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福州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13-2022年法定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进行详细的描述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2年福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2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占73.25%,间日疟次之。在1-2月份和5-7月份有2个明显的高峰。自2020年开始福州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呈现明显的下降。2020-2022年的福州市疟疾年均发病率与2013-2019年的疟疾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46,P<0.01)。输入性疟疾以非洲地区输入病例为主,共计289例,占87.84%,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刚果金、喀麦隆等国家。在人群分布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0.75∶1,年龄分布以25~55岁青壮年为主。各型疟疾的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1),其中恶性疟确诊时间最短,中位数为3 d,间日疟次之。结论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前福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仍较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药独一味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甲氨蝶呤组(阳性对照组,3 mg/kg),独一味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0.5、1、2 g/kg,以生药量计)和独一味总黄酮组(200 mg/kg,以黄酮提取物计),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垫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注射FCA次日,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给药1次(仅甲氨蝶呤组每3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0天。给药第15、30天时,分别测定大鼠左后足的足肿胀度,计算其关节炎指数。第30天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水平,计算其胸腺指数、脾指数,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15、30天时的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以及给药第30天时的脾指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给药第30天时的胸腺指数、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踝关节可见明显的滑膜细胞增生、浸润关节腔等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第15、30天时的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以及给药第30天时的脾指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给药第30天时的胸腺指数和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关节炎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与独一味水提液高剂量组比较,独一味总黄酮组大鼠给药第15天时的足肿胀度以及给药第15、30天时的关节炎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踝关节病理学变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独一味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总黄酮可能是其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独一味为青藏高原珍贵药用植物,是中国藏、蒙、纳西等民族民间常用草药之一,中国药典2020年版载其具有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的功效。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全球发病率已达1%,且目前在国内外均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研究表明,中医药和藏药在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等方面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长期适用等优点,中藏药独一味作为祛风止痛的药物具有良好的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因此,本研究对独一味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本草记载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使用独一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广华  陈瑞鑫 《医学信息》2008,21(6):897-898
目的 通过4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平片及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优势.方法 选用我院近年来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8例,使用我院PHILIPS16排螺旋CT机行薄层高分辨连续扫描,并行MPR及VR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对其二者公认有诊断价值的的影像表现同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于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对住、脱位及显示关节游离体等平片与MSCT对定性差别不大,而MSCT通过后处理技术无疑使图象更加直观而可靠,对滑膜增生骨化、股骨髁前后缘骨质改变、关节面下假囊肿形成等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是MSCT的优势,对关节腔、关节囊及滑膜囊积液.关节旁软组织改变较平片对比亦具有明显优势,但客观的说亦不甚理想,MRI应是理想的补充.结论 多排螺旋CT对膝关节OA的诊断明显较平片具有优势.使图象更加直观细致,并可以显示一些平片难以显示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 MRI 多期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多排螺旋CT及MRI 对 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FNH患者12例均行MSCT及MRI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采用工作站后处理,主要采取轴位观察,并行MPR、MIP等后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中9个病灶平扫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2个为等密度,1个稍高密度.增强动脉期10个病灶均有明显强化,且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2例强化不明显,其中5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2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5例伴有中心疤痕者,3例无强化,2例有略有延迟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 高信号.增强后与CT相似,中央疤痕 T1WI 呈低信号,T2WI 及增强后呈高信号,具有明显特异性.7例无中央巴痕者增强后呈高信号.结论:结合多排螺旋 CT及MRI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及川木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切制、清炒、麸炒、纸煨方法炮制木香与川木香,测定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样品成分组成。结果:经炮制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减少,且随辅料的加入,油量变更少。鉴定出化合物木香生品38种、清炒品36种、麸炒品34种、纸煨品34种;川木香生品32种、清炒品35种、麸炒品35种、纸煨品34种。木香经过炮制后,水芹烯、桧烯、石竹烯等一些芳香成分含量降低,去氢木香内酯、石竹素、香叶基丙酮等药效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川木香成分变化与木香相似,但芳香成分更少。木香与川木香的相同成分有去氢木香内酯、单紫杉烯、榄香烯、木香醇、α-木香醇;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木香与川木香的含量差异物质有二氢去氢木香内酯、mokkolactone、α-木香醇、γ-木香醇、α-bergamotenol、萘、单紫杉烯、α-selinene、2-isopropenyl-4a, 8-dimethyl-1,2,3,4,4a, 5,6,7-octahydronaphthalene、(3Z,3aR,7aS)-3-ethylidene-1,2,3a...  相似文献   
7.
萹蓄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著名的传统中草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萹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及其苷类、酚酸和酯类、挥发油类、甾醇类、醌类、芪类、萜类等,具有抑菌杀虫、抗糖尿病、抗肥胖、抗衰老、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与萹蓄相关的研究结果还较为分散,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综述,不利于对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快速掌握,阻碍了萹蓄的药物研发和合理临床应用,故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萹蓄进行综述,以期助推萹蓄的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白芷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路,并考察白芷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收集白芷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检索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得到偏头痛相关靶点,将白芷活性成分靶点与偏头痛靶点取交集,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平台,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关键靶点及核心活性成分,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用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0.001 g/kg组、白芷水煎液0.83、3.33 g/kg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通过上述指标变化评价白芷对偏头痛大鼠的干预作用。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18个白芷对偏头痛有效的活性成分,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别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珊瑚菜素这5种为治疗偏头痛的核心成分;筛选出31个共有靶点,其中雌激素受体(ESR1)、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3、CASP8)、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PTGS2)、即早表达基因(JUN)为潜在药效靶点;通路注释分析得到38条信号通路,其中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信号通路等20条与偏头痛有关。将上述5种成分与5个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其亲和力均小于-3 kcal/mol。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白芷能显著降低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清中CGRP、5-HT、NO、ET和脑组织中5-HT、DA、NE含量。结论:白芷对大鼠的偏头痛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可能为植物甾醇及珊瑚菜素、异珊瑚菜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5-HT受体,影响5-羟色胺能突触等信号通路,进而降低5-HT等递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白芷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不同熏硫程度白芷质量差异的标志物。方法 该药物的分析采用月旭Xtime UPLC C18色谱柱(4.6 mm×150 mm, 1.8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05 nm。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白芷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结果 共得到1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出其中7个(白当归素、氧化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佛手柑内酯、水合氧化前胡素);33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735~0.997。聚类分析仅将白芷样品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与4种熏硫程度分类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种差异性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确定了其中2种差异性成分,分别为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3种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为欧前胡素0.444~3.725 mg/g,珊瑚菜素0.241~0.631 mg/g,异欧前胡素0.179~0.508 mg/g。结论 该方...  相似文献   
10.
李蕊  陈文莉  孙泽元  陈瑞鑫  张艺  古锐  蒋桂华 《中草药》2023,54(19):6443-6451
目的 探究光照、温度和干旱胁迫对藏药川西小黄菊Tanacetum tatsienense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在5个不同温度(15、20、25、30、35℃)下,设置2个光照条件(光照12 h/黑暗12 h、连续黑暗24 h)和5个聚乙二醇浓度(0、5%、10%、15%、20%)对川西小黄菊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对种子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萌发指数、幼叶长、胚轴长、胚根长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光照、温度和干旱胁迫对川西小黄菊种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同一温度下,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大于黑暗条件,黑暗环境下平均萌发时间增加;20、25℃下光照对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萌发时间影响不显著;15、30和35℃时,连续黑暗环境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率最低仅为6.0%)和平均萌发时间(P<0.05);15、20、25℃时随PEG浓度升高,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减小、平均萌发时间增加,最短时间仅需3.4 d,最长时间达10.6 d;30、35℃时,低浓度PEG(≤10%)胁迫下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显著大于对照(P<0.05),最高萌发率可达85.5%;幼叶和胚轴长度在所有温度下随PEG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胚根长度除15℃的所有温度下随PEG浓度增加呈先增长后缩短趋势,15℃时呈缩短趋势;回收后种子最终萌发率在15、20、25℃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在30、35℃时显著降低(P<0.05)。结论 温度改变会影响光照和干旱胁迫川西小黄菊种子适应性,是调节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而光照不是必要条件;另外,川西小黄菊种子PEG干旱胁迫承受阈值为20%,在轻度胁迫(PEG浓度0~10%),温度为20~30℃时种子萌发最好,在20~25℃时幼苗生长较好,可为川西小黄菊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