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飞  马昕宇  赵因 《河南中医》2016,(12):2107-2109
王乐亭的"手足十二针"在改善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中风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机制在于脑神经具有可塑性。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后功能康复机制,经颅磁刺激则是观测脑可塑性变化的最佳工具。脑可塑性及半球交互抑制理论为采取双侧针刺取穴的"手足十二针"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此,在将来的研究中,可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为"手足十二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提供客观证据的同时,进一步揭示其神经病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接受针刺的大鼠分为3h、6h、48h三组分别运用“贺氏三通法”予以治疗,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浆β-EP和ACTH含量。结果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增高,而ACTH呈下降趋势,但以3h组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更为明显。结论“贺氏三通法”针法可以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而以3h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117例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以"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照组以手足十二针逆针灸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预防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为75.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2周后和4周后FMA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手足十二针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CGRP、PGE2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9.1%(5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2、3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血清CGRP、PGE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可抑制血清CGRP及PGE2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头痛指数、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即时镇痛疗效。方法:选择无先兆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假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真针刺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4 h的即时镇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影响等领域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具有明确的镇痛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特色针刺疗法组96例(以下简称特色组),常规针刺疗法组97例(以下简称常规组),对照组3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3组均给予相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特色组予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常规组予非辨证固定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不予任何针刺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3组治疗前、3周后及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延续至3个月后,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SS-QOL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特色组精力因子评分较常规组与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虽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特色组治疗后评分均值更低,故体现出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的良好趋势;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除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精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并对中医证候改善更具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华岳  马昕宇 《河南中医》2015,35(2):289-29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1周、4周后后研究组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47.6%,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接受针刺的大鼠分为3 h、6 h、48 h三组分别运用"贺氏三通法"予以治疗,然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浆β-EP和ACTH含量.结果 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增高,而ACTH呈下降趋势,但以3 h组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更为明显.结论 "贺氏三通法"针法可以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而以3 h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偏头痛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气血亏虚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头痛穴组(试验组)与假穴位组(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不同取穴,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9.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1.22±0.55)分和(3.09±0.78)分,低于治疗前的(5.67±1.45)分和(5.71±1.04)分,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GRP和NP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GRP和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试验组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偏头痛能在近期缓解疼痛,并且可在一年后减少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CGRP与N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