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揭阳市中医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水电解质、神经生长营养、运动疗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肩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分析法系统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选择2002-02/2004-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28例;平均年龄(58±9)岁。②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7±9)岁。使用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采用活动分析法,治疗程序为:入院时第1次评估,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先由作业治疗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室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病房进行真实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1次/d,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对照组治疗程序为:入院时做第1次评估,治疗师给予日常生活活动指导,30min/次、1次/周,1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8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41例,总有效率98%(40/41),15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64分),13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自理(51~63分),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自理(31~50分),1例没有明显进步(0~30分);对照组41例,总有效率76%(31/41),8例达到完全自理,10例达到大部分自理,14例部分自理,9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没有明显进步。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犤(7.13±5.58,4.16±3.38);(13.35±7.93,6.65±5.09);(19.90±8.18,10.81±7.10)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和使用适合偏瘫患者的活动分析法并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分析法系统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选择2002-02/2004-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28例;平均年龄(58&;#177;9)岁。②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7&;#177;9)岁。使用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采用活动分析法,治疗程序为:入院时第1次评估,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先由作业治疗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室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病房进行真实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1次/d,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对照组治疗程序为:入院时做第1次评估,治疗师给予日常生活活动指导,30min/次、1次/周.1个月后再次评估: 结果:8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41例,总有效率98%(40/41),15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64分),13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自理(51-63分),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自理(31~50分),1例没有明显进步(0-30分);对照组41例,总有效率76%(31/41),8例达到完全自理,10例达到大部分自理,14例部分自理,9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没有明显进步。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7.13&;#177;5.58.4.16&;#177;3.38);(13.35&;#177;7.93,6.65&;#177;5.09);(19.90&;#177;8.18,lO.81&;#17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选择和使用适合偏瘫患者的活动分析法并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平衡训练法与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8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程1~6个月)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减重平衡法训练组)42例和对照组(促通技术法平衡训练组)43例。治疗组用美国产Pnew-weight减重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坐位或站位平衡训练。对照组用神经肌肉发育促进技术训练坐位或站位三级平衡。两组患者都做平衡训练1个月,每天练习平衡能力30min,每周训练6d。对全部85例患者的平衡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来评价;ADL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来评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7.10±15.52和43.56±16.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0,P<0.01);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4.69±16.51和51.26±15.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9.61±14.33和36.53±15.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0.05);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1.24±15.62和43.36±1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7,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B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P<0.05);活动分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0.05)。结论:减重平衡训练法比传统促通技术  相似文献   
5.
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病程、病变侧、脑卒中性质、病变部位、病灶特点、合并症等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述13种相关因素中,仅初发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有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年龄等7种相关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84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21,即表中7个变量能联合预测MMSE量表评定得分72.1%的变异量.结论 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等因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患者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揭阳市中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治疗的、在中风后出现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通过用药措施进行控制,并对患者下肢行Frenkel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共济失调以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共济失调的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2.92),(3.70±2.58),(1.16±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及肝移植中心行手术切除及射频消融术的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的符合米兰标准的15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110例,射频消融4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分析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肿瘤分化程度与微脉管侵犯的关系。结果射频消融组患者血红蛋白、Alb较手术切除组低(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较手术切除组短(P<0.05)。手术切除组与射频消融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5%、55.2%、28.8%和83.3%、50.0%、26.5%,χ2=1.161,P=0.281;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4%、42.5%、21.9%和79.2%、37.5%、11.0%,χ2=1.771,P=0.183)。无微脉管侵犯者与有微脉管侵犯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6%、59.1%、31.8%和94.1%、33.1%、10.1%,χ2=4.250,P=0.039;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1%、48.1%、25.0%和82.4%、17.6%、6.1%,χ2=8.120,P=0.004)。低分化肝癌与非低分化肝癌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33.7%、4.1%和96.1%、64.5%、39.0%,χ2=19.092,P<0.0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4%、10.3%、3.2%和89.5%、56.6%、31.4%,χ2=25.973,P<0.001)。整块肝肿瘤切除与分开局部切除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7%、57.7%、29.8%和93.3%、38.9%、23.3%(χ2=1.282,P=0.25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46.0%、23.7%和86.7%、26.7、10.0%(χ2=1.706,P=0.191),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切除组与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χ2=3.088,P=0.079),2组患者在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结论对于多发的位于不同肝段的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效果与射频消融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在手术切除组,整块切除与分开局部切除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肿瘤的微脉管侵犯情况、肿瘤的分化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用CIMT,即用休息位夹板和吊带将健侧上肢固定,限制使用,每天在清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每天强制性训练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6 h(其中1 h在作业治疗室进行任务指向性塑形训练,其它5 h在家属监督下使用患手),每周6 d,持续3周。对照组用神经发育疗法(NDT),每天在作业治疗室以运动再学习方案训练为主,训练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1 h,每周6 d,持续3周。2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其它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患者WMFT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CIMT与ND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都有促进作用,都可提高患者ADL能力,但CIMT对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优于NDT。  相似文献   
10.
小组工作模式对吞咽障碍评价与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模式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评价及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摄食吞咽评价表评价40例有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以包括医生、OT治疗师、ST治疗师、护士、护理员(助护、家属)等成员共同参与的小组工作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间接和直接训练,经训练2周—1个月后再作评价。结果:40例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重视吞咽障碍的早期评价,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工作模式进行干预,包括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的处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