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柠檬苦素Toonaciliatin A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胶原蛋白酶A分离HemEC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oonaciliatin A对HemEC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HemEC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qRT-PCR检测RNA的表达。结果:Toonaciliatin A能够抑制HemEC增殖,促进HemEC细胞凋亡;Toonaciliatin A抑制Tiam1蛋白表达,过表达Tiam1逆转了Toonaciliatin A对HemEC的抑制作用;Toonaciliatin A能够抑制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过表达Tiam1逆转了Toonaciliatin A对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柠檬苦素类似物Toonaciliatin A通过靶向Tiam1基因抑制VEGF/VEGFR2通路抑制HemE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鼻鼽属祖国医学"鼽窒"、"鼽嚏"等范畴,为儿科常见难治病,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疗法、激素吸入、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方法,多伴有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佳。中医治疗小儿鼻鼽有独特优势,但文献研究多以腑脏虚损、寒热等观点立论。根据本病发病特点,提出"伏风"理论,并从消风论鼻鼽辨证治疗,在发作期、缓解期分别治以疏风宣肺化痰通窍、扶正治本消风,颇有收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7日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制作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电刺激组为大鼠术后12h进行电刺激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刺激。实验结束后各取5只大鼠处死,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 FGF阳性细胞数,以RT-PCR检测b FGF基因水平表达。结果电刺激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第3、7、14、21d在海马齿状回区Brd 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4.50±5.07、53.13±5.44、47.88±5.25、19.75±4.53)、(13.00±3.74、23.75±4.17、19.00±3.93、14.23±3.92)、(13.25±3.84、18.50±3.59、20.25±4.40、14.25±3.8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同时间段Brd U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电刺激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第3、7、14、21d大鼠b FGF m RNA分别为(0.36±0.12、0.75±0.05、0.72±0.13、0.35±0.10)、(0.24±0.04、0.41±0.07、0.32±0.06、0.25±0.05)、(0.24±0.06、0.25±0.05、0.28±0.04、0.25±0.04),电刺激组大鼠不同时间段b FGF m 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通过电刺激后脑组织b FGF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能够加快其脑部神经元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获得性癫(癎)失语综合征(LK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方法 通过对4例LKS患儿临床表现、EEG特征、治疗效果观察,并通过电话及门诊复诊随访其预后.结果 4例患儿均予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及激素治疗,3~6个月抽搐发作控制,失语明显好转,EEG提示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LKS是一少见的年龄依赖性癫(癎)综合征,以失语和癫(癎)发作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行为异常,EEG以颞区为主的样放电,睡眠期可泛化全导,抗癫(癎)药物可控制癫(癎)发作,但对失语疗效欠佳,早期足量激素治疗对失语疗效明显.该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中晚期早产儿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TN)的治疗效果,为TTN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 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诊断TTN的中晚期早产儿(32周≤胎龄<37周)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所有患儿入院后急查肺部超声和胸片,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塞CPAP通气(FiO2 21%,PEEP 4~6 cmH2O),对照组给予常压空气呼吸,分别记录入院时及治疗后30 min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TN临床评分、住院时间、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启动应急预案概率、治疗30 min后的TTN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8.912,t=-3.04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与治疗30 min后呼吸频率、TTN临床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5、3.608、7.664、5.535、-4.260、-4.891,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TTN的准确率为97.56%。结论 尽早应用CPAP(FiO2 21%,PEEP 4~6 cmH2O)治疗能明显改善TTN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用氧概率。超声诊断TTN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辐射、操作简便,值得在NICU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活动性结核病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同时进行抗酸染色试验,比较2种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γ-干扰素释放试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0.05);抗酸染色法中阳性肺结核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84.85%(28/33),阴性肺结核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82.09%(55/67)。结论在诊断肺结核病时,γ-干扰素释放试验比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妊娠期间家长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白血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 1 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白血病组,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5 例儿童 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妊娠期间家长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白血病的影响。结果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接触暴露的化学物、油漆,既往流产史、孕期感冒,父亲接触暴露的柴油/ 汽油、 油漆均为儿童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把预防措施的实施提前至孕前期、孕期及新生儿期, 加强对妊娠期间家长的健康教育,降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儿童,依据胃镜及Hp检测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n=40)、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n=40)和Hp阴性慢性胃炎组(n=40)三组,对三组患儿的缺铁性贫血指标、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113.3±11.4)g/L、(77.5±6.5)fl、(12.3±11.5)μmol/L、(16.5±8.2)μg/L和(116.3±13.2)g/L、(76.6±6.5)fl、(12.5±6.5)μmol/L、(20.3±12.5)μg/L]均显著低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33.5±7.5)g/L、(87.2±6.3)fl、(19.5±5.3)μmol/L、(35.2±11.5)μg/L](P<0.05),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67.5±18.2)mmol/L、(73.5±18.2)mmol/L]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54.2±15.2)mmol/L],缺铁性贫血发生率[42.5%(17/40)、47.5%(19/40)]均显著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组[10.0%(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患儿的Hb、MCV、SI、TIBC、SF水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低血糖症新生儿为观察组,98例吸入综合症及轻度吸入性肺炎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的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低血糖症新生儿组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相比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症可致心脏损害,血清中CK-MB可作为低血糖症新生儿心脏损害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加普鲁卡因治疗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对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疗程14~21d,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嗪和普鲁卡因静点治疗,疗程5-10d,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5.1±1.3)d,对照组为(10.2+2.4)d,治疗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4~6d,对照组为9—12d,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7~10d和13—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