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人工养麝是实现麝与麝香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通过梳理麝类人工养殖历史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人工养麝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人工养麝在设施建设、饲养管理、驯养繁殖、饲料研发、疾病防治等技术层面已基本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指出麝类养殖的政策管理应当进一步放开,降低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以减少申办者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应将现行配额制度的重心从控制麝香使用向鼓励麝香生产转移,鼓励企业参与林麝养殖、产品收购及药品研发,形成“公司+农户”的养殖格局,生产麝香终端产品;应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麝类保护繁育与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制定从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生产繁育计划制定、人工养殖种群和产品溯源、疾病防控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措施,确保养麝产业最大限度降低行业风险,促进人工养麝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麝是目前养殖规模较大、数量最多的麝科动物之一,雄麝能分泌名贵中药材麝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及乱捕乱猎,该物种野生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已急剧减少。因此,深入了解林麝分子遗传学相关研究,能为林麝遗传资源保护和遗传选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林麝分子标记、遗传分类、人工繁育、泌香性能、疾病等方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分子遗传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圈养林麝所产麝香中的麝香酮含量,为快速判定麝香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统一取香后,分别于每份麝香样品中称取新鲜麝香1 g,采用GC测定其中麝香酮的含量,以期找到不同年龄林麝所产麝香、不同麝香产量、麝香色泽与麝香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年龄分组,1岁龄林麝麝香产量不是最高,但水分含量低,麝香酮含量最高;7岁及以上林麝所产的麝香质量较低;根据同一年龄阶段林麝的麝香产量分组,发现鲜产量>10 g的麝香中麝香酮质量分数>2.0%,麝香品质较高;从麝香色泽进行分析,红棕色的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为品质好的麝香,白色麝香质量最差。结论:根据现场取香结果,可以判定初产麝香的质量和产量高于10 g的麝香品质较高,并且红棕色的麝香为优质麝香。  相似文献   
4.
麝香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用麝香配伍的中成药已有数百种。但是由于天然麝香的短缺,国家林业局自2005年起对库存及新生产的天然麝香进行配额供给。为此,人工养麝已经成为获取麝香、解决市场需求和保护日渐枯竭野生麝资源的有效方法。提高麝香产量的途径除了增加林麝数量,还可通过增加麝麝香单产的途径来快速提高麝香产量。弄清泌香机理,是提高天然麝香单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关麝的泌香研究集中在麝的泌香机制、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生殖生理等方面。但是不管从哪方面着手,最终泌香与激素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天然麝香成分、泌香生理、雄激素与泌香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以期通过研究激素通路为深入研究麝的泌香机理和提高麝香单产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麝香为名贵中药及香料,应用历史悠久。通过检索古籍和相关文献,结合人工繁育养麝及活麝取香的实践,对麝香的名称、基原、产区、质量评价及应用等进行综述。结果发现,本草专著记录麝有水麝、肉麝、土麝、北麝4个品种,麝香常见别名至少有18种(不包含少数民族语言的别名)。古人将香囊和产香作为鉴别麝的关键特征,对食性的认知由食蛇、蚁逐渐变为取食芳草植物。历代所记载麝香出产范围常有变迁,自唐起川、陕两地较为恒定,现仍为道地产区。古代麝香分为遗香、脐香、心结香3等,以香结实者、有毛裹中者为佳,而皮毛及荔枝核粉末常用于掺伪,现代商品麝香掺伪物更是多达20余种。麝香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香料用始载于汉,到唐宋时期最盛。综合历代本草专著记载,麝香具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等功效,有微研、细研、重研3种制法,既可外用也可内服,用于实证和闭证,脱证忌用、虚证慎用、孕妇禁用;麝香作香料更是制法各异,用途广泛。此外,古人频有“麝吃蛇”等习性记录,还有待深入研究。考证结果可为麝香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