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将4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壮族组、汉族组各20例。于注射肝素前、注射鱼精蛋白后10min、关胸骨时、手术后4-5 h采血,观察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壮族组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比汉族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凝血指标变化无差异,但壮族患者24 h浓缩红细胞及血浆用量比汉族患者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效果。方法选择24头广西巴马香猪,随机分为A组(静脉复合腹腔注射组)(n=12)与B组(静吸复合麻醉组)(n=12),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A组优9例、良3例、差0例、麻醉死亡0例,死亡率为0;B组优8例、良2例、差0例、麻醉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两组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2,P=0.515),死亡率B组高于A组。结论在一些短小的小型猪外科手术中,静脉复合腹腔注射可使麻醉过程更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麻醉过程中滴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A组于麻醉平稳后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 ml/kg加至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手术结束前滴注完毕;B组只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手术麻醉前一天(T0),手术结束出麻醉恢复室(T1),术后24小时(T2)和72小时(T3)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两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比较显示,T0时,A组与B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处于同一基线,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三个时间点,A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对老年手术麻醉患者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液受到一定的损害,术后易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且诊断其发生的确切原因和机制较困难。因此,积极寻找围CPB期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和机制,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该文就围CPB期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对观察组患者内关、列缺、神门穴给予电针预处理连续3天。分别检测术前与术后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谷草转氨酶( AST)及乳酸脱氢酶( LDH)的含量,并术中监测各时间点的心率( HR)和平均动脉压( MAP)。结果:对照组在T2及T3时HR及MAP均升高,且术后CK及AST值均高于术前(均P<0.05);而观察组在术中与术后HR、MAP、心肌酶谱与术前均变化不明显( 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在T2、T3及术后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对患者进行电针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及保护心肌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预防心肌损害的方法,可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分阶段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60例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进行带教,研究组采用分阶段教学模式进行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实习表现优秀率。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专业理论基础、操作学习效率、操作规范程度和临床麻醉思维的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与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心脏停搏(AH)组25例、心脏不停搏(BH)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予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B瓣膜置换术患者3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房颤分为A、B两组,各17例,A组合并有房颤,B组未合并房颤。检测两组患者切皮前(T1)、给鱼精蛋白后10 min(T2)、关胸时(T3)、术后4 h(T4)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等凝血相关指标,记录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至术后24 h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异体血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对CPB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刺麻醉是我国中医工作者于上个世纪50年代首创,现在很多中医医院已经将其作为一种术中的麻醉手段或辅助手段,应用在多个外科领域中,是现代中医学的重要成就。多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显示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但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单纯针麻原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针刺麻醉临床应用领域相对狭小而且实际应用时又存在镇痛不足问题。怎么样更好的完善针刺麻醉理论,利用针刺麻醉现有的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医学关心的热点及难点。本文对针刺麻醉原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