192位多态性不影响肝硬化各组的PONl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时,常见有形成分对尿红、白细胞测定的影响,并找出低可信度检测结果出现的细菌及念珠菌阈值。方法取随机正常人新鲜混合尿液,加入纯微生物培养物,制成不同稀释度的细菌混悬液,充分混匀后,用UF-100尿液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草酸钙结晶对红细胞测定影响的尿样选自门诊随机尿液。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44000/μl,大肠杆菌>18000/μl,念珠菌>1200/μl时可使尿红、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增高,有细菌及念珠菌浓度愈高影响愈大的趋势,并且对红细胞的影响大于对白细胞的影响。草酸钙结晶对UF-100尿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影响较大,常引起红细胞假性增高而仪器不出现检测低可信度提示及复检提示。另外,高浓度念珠菌尿可使细菌检测结果假性增高。结论用UF-100分析仪进行尿检时,尿中常见有形成分的种类与浓度不同,对尿红、白细胞影响的程度不同,只要细菌及念珠菌超出相应低可信度阈值或仪器提示尿中有结晶存在时,不管仪器有无低可信度及复检提示,均应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及单克隆抗体隐血试验。  相似文献   
3.
库存血复温对储存血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了解复温对储存血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份库存红细胞悬液,将每份血 样分为对照组(4℃)和复温组(37℃,水浴10min)。对两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复温组血液粘度(高切变率 200/S、中切变率30/S、低切变率5/S、1/S)及高切还原比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切还原比粘度(1/S) 及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复温可明显降低储存血红细胞硬度及血液粘度,提高红细胞流动性 及变形性,并可消除由于输注冷存库血而诱发的低体温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妊娠晚期孕妇血凝状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 w)孕妇PT、APTT、F IB和TT等血凝指标的变化。方法用SY SM 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D ade B ehring血凝试剂对照检测100例妊娠晚期女性与10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凝血PT、APTT、F IB和TT。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有显著性差异,PT(P<0.001)、F IB(P<0.001)、TT(P<0.002)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血凝指标中除APTT有显著性差异外,PT、F IB、TT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应密切观察孕妇PT、APTT、F IB及TT等的变化,以便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FFP样本融化后0、6、12、24h分别测定PT、APTT、FIB、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P>0.05);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FFP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发生L型变异后生化反应有无变化。方法将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诱导株、自发变异株(不同形态和染色性的L型念珠菌)及恢复菌株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并与诱导前菌株的生化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在发生L型改变后,生化反应明显改变,恢复菌株的生化反应也很难完全恢复。结论对于发生L型改变的白色念珠菌其生化反应不能作为其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统计分析陕西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5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陕西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各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目标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14年标准,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细菌6 8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199株,占46.56%,革兰阳性菌3 672株,占53.44%。革兰阳性菌中,分离前五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 136株(30.94%)、人葡萄球菌655株(17.84%)、溶血葡萄球菌431株(11.74%)、金黄色葡萄球菌356株(9.69%)和屎肠球菌231株(6.29%); 革兰阴性菌中分离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 397株(43.6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68株(14.63%)、肺炎克雷伯菌431株(13.47%)、铜绿假单胞菌132株(4.13%)和鲍曼不动杆菌116株(3.6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2%和76.1%,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发生率0.9%。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4.0%。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大多数监测药物耐药率超过50.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陕西省血流感染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进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情况,并通过其遗传学特征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这种变异发生的机理。方法实验室研究中,利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生长环境、不同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进行诱导使其变异; 临床研究中,从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痰液、胸腔积液、胃液等标本中分离念珠菌变异株,并对以上变异株的形态特点、核结构、生化反应、耐药性、菌体组分、遗传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 菌体形态: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菌体可呈G+球菌状、G+杆菌状、G+长丝状、G-球菌状、G-杆菌状等; 核结构:电镜透射扫描证实念珠菌变异株失去真核细胞固有的核结构而呈原核生物样改变; 生化反应:在所观察的20项生化试验中有 5项不同; 药敏试验: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对原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完全耐药,而对原本耐药的普通抗细菌药物敏感,且耐药谱与普通细菌耐药谱相同; 菌体组分改变:经质谱仪鉴定念珠菌变异株和变异菌返祖株菌体组分有明显不同; 真菌最保守基因表达:采取PCR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真核生物最保守基因16S sRNA检测发现,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仍表达真核生物保守基因,由此可证明具有原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是源于具有真核细胞的念珠菌。结论 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各种生物学特性与原核生物酷似。电镜观察具有明确亲缘关系的念珠菌标准菌株、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变异菌返祖株在核物质存在形式上确有质的改变,此研究在生物进化特别是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联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高于总肌酸激酶(CK)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已经确诊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68例,肿瘤内科恶性肿瘤病人32名,其中肝癌8例、肺癌6例、胃癌6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乳腺癌4例、卵巢癌3例以及来源于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16例。另选取门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罗氏 MODUAL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 CK-MB,酶偶联速率法测定总CK活性。结果在68例心肌梗死病人血清中CK-MB单项升高21例,总 CK单项升高39例,二项指标同时升高30例;在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CK-MB单项升高11例,总活性升高3例,二项同时升高3例;16例肝硬化患者2例 CK-MB单项升高。结论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指标存在一定缺陷,且CK-MB结果升高与某些重度炎症、恶性肿瘤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以及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546例HBsAg阳性病人血清标本中的L-HBs,乙肝系列及PreS1抗原,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546例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的373份,L-HBs阳性377份,PreS1抗原阳性305份,阳性率分别为68.3%,69.0%和55.9%,HBV-DNA与L-HBs相关良好,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例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235份,L-HBs阳性253份,PreS1抗原阳性204份,阳性率分别为57.6%,62.0%和50.0%,经分析HBV-DNA与L-HBs阳性率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V-DNA与L-HBs的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清L-HBs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与HBV-DNA相关良好,而且操作简便,可以作为HBV-DNA检测的替代或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