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脑卒中后意识障碍者在临床并不少见。患者可因合并急性呼吸系统炎症或急性胃黏膜损伤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涤痰逐瘀法联合西药治疗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1例)、中药组(23例)、联合用药组(26例)。西药组采用阿司匹林、波力维、他汀类药物等西药治疗;中药组根据证候特点分为痰湿型、痰火型、气虚型及阳亢型,以中成药大黄虫丸和天麻杜仲胶囊为基础方,并加用相应的院内自制中药汤剂(痰湿方、痰火方、气虚方、阳亢方)口服;联合用药组用药为上述两组中西药总和;疗程为3个月,连续用药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变化,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R)及纤维蛋白原(Fib),并行医学影像检查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CRP、PAR及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中度及重度脑血管狭窄支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中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脑血管狭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9/21例)、39.1%(9/23例)和61.5%(16/26例),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狭窄在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疗效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4.
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各种中药注射剂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弥补了临床用药的不足,但涉及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甚至有人提出要在l临床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因此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皿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3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同时治疗组患者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湿、痰火和阴虚4个亚组,根据证型加用相关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舌象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各组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均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更具优势(各治疗亚组尸均〈0.01.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诊治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SF-36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的生存质量。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痰热组和非痰热组,经常规西药治疗2周后,运用美国医学结局组开发的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下简称SF-36)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SF-36各维度中,躯体健康维度评分痰热组明显高于非痰热组(P<0.05),而心理健康维度评分痰热组分值明显低于非痰热组(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生存质量在内容上存在差异,可能与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成因。方法:将3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辨证用药和非辨证用药两组。辨证用药组兼热象者1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无热象者5例,给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非辨证用药组兼热象者9例,给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无热象者6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观察中医证候学变化,并综合评价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辨证用药组由(12.53±2.36)分降至(4.53±1.06)分;非辨证用药组由(12.33±2.35)分降至(5.00±1.46)分(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辨证用药组在神经功能好转的同时中医证候一并好转;非辨证用药组虽然神经功能好转,但却出现了神经系统以外的不适,个别患者还出现了新的症状。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除了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外,不辨证用药很可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